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紅
教育部2015年修訂發(fā)布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其中第四條規(guī)定:“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wèi)生,愛護公共財物?!边@一條實際上強調加強學生公共素質教育,強調“勿以善小而不為”,具體要求是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作為一位普通公民必須做到以法律為底線,不斷追求美德的境界,并提出排隊守秩序、公共衛(wèi)生要保持、公私財物要愛護的具體要求。針對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的社會生活體驗,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開展明禮守法講美德教育,是落實這條規(guī)定的關鍵。
板報宣傳明要求。為了讓全班學生明確明禮守法講美德的具體內容,讓班級宣傳委員組織班干部以第四條的明禮守法為主題,出版四期板報,主題分別是“崇尚《憲法》,遵守《班規(guī)》;講究禮儀,自樹形象;公共秩序,銘記在心;公私財物,愛護珍惜”。每一期板報的具體內容是《憲法》的產生、地位、在國家法治建設中的重要性,班規(guī)的民主制定、班規(guī)的具體內容、班規(guī)的重要性;傳統(tǒng)禮儀與現(xiàn)代禮儀的聯(lián)系,禮儀語言、禮儀行為的普適要求,禮儀的重要性;公共秩序的內涵、具體行為要求、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學校中公私財物主要有哪些,對我們學習、生活的作用,我們怎樣愛護珍惜。板報宣傳力求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除了做好板報的宣傳,還將這些內容連同其他條目印成手冊,發(fā)放至每一位學生手中。
主題班會辨是非。班會是開展新的《中小學生守則》教育的主陣地,今天的班會課同樣要遵循新課程理念,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手段,灌輸式、一言堂、空洞的理論說教已經不適應對今天孩子思想教育的要求。利用主題班會開展新的《中小學生守則》教育,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守則的具體條目,明確哪些行為符合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哪些行為違背守則。為了給學生明辨是非搭建平臺,提供具體辨別是非的準則,就需要班主任教師做好班會課的準備。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班主任要事先設置好班會課方案,運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將青少年守法與違法行為、班級學生守規(guī)與違規(guī)行為、上海踩踏事件發(fā)生的場景、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的漫畫等生活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驗守法與違法、遵守守則與違背守則的不同后果;讓學生體驗公共秩序對生命的重要性;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中華民族是文明的民族,青少年講究文明禮貌是無上光榮的。班會課可以是班主任自己主持,也可以讓學生主持,要把班會課變成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教育的主陣地,要求學生在觀看教師播放的視頻以后,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會等方式明確是非,選擇對錯。通過對身邊同學違背守則行為的分析、點評,以民主生活會的方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發(fā)動學生自主討論、交流、互動,最終達成一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明禮守法”言行導向,加深學生對“明禮守法”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覺模范踐行“明禮守法”的意識。
常規(guī)管理重行為。新版《中小學生守則》提出“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以國家的名義對中小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文明禮貌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一直在追求燦爛的文明。當代我們追求的文明,重在提高社會公德和培養(yǎng)公共素質,所以守則明確提出“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wèi)生,愛護公共財物”。對中小學生文明提出了明確的指向性,我們只有將守則落實在平平常常的班級常規(guī)管理過程中,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和公共素質。如學生在午休期間輕聲細語、輕手輕腳的要求,同學有困難時的熱心幫助,路上相遇的微笑,與人相處時的和睦,不小心碰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見到師長時的親切的問候,走廊里給教師讓道,送別來賓的揮手致意;無論走多遠也要將垃圾放入垃圾箱;就餐時、等候電梯時有序安靜的排隊等。真正的文明不僅體現(xiàn)在細節(jié)行為上,更是一種觀照天下的仁善與胸懷;不僅僅是獨善其身,更是兼濟天下;不是看到老人摔倒,還去糾結扶不扶,而是勇敢地展示自己愛的行動,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實意,踐行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懲戒教育講體驗。明禮守法講美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單純的正面教育、引導就能夠完成的,在養(yǎng)成學生明禮守法習慣的漫漫征途中,學生會產生不少違背文明的行為,糾正這些行為少不了對學生的懲戒教育,懲罰就是制止人不去做某事,訓誡就是讓人認識做錯事。懲戒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賞善罰惡,是為了培養(yǎng)人。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懲戒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今天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才是懲戒教育體驗的主體。著名教育學者孫云曉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寫道:“一個人改正錯誤,大多不是因為對方的強迫,而是因為他的內心真正受到了沖擊,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懲戒的關鍵要看如何給孩子適當?shù)膽土P,如何讓學生具備戰(zhàn)勝錯誤的能力。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學生產生不文明行為時,讓學生知道不文明就應該受懲罰,接受懲罰是為了更好地文明,喚醒學生的自尊自信,喚醒學生潛在的文明素養(yǎng),自覺主動地糾正違紀違規(guī)行為,由他律到自律,逐步養(yǎng)成文明、禮儀、有序、愛護公物的習慣。
常見的注重學生體驗的懲戒教育主要有:一是班主任用書面交流代替口頭說教,這樣做肯定比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訓誡麻煩,但是效果可能比當面訓誡好得多。某學生因為沒穿校服與值班教師發(fā)生沖突,我沒有當場處理,因為如果這位學生已經認為自己錯了就不會與值班教師沖突了。我給這位學生寫了一封信,信中向這位學生提出了三點建議:1.自己錯在哪里,怎么糾正自己的錯誤。2.和教師沖突,怎么挽回影響。3.看看黑板報里“文明就在我們身邊”的內容,對照這些內容,有什么想法,和班里同學交流。接下來我觀察了這位學生的做法,他立即換上校服;找了值班教師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在自習前找到班長,要求向大家公開道歉,因為沒有穿校服,損害了班級榮譽。二是用集體交流代替?zhèn)€人交流。明禮守法講美德活動開展兩周以后,我組織全班學生召開活動總結班會,讓班長把兩周以來違背文明的行為一一列舉出來,讓大家自我反思,是否有這些現(xiàn)象,然后討論這些現(xiàn)象的危害,最后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得,選出典型的同學交流發(fā)言。
明禮守法講美德教育需要我們進一步開闊視野,需要我們把提高公民素質作為這條守則落實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開發(fā)德育隱性課程,講求教育的實效,為新的《中小學生守則》落實尋找突破口。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射陽縣陳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