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英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班級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幾年來,我們一直用雷鋒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并著力打造班級精神文化,營造一個互助、友愛、共同發(fā)展的教育氛圍,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激勵場,使學生在班集體中養(yǎng)成和諧相處、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一、加強班級環(huán)境建設,用環(huán)境文化浸潤學生心靈
班級文化建設應充分體現(xiàn)班集體和個人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班級獨特的人文氛圍,寓文化于班級環(huán)境之中,用環(huán)境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達到授教于無形。為了營造“用雷鋒精神去打造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題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在加強校園改造,增加校園亮點的同時,在校園建造了雷鋒和孔子的雕塑,營造“雷鋒與我們同行”的教育文化氛圍。開發(fā)了讓墻壁說話的育人功能,圍繞“雷鋒精神”這一文化核心,在走廊的墻壁上,鑲嵌著雷鋒的格言和畫像,讓師生在偉人的光芒下進行求學和成長。為了讓主題教育活動不流于形式,就應該發(fā)揮班級這個教育主渠道作用,構建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親身參與、從中受到熏陶。于是,學校首先投入資金實現(xiàn)了班班通,并利用班班通,開辟了校園雷鋒網(wǎng)站。又陸續(xù)給每個班級都設了雷鋒事跡園地、雷鋒評比臺、雷鋒節(jié)約箱、好人好事登記簿等。
二、構建班級特色文化,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班級建設育人功能,學校號召每個班級圍繞雷鋒精神這一教育主題,根據(jù)本班學生特點和班主任的個性,精心打造自己班級特色,形成了自己班級文化建設的重點。然后根據(jù)班級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班級的命名、班歌、班訓、班徽的創(chuàng)作和設計等都可以成為特點,其他諸如班內(nèi)征文、手抄報、板報等,無不體現(xiàn)出班級的整體特色。比如,雷鋒班的班集體目標是:學習雷鋒精神,勤儉樸實、助人為樂、刻苦鉆研、和諧友愛;學校姜敏菊老師的“書溫馨”特色班,在吉林地區(qū)被評為“創(chuàng)新型特色班級”。這個班的目標是:書品即人品。激發(fā)學生練習書法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將手語歌曲《感恩一切》作為班歌,潛移默化中踐行感恩教育,自覺地踐行著雷鋒精神,各班級也都開展了相關活動,“三文明班級”開展了遵規(guī)守紀零扣分活動;學習特色班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在班級掀起了“學習知識、練就本領”熱潮……有些班級以母親節(jié)、全國助殘日為契機,開展“感恩教育”、助殘日捐獻活動以及“雷鋒精神到社區(qū)”愛心服務活動。
三、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參與,讓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成長
“環(huán)境造就人”,文化氛圍改變了學生,潛移默化中從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中走出來的孩子,他的健康心態(tài)和健康的文化人格無不打上這個班級的文化烙印。語文老師劉艷華的誦讀班級,她的學生的朗讀、演講和論辯能力堪為學年之首;姜敏菊老師一直以來開展“弟子規(guī)走進班級”活動……每個班級都開展了“愛心彩虹”活動。讓每位學生每周節(jié)約一角錢,用來資助班級一名貧困生。在勤儉節(jié)約不丟中,同學們把班級的礦泉水瓶和舊書報收集起來,定期去賣掉,用這樣積攢起來的錢為班級的貧困生買來書本,這些活動既養(yǎng)成了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樹立學習楷模,在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48周年之際,學校舉辦了“感動校園人物——雷鋒式青少年”評選活動。有十名同學成為“雷鋒式好少年感動校園人物”。莊旭,生長在一個父母雙目失明的殘疾家庭,但她要做父母的眼睛。春耕時,她幫父親種地,秋收后,她幫父親賣菜,校園里,她勤奮好學,自強不息。陳敬是一個從小就被拋棄的孩子,命運讓她在人生的起跑點遭遇了不幸,但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讓她早已學會了自立自強,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她回報給大家的總是最優(yōu)異的成績。她們的事跡和感人的頒獎詞,讓學生們熱淚盈眶,充分體現(xiàn)了榜樣的力量。
四、搭建課堂教育舞臺,使雷鋒精神放射光芒
課堂教育是以“課”為教育活動單元,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它不僅能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同時也能保證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影響,起到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在雷鋒活動日中,學校組織語文教師以愛為題,以一封信的形式進行課堂作文教學,要求每個學生以感恩的心書寫一封信,學校選出優(yōu)秀作文分設三個獎項,以班級為單位參加評選,每個年級的走廊都粘貼上了獲獎學生的作文。韓冬同學的《日光微暖愛傾城》,白亦鑫同學的《你是我一天的春暖花開》,趙爽同學的《總想為你唱首歌》,張嘉宸同學的《探路的燈》等作文分獲特等獎。此次活動極大地掀起了學生學習雷鋒的熱情,由感恩母親、老師升華為感恩社會,感恩時代,通過課堂的作文教學,雷鋒精神已在班級、學校乃至社會放射光芒。
通過環(huán)境的營造及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學校雷鋒精神已經(jīng)植根在每個班級及每個學生的心中,并且換化為學生遵章守紀、樂于奉獻的自覺行動,學生們在自己的群體里快樂地發(fā)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逐步形成,學生藝術活動和體育比賽成績突出。以雷鋒精神為依托的班級精神文化的教育功能雖然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作者單位:吉林蛟河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