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英國自豪地宣稱擁有全球最高的計算機普及率”,科技史學(xué)家湯姆·利恩在他的書中寫道。這本書有趣、深情,以大篇幅的懷舊,敘寫了英國和計算機之間的淵源。他寫道,“大約每10個英國家庭就有1家擁有計算機,超過當時的美國或日本?!?/p>
同時,英國當時有數(shù)家計算機制造商,其中一家的計算機產(chǎn)量超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公司,這就是克萊夫·辛克萊爵士的Sinclair Research公司。英國還出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雛形——英國郵局建立的視訊系統(tǒng)Prestel。Prestel試驗了類似Ocado等在線超市的雛形系統(tǒng),就是名字蹩腳了點兒,叫“扶手椅雜貨鋪”。
在利恩的書中,英國在計算機領(lǐng)域的地位,堪比英格蘭之于足球史。在每一個轉(zhuǎn)折點上,從艾倫·圖靈的研究,至克萊夫爵士,再至蒂姆·伯納斯·李爵士,英國一度都是計算機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先鋒,后來卻變得無足輕重。不過,雖然對那些并非英國人的大眾而言,在計算機史上英國就跟葡萄牙一樣名不見經(jīng)傳,英國卻仍然在這一領(lǐng)域盡力而為。難以想象在1995年左右至2012年卡片式電腦樹莓派誕生之間,在英國還有人使用國產(chǎn)電腦,然而,英國的科技公司,比如起源于Acorn計算機公司的ARM,在全球仍然舉足輕重。
但英國人對于講英國失敗的故事會有一種微妙的喜愛,讀到Prestel的興衰史,每個真正的英國人都會忍俊不禁。不過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為英國人而寫,特別是某特定年齡段的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