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黃 ?。◤V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參事、高級編輯、資深傳媒人)
觀城
“非洲之都”
——開羅
文 / 圖_黃 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參事、高級編輯、資深傳媒人)
01 從西奈半島上看碧藍色的蘇伊士運河。
03 開羅大街上的棕櫚樹和清真寺。
02 巨型貨輪通過雄偉的蘇伊士運河。
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是世界大城,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阿拉伯聯(lián)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都在這里設立自己的辦公機構。每個到這里的人,都會驚嘆于這里多種人文色彩的融合,每塊石頭、每幢建筑、每個村落都能讓人向往。開羅位于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大約14千米處,尼羅河穿城而過,兩岸熱帶植被蔥郁,鮮花怒放,生機盎然。玫瑰、夜來香、大理菊、水竹和石竹的寧靜清香與街道的喧雜形成鮮明對比。開羅南北兩頭,千里沃土、麥浪飛舞,處處散發(fā)著稻菽的芬芳;西面,利比亞沙漠廣闊無垠,熱浪滾滾;東面,穆杰泰媽丘陵巖崖嶙峋,翠綠點點,風景別致。
埃及有7000年的歷史,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94%是撒哈拉沙漠,6%綠洲。在埃及,9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10%信奉基督教,沒有猶太人。開羅橫跨尼羅河,氣魄雄偉,風貌壯觀,是整個中東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商業(yè)中心。古埃及人稱開羅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開羅叫作“卡海勒”,意為征服者或勝利者。開羅有5000年連續(xù)不斷的歷史,是非洲和中東地區(qū)最大的城市。金字塔大街在尼羅河的西岸,西岸是雞沙,東岸是開羅,東岸和西岸一起組成大開羅。
04 阿里國王在老開羅區(qū)建造的清真寺。
01 西奈半島上紀念1973年埃及戰(zhàn)爭勝利的雕塑。
02 進入西奈半島的大門。
開羅是世界歷史文化古都,西方化的市中心外圍有3個古老的城區(qū),其中最大的是法提米德城,有大部分開羅的歷史名勝,如釋伯爾斯一世清真寺和撒丁堡。舊城和尼羅河岸之間為伊斯梅里亞、卡斯安尼爾和花園城3個商業(yè)住宅區(qū),卡斯安尼爾橋一帶有“開羅的櫥窗”之喻。主要交通干線科尼奇大街與尼羅河平行,兩側電視大樓、教堂、市政建筑和飯店高高聳立。建于19世紀的古城區(qū)和尼羅河岸之間的過渡區(qū)有國家圖書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阿布丁宮博物館等。因各處形成時期不同,開羅的建筑風格迥異。最古的老地區(qū)多為2—4層磚、灰木結構建筑;19世紀所建地區(qū)因受當時西方文化影響,多為裝飾華麗的歐洲式石建筑,其中尤以前薩卡基尼宮最為知名;西部和北部既有高層住宅樓,亦有帶花園的高墻低矮別墅;市區(qū)西南矗立著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開羅的大街上,常??梢钥匆婎^戴紗巾,開著小轎車疾馳的埃及女子。一面是傳統(tǒng),另一面是現(xiàn)代,這就是當代開羅。
與埃及博物館相距不遠,位于尼羅河中一個島上的開羅塔,高187米,登上這座現(xiàn)代化建筑,全城景色盡收眼底。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大大小小清真寺的拱頂、鱗次櫛比的高大建筑縱橫交錯,高架高速公路氣勢非凡,還有白帆點點、飄若玉帶的大河,蕩漾入海,不舍晝夜。市內(nèi)既有蘇丹·哈桑清真寺、艾資哈爾清真寺、薩拉丁城堡、阿布丁宮等古代伊斯蘭建筑藝術瑰寶,又有現(xiàn)代化高樓大廈。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宣禮塔使開羅享有“千塔之城”的美稱。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開羅國際會議中心則是中埃人民友誼的象征。
03 權力的象征——世界遺產(chǎn)神廟中的方尖碑。
01 神廟中的柱子,刻有很多的故事圖案。
不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博物館是必不可少的觀覽之地。埃及國家博物館于1863年由法國人奧古斯特·馬里埃特創(chuàng)立,位于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這是一座兩層樓棕黃色穹頂具有歐洲風格的建筑,占地約7000平方米,它的外觀和面積遠沒有中國故宮博物院和巴黎盧浮宮那樣壯觀和雄偉,但館中卻有與故宮和盧浮宮相媲美的無價之寶。藏品在10萬件以上,在介紹埃及文化特別是展出法老時期和希臘—羅馬時期的古物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大多是石頭——石人、石棺、石碑、石柱,名目繁多,難以勝數(shù)。這是埃及的史書,也是一部“石頭記”。埃及有7000年的歷史,博物館內(nèi)6萬多件文物有3000—6000年的歷史。其收藏品的年代跨越史前、遠古、帝國、希臘和羅馬等各個不同時期,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拉美西斯二世等帝王的木乃伊和石雕以及圖坦卡蒙的黃金面罩、黃金棺材等鎮(zhèn)館之寶。
從埃及博物館出來,便是市中心。行走在美麗的尼羅河畔,風景優(yōu)美的江濱大道設有英、美、法等國家的大使館,還有埃及開羅的國立公家醫(yī)院。
埃及相信太陽,太陽是神。所以尼羅河東岸是宮殿,西岸是金字塔。美、英、中等國于1942年在開羅召開會議的舊址——美娜飯店就在金字塔邊上不遠處。賓館有100多年歷史,是一座著名的歷史見證建筑物。從美娜飯店距離不遠處,可以看到雄偉壯觀的金字塔。1942年12月二戰(zhàn)結束前,世界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此開會,宋美齡作為翻譯和秘書參加會議,討論二戰(zhàn)的事宜。
02 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埃及國家博物館。
03 埃及國家博物館大門旁邊是拉美西斯二世等帝王的石雕。
01 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胡夫金字塔。
02 獅身人面像又叫斯芬克司,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恐怖之父。
由孟菲斯遺址西行約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金字塔。埃及共發(fā)現(xiàn)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qū)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位于尼羅河西岸的吉薩高地,離城市很近,在撒哈拉沙漠的邊緣。正午的太陽照耀在4500年以前的金字塔上,顯得這個幾何圖形的巨大建筑格外耀眼。其中最有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高136.5米,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jù)說,動用了10萬人花費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nèi)部的通道對外開放,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筑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又叫“斯芬克司”,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恐怖之父”,它身長73米,有21米多高,臉足有5米寬。它的頭是按照哈夫拉法老的樣子雕的,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巖石雕成。斯芬克司像雄偉壯觀,表情肅穆,凝視遠方。
盡管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開羅是非洲最大也是最富裕的、最繁華的城市,但整個埃及的GDP總量相對來說還不是很高。所以對于遠到開羅旅游考察的中國客人,無論是在工藝品商店的商人、旅游地的旅游警察、牽駱駝給游客拍照的當?shù)厝?,還是在景點賣當?shù)毓に嚻返男∩倘耍倳鲃犹岢龊湍愫嫌芭恼?,并給你戴上阿拉伯風情的圍巾、帽子,然后用英語說:給他一美元,或幾美元,或送給他們由中國制造的打火機、太陽帽、雨傘、萬金油、風油精、鋼筆、圓珠筆之類的紀念品。
03 開羅位于撒哈拉沙漠的邊緣上。
04 神廟中的柱子。
05 開羅郊區(qū)吉薩金字塔的入口處。
02 開羅城市中心的蘇丹·哈桑清真寺。
03 開羅市中心的艾資哈爾清真寺。
04 巍峨的薩拉丁城堡。
01 伊斯瑪利亞區(qū)大街的清真寺。
05 世界文化遺產(chǎn)——開羅薩拉丁大城堡。
開羅著名的薩拉丁大城堡,是老開羅區(qū)的寶貴遺產(chǎn),保留了遠古伊斯蘭古城的風貌。千年城堡,斷壁殘垣,高大城堡和城墻是黃土色的;藍色的尖頂直穿天空。城外有劍麻、棕櫚,山上有20世紀初的鋼筋水塔建在山上。
進入古堡時,警察檢查很嚴格,連輪胎都檢查。走到古城堡高處,眼前有1000多棟清真寺呈現(xiàn)在眼前。導游沙菲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伊斯蘭教在埃及的歷史和伊斯蘭教的特點。
薩拉丁是阿拉伯的英雄。1095年,羅馬教皇烏爾二世在法國南部的克萊蒙召開宗教大會,鼓勵基督徒發(fā)動圣戰(zhàn),消滅東方穆斯林,奪回耶路撒冷,從而拉開了延續(xù)近200年十字軍東侵的序幕。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東西方的較量中,薩拉丁依靠阿拉伯力量的支持,抗擊東犯的歐洲十字軍。1187年,他消滅騎士軍精銳,收復耶路撒冷,次年又摧毀了十字軍在東方的法蘭克人王國,進而打退十字軍的第三次侵犯,于1192年迫使十字軍簽訂永不侵犯的和約。
1171年,薩拉丁推翻力量衰落的法蒂瑪王朝,建立了以自己為第一任“蘇丹”的阿尤布王朝。為對抗十字軍東侵,著手加強防御。在開羅東郊的穆杰泰媽山中修筑了巍峨的薩拉丁城堡。
從城堡遙看開羅城區(qū),一片浩大的古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交匯在一起。遠處是金字塔,尼羅河和現(xiàn)代化的建筑在陽光的照耀下發(fā)出金黃色的光。走下城堡時,好客的埃及兒童紛紛與我們合影。他們天真的笑臉洋溢著熱情友好。
順著老羅馬區(qū)行駛,進入清澈的尼羅河河畔,河面兩岸是清澈的水草和紙草,還有綠洲上面的灌木。遠處是沙漠,近處是綠洲,這就是開羅的特點。
前往蘇伊士運河路上,經(jīng)過一片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有奔馳、寶馬、日產(chǎn)、豐田等現(xiàn)代化的車間廠房,這是開羅改革開放的象征和標志。路邊高大的商業(yè)廣告牌林立,沿途幾十公里的工地在建設新的工業(yè)廠房。遠處是碧藍色的蘇伊士運河,河床十分寬大,運河開鑿時間為1856—1866年,全長170公里。開鑿這條河的將軍雕像立在街頭,身穿橄欖色和迷彩服的國際軍在關口嚴格檢查。
外交部、國家電視臺、希爾頓酒店在尼羅河畔屹立。大街上有一獨特的風景線,很多驢、馬拉著規(guī)范化的車,在快車道上與汽車并駕齊驅。開羅街道沒有紅綠燈,滿街都是交通警察在各個路口指揮車輛。很多重要的建筑物上都標有穆巴拉克及其夫人的標準像。
過了蘇伊士運河就是西奈半島,這里樹木茂盛,草小肥美,芒果樹、蜜棗樹綠色一片。市區(qū)有街心花園和噴泉廣場,小河從城中緩緩流過。西奈半島上有巴列夫防線,地上有18000萬顆地雷沒有排除,但布雷的地圖在以色列人手中。埃及的少數(shù)民族有5000多人住在西奈半島上。緩緩地蘇伊士運河從北向南,連通了紅海至地中海、亞洲至歐洲的通道。運河運輸十分繁忙,很多萬噸巨輪和輪船在河上航行運輸貨物,運河中間還有沙漠小陸地。中午的陽光灑在蘇伊士運河碧藍的水面上,微風吹拂遠處盛開的鮮花,仿佛在向人們講述“以土地換和平”的不易。
人們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確實如此,古埃及人圍繞尼羅河生活,依靠尼羅河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從而誕生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今天在開羅這片大地上,許多古跡也許已成為歷史的塵埃,許多神話早已被時間的長河蕩滌,盡管我們無法回到遙遠的過去,但人類文明的腳步卻從不停息。
01 位于清真寺旁邊有1500多年歷史的老街和大巴扎。
02 非洲的母親河尼羅河穿流過開羅市中心,外交部大樓和國家電視臺在河岸佇立。
03 一年一度的開羅國際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