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_張友德(2015年雪花古建筑攝影大賽全國十佳攝影師)
歷史·記憶
五臺勝境
——龍泉寺
圖/文_張友德(2015年雪花古
建筑攝影大賽全國十佳攝影師)
石牌樓通身以漢白玉為料,四柱三門,上蓋三個樓頭,分上下兩層,中央的樓頭既高且大,兩個耳樓頭下傍,四根方柱插入四方礅,每根方柱又有前后兩根圓柱斜頂,結(jié)構(gòu)緊湊而穩(wěn)固。整座牌樓形制剛健挺拔,通體精雕細刻,前后垂檐和三門拱券,都采用鏤空雕法,玲瓏剔透。整個牌樓雕滿飛龍、花梁、紙扇、寶鏡、書筆、塵撣、玉壺等圖案,形象逼真。站在這座淬盡匠人十年之功雕成的牌坊前,『張口怕驚鳥,伸手恐?jǐn)嘀Α恢椴唤腿欢?/p>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nèi),屬太行山系的北端,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臺山內(nèi)外目前共有300余座寺廟。
五臺山的寺廟群中有一座由家廟改成的佛教寺廟。寺廟山門前的石牌樓雕刻巧奪天工,因十分精美而聲名遠揚,這便是著名的龍泉寺。
龍泉寺位于五臺山臺懷鎮(zhèn)南5公里處的九龍崗山腰,海拔1700多米,龍泉寺之名源于寺東側(cè)泉水。傳說很久以前九龍作惡,文殊菩薩施法將其壓在九道山嶺之下,山中有一泉眼,傳說通過泉水可窺被壓的九條龍的影子,故名“龍泉”,泉旁古剎便取名“龍泉寺”。
龍泉寺始建于宋代,原為楊家將家廟,明朝時重修。民國年間,普濟和尚的弟子在此為其修筑墓地,并進行擴建,歷時14年之久,創(chuàng)立了規(guī)模宏大的龍泉寺。
龍泉寺坐北向南,占地15950平方米,共有各種殿堂、僧舍165間。寺前為大影壁和108層石階,平臺上矗立著漢白玉石牌坊、石獅、石旗桿、玉帶橋。在平面布局中不同于五臺山其他寺廟之處的,便是寺前并排建有三座山門,各自獨立,各通一院,而每一院落,橫向又有劵洞溝通,可以互相往來,其布局結(jié)構(gòu)極得地形之妙。東院中軸線上建有三重殿宇,為天王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中院中軸線上建有獻亭、普濟和尚墓塔和祖師殿。西院為四合院,院內(nèi)建岫凈文公和尚墓塔。
龍泉寺的石雕最多、最繁、最佳,世所罕見。照壁、牌坊、墓塔是寺中三大藝術(shù)瑰寶。
寺前的青磚照壁,面寬三間,一高二低,呈八字形。中間的照壁寬11.4米,高7米,厚1.2米;兩旁的照壁寬5.8米,高6米,厚1.2米。照壁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頂為五脊廡殿式,磚磨斗拱,蓋著青色通板瓦,壁身中央鑲嵌石雕,下有石雕須彌座。束腰雕刻人物、花草、琴棋書畫等。
照壁正中所嵌漢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臺山主要寺廟的微縮示意圖,中心葫蘆形寶塔代表臺懷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則是中臺頂?shù)难萁趟拢晃鞅苯堑钔庖蝗嗽谶殿^,代表佛母洞;東南側(cè)山洞,中有坐像,為觀音洞;供有彌勒佛的樓閣代表棲賢寺。這組石雕,刻工精細,構(gòu)圖巧妙,堪稱一絕。
矗立于108級石階之上,山門前精致壯觀的石牌樓,是龍泉寺三寶之二。石牌樓通身以漢白玉為料,四柱三門,上蓋三個樓頭,分上下兩層,中央的樓頭既高且大,兩個耳樓頭下傍,四根方柱插入四方礅,每根方柱又有前后兩根圓柱斜頂,結(jié)構(gòu)緊湊而穩(wěn)固。整座牌樓形制剛健挺拔,通體精雕細刻,前后垂檐和三門拱券,都采用鏤空雕法,玲瓏剔透。整個牌樓雕滿飛龍、花梁、紙扇、寶鏡、書筆、塵撣、玉壺等圖案,形象逼真。站在這座淬盡匠人十年之功雕成的牌坊前,“張口怕驚鳥,伸手恐?jǐn)嘀Α敝椴唤腿欢?。石牌樓后蹲著的大石獅造型亦生動傳神。石獅項上的圈帶系有響鈴,胸前掛有穗纓,毛發(fā)卷曲,雙目圓睜。右側(cè)的石獅,左前爪按著一頭小獅,小獅側(cè)躺著,嘴咬大獅胸前的穗纓,四個小爪和大獅的大爪相搭,十分活潑可愛。石牌樓兩側(cè)的石幡桿,插在石方臺上,共五節(jié)高,末端套著銅頂,中間有小拱橋可以進入天王殿。石牌樓、石獅、石幡桿和石拱橋,一色皆白,和諧肅穆。
天王殿右側(cè)有一大院,從院中的過門殿穿入院后可到達中院,龍泉寺三寶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師殿前。普濟和尚是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五臺山著名的高僧。在他37年的僧侶生涯中,修筑了大小寺院18座,功德昭著,聲名顯赫。民國元年(1912年)六月望日,普濟禪師圓寂。民國九年(1920年),他的弟子于龍泉寺歷時4年為其建造墓塔,以懷其業(yè)。
墓塔通身為純漢白玉,坐落在石砌方臺之上,方臺1.5米高,6.4米見方。四個側(cè)面雕上、下卷蓮瓣,上、下卷蓮瓣中間的內(nèi)槽雕小坐像110尊,方臺的四個側(cè)角雕四力士,肩扛大塔,方臺上四邊圍以石欄桿。墓塔底座為八角,每角又雕有力士。寶壺形塔肚刻有《心經(jīng)》一部。普濟和尚曾自稱是彌勒佛轉(zhuǎn)世,故墓塔上東西南北四面,各刻有一尊彌勒佛像。塔腹之上,雕八角樓檐,與方臺上的石雕欄桿相照應(yīng)。再上為細高的塔尖,頂覆圓盤。圓盤上原安銅頂,現(xiàn)已不復(f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