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眾所周知,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它對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提高寫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這一教學內容,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閱讀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本文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各位同行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116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表達的能力,促進寫作能力,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開展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讀寫結合的促進以及思維能力的鍛煉等方面,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文學就像一扇窗,長在孩子美好的心靈中,推開它,心靈變得敞亮許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鮮花撲面,陽光普照,遠離庸常,走向高尚。而孩子心中的這扇窗,如果不及早推開,層層塵封,年深月久,便越來越緊(秦文君)?!眱和喿x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小學教師更應抓住教育時機,在學生閱讀的黃金時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很難做到自主而持之以恒地讀書。因此,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的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迸d趣,是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產生根深蒂固的需要。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教師應責無旁貸地做好領路人。因此,每次想讓學生去讀一本書,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導讀,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學生的書,使學生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投入。童年階段的經典兒童文學閱讀是審美情感的起點、性格塑造的起點、美好人性的起點、人生體驗的起點,在充滿好奇、探索、發(fā)現(xiàn)與體驗的閱讀中,學生能接受到潛移默化的滋養(yǎng)。
此外,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注重激勵評價。小學生十分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教師的認可與贊同。讀過一篇文章后,應該讓孩子們討論話題暢談讀書感想,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同時承認并尊重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差異,給予更多具體的語言評價,給予更多的激勵。使學生充滿信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閱讀動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注重讀寫結合,共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葉圣陶老先生曾在《兼論讀和寫的關系》中說過:“語文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根本方法?!倍鸥γ洹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西漢楊雄的“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都強調了讀與寫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構筑讀寫整體,提高讀寫效益”的要求。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提出:“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另一方面, 在寫作目標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p>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提高認識,積累語言,豐富閱歷和情感體驗。當前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與書本知識的積累較為缺乏,寫作時容易陷入興趣不足、無素材可用的困境。因此,教師應細致地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字、詞、句、篇,由表及里地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識字認詞、解詞析句、讀段學篇以及探究寫法,吸取他人文章之長處,在閱讀的過程中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正處于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站在寫作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閱讀,努力讓學生結合日常積累將閱讀中獲得的感受體會外化為語言文字。不論是閱讀教學時的積累、練說還是寫作,抓準文本的讀寫結合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時機,激活兒童的情感記憶,是構建高效互通的讀寫結合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并把握教材特點,將學生解讀文本的興趣關注點、文本意韻內涵的側重點、語言范式的練習突破點盡可能地整合在一起,這樣的讀寫結合才可能是最優(yōu)化的。
總之,讀寫結合是一種雙向促進的教學機制,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對待,真正理解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內涵,并在實踐中去實施和完善,要更加注重讀寫結合的隱性結合,提高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可操作性。
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能懷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擔心學生對課文理解不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總想盡可能多地帶領學生細致分析,總是教師講授的比較多,而留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比較少,師生互動少,造成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很差。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會探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給學生留出適當?shù)乃伎伎臻g。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避免提問的形式化。如果提出比較難或多個問題后,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就很難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讓學生大膽提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歸類、比較,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
同時,應開展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通過課堂合作學習的討論,進行相互的思維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了解,讓學生對課文里的情景和人物進一步的理解。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采取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給各小組分配幾個問題,這樣,學生在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就會積極地參與、深入地進行討論,通過共同研究和學習來解決問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幫助學習分析問題。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更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在此期間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加強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