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恩培 馬可瑞
子乍弄鳥尊的造型形態(tài)構建研究
袁恩培馬可瑞
現(xiàn)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子乍弄鳥尊,是一件代表了中國古代春秋時期中原地區(qū)青銅器鑄造工藝最高水平的珍貴器物,對于研究器物形制和紋飾有特殊的價值。研究立足于對造型形態(tài)構建的分析,運用形態(tài)構成學的研究方法,從形態(tài)的存在物象到非存在意象,探析子乍弄鳥尊在技術層面和審美文化層面中表現(xiàn)出的構建關系。
子乍弄鳥尊;造型形態(tài);存在物象;非存在意象;
子乍弄鳥尊是我國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之一。據國寶檔案介紹,這件鳥尊通高26.5cm,寬22.8cm。是昂首挺立的鸮鳥造型。形象傳神,雙目圓睜,頭部微昂,雙翅合攏,腹部飽滿,兩足挺立,威風凜凜,鳥啄可以開合,很便于使用。鳥首與鳥身分體,用銅制的卯榫相結合。(如圖1)鳥尊下方僅有兩只撐用的青銅小獸,支地并不穩(wěn)固,疑似尾部丟失同樣的一只銅獸。鳥首背后有鍍金四字“子乍弄鳥”。(如圖2)“子”是鑄造者的名字,“乍”字讀作,是制作的意思,“弄”字則有把玩的意味。銘文闡述了這件鳥尊是被一個名叫子的人鑄造出來把玩的,它是專門用于盛酒的酒尊,并非一種禮器。
子乍弄鳥尊出現(xiàn)在我國的東周時代。東周屬于我國歷史上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諸侯割據,奴隸制度隨之瓦解,同時社會科技生產以及文化藝術事業(yè)取得了跨越性的進步。尤其表現(xiàn)在青銅器鑄造業(yè)上,新興的鑄造工藝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富有創(chuàng)意、精密富麗的青銅器型和裝飾風格。郭沫若先生在總結殷周青銅器的四個分期時說:“自春秋中葉至戰(zhàn)國末年。一切器物呈現(xiàn)出精巧的氣象,器制輕便適用而多樣化,質薄,形巧?;y多全身施飾,主要為精細之幾何圖案,每以現(xiàn)實性的動物為附飾物,一見即覺精巧?!保?]可見春秋時期青銅器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之風。子乍弄鳥尊獨具匠心的制作工藝和精美絕倫的造型,是這一時期青銅藝術中的佼佼者,堪稱國寶。
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關于青銅器制造技術的專著《考工記》。書中對如何才能制作出精湛的器物給出了精辟的總結:“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2]注重天時變化、地氣條件對材料產生的影響,再追求材料的美感和工藝的精良。張道一先生在《造物的藝術論》中提出:“每一種科學技術的新創(chuàng)造,不論是新的物質材料的推出或是新的工藝制作的獲得,一方面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為工藝美術輸入了新的血液,推動新品種的產生。科學技術與工藝美術在歷史的長河中,兩者是亦步亦趨地發(fā)展著的。科學藝術給工藝美術提供了不同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工藝美術則為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塑造相關的形態(tài)?!保?]這段話集中體現(xiàn)了造物過程中科技與藝術的統(tǒng)一。
圖1
圖2
《東周與秦代文明》一書中有對子乍弄鳥尊的描述:“通體浮雕狀花紋,有錯金‘子乍弄鳥”四字,字體與智君子鑒酷肖?!印瘬豆騻鳌沸曜?,也是大夫之稱。此器傳出太原,當為晉卿趙氏所作?!保?]一件出土于山西太原晉國正卿趙氏墓的“趙卿墓鳥尊”,與子乍弄鳥尊的規(guī)格、功能等特點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推斷這兩只鳥尊可能是同一時期的產物,是晉卿趙簡子或趙襄子自用的酒器。而本文所研究的子乍弄鳥尊為傳世品,據說在明清時期,人為地將其清洗,烤熱打蠟后經過較長時間的流傳保存至今,從而得知此鳥尊為什么會通身漆黑又光潔如新。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反映著古代工匠們技術上的鬼斧神工,更是古代人民對神靈和祖先的敬仰,表達了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材美和工巧,兩者相輔相成,人們選擇最合適的材料和運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制造所需要的器物。首先對青銅材料準確的選擇和利用是鳥尊造型形態(tài)的保障。材料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地產生出材料,材料又決定了器物。然而,材料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器物的實用功能,不適合的材料會影響器物的作用,這是決定性的,如何最佳地使用材料來制造器物是不允許隨意進行的,器物之美的一半是材料之美,只有適宜的材料才具備優(yōu)良的功能,沒有良好的材料就就不能產生健全的工藝。[5]《考工記》中記載了六種青銅器中不同的含錫量,稱之為“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局一,謂之鐘鼎齊……”。[6]說明當時已經可以精確的掌握不同青銅器的含錫鉛比例。顯然,子乍弄鳥尊的重量感、造型的莊重感、以及通亮的色澤和細密精美的紋飾給人的神秘感,可能就是合金成分比例準確而產生的效果。這對合金配比技術要求很高,金屬的硬度和韌度都是追求的目標。技術精湛的匠師們在制作子乍弄鳥尊的過程中,極致地發(fā)揮了青銅材料的美感。
此外對材料進行構型和美化牽涉到制作工藝,分鑄法技術為這一時期鑄造更加精美的青銅器,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解析鳥尊的加工過程,在澆鑄前要先制造出模范,首先要需要挑揀范土,然后是和泥,就可以刻模翻范了。鳥尊的器身與附件要分別單獨做成幾個部分,比如鳥的雙足,身下?lián)斡玫男~F都是逐一用兩塊范先鑄成。鳥的頭部用兩塊范單個鑄成,身體也是用兩塊范,再雕刻上鳥尊的紋飾,翻制出外范,陰干之后進行烘燒,用合范法鑄成待鑄范,再澆鑄成型,銅液冷卻后,打碎外范,掏出內范,最后再將其修補打磨拋光。鳥尊下方撐用的青銅小獸是與器身焊接在一起的,這可能用到與分鑄法相互配合的焊接法來實現(xiàn),即用熔點較低的錫、鉛等金屬將器身和附件焊接為一體。
工藝技術為人們帶來了富足的物質生活,器物的實用功能隨著社會的變革也有所加強。春秋禮崩樂壞,將王室中原來的的“禮器”變成了諸侯各國生產生活享用的器物,紛紛自作用器,各諸侯國的青銅器在當時有著重要地位,成了個人財富的象征。為了滿足各諸侯國對奢華生活的需要,增加了青銅器的實用性。[7]子乍弄鳥尊在實用功能上將工程學原理運用得很高明。如將鳥尊傾斜呈倒酒狀,上喙自然離心與下喙分離,酒便從鳥嘴中流出。當鳥尊放正時,上喙和下喙即合上(如圖3),防塵、防蟲的功能增強。制作工藝的進步也促進著器物實用性的發(fā)展和實現(xiàn),為鑄造出集實用功能與藝術欣賞于一身的子乍弄鳥尊提供了技術條件。
圖3
與鑄造工藝的發(fā)展相適應,春秋時期的裝飾工藝出現(xiàn)的模印法印花工藝,是一種高效率的紋飾成型技術。此工藝的廣泛運用,使得的紋飾更精細繁密,規(guī)整統(tǒng)一,加工簡便??梢杂檬孪戎谱骱玫目逃屑y飾的陶制范模按照構圖要求組合起來在銅器外范設計的位置上拍印而成,可得到連續(xù)的花紋,亦即若干組圖案。[8]雕刻出器身上所有的紋樣,在獲得連續(xù)的裝飾效果的同時又能夠節(jié)省工時,還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母范的作用,同時也便于表現(xiàn)像子乍弄鳥尊這樣具有寫實性的藝術品。
鳥尊通體滿工,紋飾線條粗若筆尖,細如毛發(fā)(如圖4)。鳥首裝飾羽紋、回紋、點紋,形似細絨毛,鳥尊腦后的鬢、頜毛的形狀變形,卷如漩渦,圓形的設計給人運動、飽滿之感。器身兩側翅膀的位置,進行了極為寫實的裝飾,雙翅飾粗凸的羽毛,刻畫清晰,層層排列。帖伏在背部的高浮雕的羽紋分雙翅的硬羽和粗壯的尾羽,羽紋的數量多,面積大,在器身整個面積中所占比例較重。在空間中分布排列合理,每組羽紋的輪廓線較粗,總體增強鳥兒的立體感,栩栩如生。鳥尊的翅膀的外圍有一條寬帶紋,與其他部位區(qū)分開來,突出了的翅膀形態(tài)。這種紋樣在春秋時期青銅器紋飾中比較常見,紋樣不但起到區(qū)域劃分的作用,而且在視覺上也還原了真實的立體效果。鳥尊多數運用的表現(xiàn)形式有圓雕和浮雕,可以從各個角度去欣賞,造型獨立,形體明確。將鳥尊刻畫得輕巧又富于變化,鳥喙、尾羽、鳥爪,都是那么生動富有情趣。光線投射在鳥尊上形成陰影,可見其以高低浮雕來表達不同層次,紋樣雕刻得極其生動準確,真實感很強,與現(xiàn)實中鳥的形態(tài)毫無二致(如圖5)。此外子乍弄鳥尊后頸部的錯金銘文和眼睛刻畫,都由錯金勾勒裝飾,即在鑄好的銅器上面鑲嵌其他材料做成的絲或片,再用錯石在銅器表面磨錯以至平整,構成紋飾或文字。青銅器上使用錯金增強了文飾的瑰麗優(yōu)美感,使紋飾或文字在器體上表現(xiàn)更清晰鮮明。[9]子乍弄鳥尊嵌入金絲線形成的銘文與青銅在色澤上反差明顯,這也是判斷子乍弄鳥尊產生于春秋時期的重要依據??偨Y起來,鳥尊通體紋飾圖案之間相互配合的錯落有序,形成了生動的造型形態(tài)和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達到了當初設計者和鑄造者的設計意圖,生動、威嚴、使人崇拜是鳥尊最終要達到的藝術效果。想要知道其中的玄妙之處,還需要仔細的考察和研究。
圖4
圖5
然而在創(chuàng)造藝術品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技術層面,即對原始材料的改造、工藝技術的應用等,還是在審美文化層面,都深深地刻有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藝術品畢竟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物化形態(tài),像子乍弄鳥尊這樣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器物中涵涉了陰陽五行說、“以人為本”“美善相樂”“天人合一”、自然崇拜等許多文化淵源以及“象形”的美學原則。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中產生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哲學思想,器物制作一改莊重、威嚴的風格,趨向生動寫實,甚至某些器型直接以動物為造型,還原生活中真實鮮活的形象。子乍弄鳥尊就是生活形象的生動再現(xiàn)。器物造型多變且更加活潑輕巧,獨具特色又更具實用性和藝術觀賞性。
鑄造子乍弄鳥尊的過程中,從材料的選擇、技術的把握、制作的流程等體現(xiàn)了陰陽哲學思想。陰陽五行說將世間萬物分為陰陽兩類,認為金、木、水、火、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五種最基本的物質資源。這五種物質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整體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又處于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五行成為民生之源,立國之本。當時生產力條件還是比較落后的,自然界對人類的影響極大,人類不得不探索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努力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于是陰陽五行學說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它囊括了人類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資料和人類認識自然、認識人生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的方向。[10]它影響著器物的制作活動,成為古代匠師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指導思想。
前面提到的《考工記》就是一部反映了陰陽哲學思想的工藝書籍。由此方可知制作一個優(yōu)秀工藝器物離不開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個重要因素,四者相互構建,才能夠制造出完美的器物。重視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強調一種整體的、系統(tǒng)的、互相制約的美,把技藝當作自然的一部分,順應自然取材要充分利用材料天性。子乍弄鳥尊的表面之所以光滑平整,紋飾這么細致清晰,可能是在其的制作過程中,制器者精確的掌握了含錫鉛比例,在青銅合金中加大了鉛的成分,同時制作工藝技術的改進也帶動著材料的完美發(fā)揮,裝飾工藝模印法能夠使得紋飾更加精細繁密,規(guī)整統(tǒng)一。此外據考證制器者為了增強所做的陶范的韌性以及足夠高的耐火度,在精心篩選的范土中加入了植物硅酸體和熟料,使陶范不易分層或開裂。還有一個制作過程中很重要的流程就是悶料,將范料放置在一定的溫度和潮濕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后范料不易變形。在材料、技術、制作流程中的一些微妙關系來看,一件優(yōu)秀的器物匯聚了很多人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改造,人類的造物活動融合了太多的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另一方面,用器者與子乍弄鳥尊之間使用的方式即功能效用,體現(xiàn)了儒家“以人為本”“美善相樂”以及中國傳統(tǒng)鳥文化。首先,“以人為本”思想學說的基礎是“仁”,“仁政”則是對人關心及重視,從人的需求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耙匀藶楸尽本褪且匀说纳⑿枰?、利益發(fā)展為本。提倡注重工藝的實用性,工藝技術應服務于社會生活。高蒙河先生就指出在東周時期,中國銅器上表現(xiàn)出了日益生活實用化的趨勢,銅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開始投射出以人為本的光澤。[11]所以人們在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遵從自然法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在制作器物時將用器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朝著滿足人的利益方向前進。子乍弄鳥尊鳥體空心,可以盛酒和倒酒,鳥首上尖喙能夠活動,鳥尊往下傾斜嘴即張開,鳥尊復位嘴即合上。子乍弄鳥尊非常實用的倒酒功能是為了滿足諸侯便利的生活需要。
鳥尊的實用性還體現(xiàn)了儒家“美善相樂”思想,即追求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將美與善聯(lián)系在一起。實用效用和審美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巧與拙的區(qū)別在于實用性,判斷巧拙美丑的標準是實用功能??梢娭袊煳镂幕容^重視器物的使用價值。子乍弄鳥尊運用了工程學原理,可以防塵、防蟲,功能效用強大。它的美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它外顯的形態(tài)上,更體現(xiàn)在它利用科學原理來達到對實用的追求。工藝要給人帶來實在的用處,滿足用器者的基本物質需求。實用主義和重功用的工藝思想在古代人們的造物過程中均有體現(xiàn),也成為制器活動考慮用器活動的第一要素。想必工匠們在制作子乍弄鳥尊的時候首先考慮了它的實用性,在保障其實用性的基礎上將裝飾美化到位。
然而在滿足人基本需要和保證器物實際效用的同時,還要給器物注入文化意義和情感體驗,在人與器物之間構建一種文化情感的認同,讓觀器者感受到器物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將器物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和人情味。這種精神的關懷也包含著傳統(tǒng)美德的表達,人們通過器物來傳達對于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贊頌。子乍弄鳥尊整體是通過鳥的自然形象來表現(xiàn),這顯然與中國的鳥文化有一定的血緣關系。鳥的形態(tài)背后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道德觀念,總結下來有“仁”“義”“禮”“智”“信”這個五個方面。鳥的本性是仁愛的,傳達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道德理想觀念,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鳥也有知恩圖報、義薄云天的品質,體現(xiàn)著一種俠肝義膽、恩山義海、義氣震天地的精神內涵,這便是“義”;鳥對人類認識創(chuàng)造禮樂、語言、音樂、文學等知識有很大的幫助,體現(xiàn)著“禮”的內涵;鳥又是一種很靈敏聰慧的動物,機智過人,表達人對“智”的追求;“信”即為人誠實守信,赤誠相待,也是實現(xiàn)“仁”的重要條件,體現(xiàn)在鳥身上就是對主人忠誠守信,一直勤勞的默默奉獻。這五個道德觀念在器物上化作鳥的形象展現(xiàn)給觀者,使得器物能夠與觀器者進行道德情感上的溝通。
再一方面,器物的本身,包括造型、紋飾等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原則“象形”。首先“天人合一”指人與天地對應一致,人與自然和諧與統(tǒng)一,在儒家看來是“自然的人化”,即拿自然來比喻人事,自然遵從于人事。在美學的觀念上,儒家的“自然人化”思想就是認為通過模仿自然來從形態(tài)上表達文化內涵和思想感情的一些藝術活動要能夠將自然和人的情感思想、道德觀念聯(lián)系起來,并且將儒家對于人和自然之間關系的認識體現(xiàn)在器物上。在這個整體不斷變換的世界,卻能在器物的形態(tài)體現(xiàn)上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美感,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儒家美學特征?!吨芤住分刑岢?,“天人合一”與器物美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疤烊撕弦弧彼枷朐谄魑镌煨蜕系玫搅诵蜗蟮捏w現(xiàn),無論是器物的外形還是紋飾都充分采用自然形象,大多數還是動物的形象。子乍弄鳥尊則在器物的外形上采用了動物的形象,這種自然形象也體現(xiàn)著人對自然力量的憧憬和崇拜。器物的制造者試圖將人的精神與自然的精神相與為一,人們通過這種“自然的人化”實現(xiàn)人與神的統(tǒng)一。子乍弄鳥尊的設計靈感源于自然,來自自然的形態(tài)美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再賦予文化意義,鳥的文化內涵又使人得到情感上的共鳴。
前面所說的以“自然”為審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原則“象形”。即就是以客觀物象為造型的基礎。《周易》中也對”象形“進行了理論上詮釋,形成了中國古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美學原則:“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边@是一種“觀物取象”的創(chuàng)作方式。“象”的產生既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子乍弄鳥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是因為在它的身上充滿了各種源于自然又美過自然的紋飾形態(tài)。這里既有寫實形象的紋飾,如羽紋、鱗紋和云紋,也有根據自然形象再加以豐富想象的紋飾形態(tài)是如夔紋。形象寫實的紋飾是由自然界中鳥的羽毛、魚的鱗片和云的形態(tài),把它們經過抽象化、圖案化而形成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如圖6)。表達的觀念是抽象的而紋飾的形象是具體的,這就是立象以盡意?!傲⑾蟆笔菫榱恕氨M意”,“盡意”決定了如何“立象”。為了“盡意”則需要對所要模仿的形象加以變形,不能限制于只對現(xiàn)實形象的具體描述。人的思想觀念在對自然形態(tài)的不斷改造中得到升華,以此來促進傳統(tǒng)文化與器物的審美形式的相互融合。
圖6
本文轉換視角,突破傳統(tǒng)的歷史角度研究子乍弄鳥尊,立足于對造型形態(tài)構建的分析,運用藝術形態(tài)學的研究方法對子乍弄鳥尊的造型形態(tài)進行解讀,從顯性形態(tài)到隱性形態(tài),從工藝到文化,通過這兩個方面分析子乍弄鳥尊的材料配比、制作技術、文化內涵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之間的構建關系。
通過分析子乍弄鳥尊,一方面能夠進一步解析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形態(tài),它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與表現(xiàn),啟迪當代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子乍弄鳥尊作為流失文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寶藏和血脈,也代表著國家民族的歷史和尊嚴,所以值得我們去思考它的回歸之路,把它追索到祖國的懷抱。
注釋:
[1]郭沫若.青銅時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30.
[2]吳祖慈.藝術形態(tài)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25.
[3]張道一.張道一文集(上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56.
[4]李學勤.東周與秦漢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9.
[5]柳宗悅.工藝文化[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4-95.
[6]馬承源.中國青銅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97.
[7]杭間,郭秋慧.中國傳統(tǒng)工藝[M].五洲傳播出版社,2010:53.
[8]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中國青銅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127.
[9]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中國青銅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128-130.
[10]孫長初.中國古代設計藝術思想綸綱[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68.
[11]高蒙河.銅器與中國文化[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151.
袁恩培重慶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馬可瑞重慶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