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學科素養(yǎng)是高考歷史命題的立足點

2016-08-23 14:33:47孫景斌
考試周刊 2016年60期
關鍵詞:中體西用命題課程標準

孫景斌

每年高考結束,一線教師對試題的分析、評價鋪天蓋地。但可惜的是,一些一線老師受史學視野限制、對高考命題動向認識誤解等因素影響,對試題評價主要局限于試題與教材聯(lián)系、試題自身不足等方面,而忽視了試題自身功能的挖掘。實際上,挖掘試題蘊涵的學科素養(yǎng),更加有助于理解命題動向和高考試題的內在價值,幫助提升教學立意、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吳偉教授對歷史學科素養(yǎng)作了如下定義:“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能夠從歷史與歷史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富有個性的心理品質。”[1]筆者以為,吳教授對學科素養(yǎng)定義包括學科知識、學科能力與方法、正確的歷史觀和自覺運用歷史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品質等四個層面內容。以2014年高考四川文綜歷史試題第14題(題略)為例,該題就突出彰顯了學科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價值導向,實現(xiàn)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其突出表現(xiàn)如下:

1.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為考查基石

歷史學科素養(yǎng)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否則難以培養(yǎng)學科思維和學科能力。該題遵循“回歸教材”的命題思路,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積淀。如第(1)問:經濟全球化呈現(xiàn)出“從無序向有序”發(fā)展的趨勢。參照圖3,結合所學知識敘述這一趨勢。

該問看似簡單,但測試結果難度系數為0.29,是試題中難度最大的小題。該問材料只是以時間為序呈現(xiàn)了一些重大事件,解答時考生除受敘述能力要求制約外,必須調用必修2中如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兩次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世貿組織等基礎知識。只要對這些知識爛熟于心,通過理解問題要求,那么解題基本沒有障礙。

2.以科學的方法引領求證、求真意識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我們不能通過實驗復原和體驗,這決定了對歷史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甚至合理的推論上。雖然高中生掌握歷史是以學習高中歷史課程為主的,但也不能背離學科基本原則和方法。如第(3)問中第一小問:概括材料四中陳旭麓是如何評價“中體西用”的,指出這一評價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該問突出特點體現(xiàn)在:立足于史料解讀,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該問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得出陳旭麓對“中體西用”的評價和評價原則,答案來源既不是教材,又不是老師講授,更不是考生主觀臆斷,而是必須依據材料得出。陳旭麓之所以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中體西用”,是在查閱、整理和分析大量各類史料后的理性判斷。因此,該問在無形中也在強調史學家的治史原則,進行求證、求真的思維引領,因為只有求證、求真的歷史知識才是有意義的。

3.良好的學習遷移思維和能力,使學習更有意義

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面對紛繁復雜的歷史,高中生掌握的只是人類歷史演進中最重要的知識和基本方法。因此,針對歷史事物間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關系,需用已有知識和對立統(tǒng)一等方法分析思考,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學習遷移思維和能力。

如第(3)問中第三小問:按照這一原則,任選表3中的一種觀點進行評價。該問要求考生在概括陳旭麓評價“中體西用”遵循的原則的基礎上,運用該原則評價另一觀點,體現(xiàn)史觀與史法的遷移,能力層次明顯提高。這種遷移有助于引導考生通過學習,形成基本的史觀和方法,并內化為學科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這樣的考查更具有學科意義和人文關懷。

4.歷史思辨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歷史思辨性與理性主要是指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對歷史事物進行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歷史事物發(fā)展本質的解讀、闡釋,其關鍵是對歷史科學地分析、理性地對待和運用的思維和能力。如第(2)問:根據材料三對歷史解釋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圖4所示近代中國新事物的出現(xiàn)。

解答該問分獲取史學理論信息、分類整理歷史事物、解釋因果關系等三步。第二步要求從交通與通信工具變遷、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變遷和大眾傳媒變遷角度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雖然考生難以得出“集中體現(xiàn)近代社會生活變遷”這一結論,但分類角度是清晰的。第三步對辨析能力和理性認識能力要求較高。經過整理后的事物蘊含了解釋歷史的方向:侵略肯定給中國帶來災難;但侵略也在客觀上推動近代國人在西方文明壓力下不斷反思、探索。但現(xiàn)行教材這些相關內容闡述分散在必修1、2、3中,缺乏系統(tǒng)性與條理性。由此,命題者意在引導備考復習要形成很強的通史意識,對歷史做到系統(tǒng)性、整體性認識,這本身就是歷史思辨性和理性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2014年高考四川卷14題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反映了命題的主流趨勢。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這一趨勢呢?課程標準對歷史課程作了這樣的定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學科?!薄罢莆諝v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盵2]可見,課程標準就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課程標準將歷史學科素養(yǎng)定位為高中歷史課程的主要目標,并以此為基礎和載體提高人文素養(yǎng)。既然如此,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貫穿于高中歷史教學的始終,是高中歷史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在教中滲透、學生在學中積累和領悟,唯有如此,學科思維與學科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偉.歷史學科能力與歷史素養(yǎng)[J].歷史教學,2012(11).

[2]普通高考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中體西用命題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遼寧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中體西用”概念的嬗變與發(fā)展:基于近三十年學術研究的思考
立足《課程標準》優(yōu)化一輪復習
穩(wěn)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漢宋調和與“中體西用”論的生成——兼論曾國藩、張之洞的經學史定位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58
高三復習的概念教學——以“中體西用”為例
下一站命題
淺論“中體西用”中的“實用理性”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4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對聯(lián)(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
石城县| 遂溪县| 于田县| 定州市| 万荣县| 乌拉特中旗| 平顶山市| 南安市| 四子王旗| 蒲城县| 莲花县| 汉中市| 邯郸市| 星子县| 剑河县| 琼中| 庆元县| 阳东县| 岳池县| 华池县| 大方县| 青川县| 南皮县| 达拉特旗| 五大连池市| 长乐市| 古交市| 两当县| 仙桃市| 松阳县| 武功县| 来凤县| 锡林浩特市| 密云县| 上虞市| 会东县| 塔城市| 盱眙县| 舒兰市| 神池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