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涵 地載 人育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精品蓋碗鑒賞(上)

2016-09-08 01:52樂素娜
收藏家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蓋碗清乾隆粉彩

□樂素娜

天涵 地載 人育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精品蓋碗鑒賞(上)

□樂素娜

Covered bowl is a kind of tea set with lid, bowl and saucer from top to bottom. Its shape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few competitive covered bowls collected in China Tea Museum, showing people the elegance and sophistication of the ancient tea culture.

蓋碗,又稱“三才碗”、“三才杯”,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蓋碗的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合一之意。古人認(rèn)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蓋碗亦然,反映了中國器之道的哲學(xué)觀。

蓋碗的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nèi),茶托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托就可穩(wěn)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正是因為蓋碗功能全面,能夠滿足品茗追求的“察色、嗅香、品味、觀形”,在投茶、沖水、出湯、棄茶渣等方面有諸多優(yōu)勢,因而為廣大茶人所喜愛。

蓋碗的形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伴隨著中國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步完善演變的。根據(jù)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漢代時期就有碗上加蓋的器型出現(xiàn),但作為專為茶具的蓋碗則出現(xiàn)于宋代時期,清代以后逐漸流行。

1975年,在江西吉安南朝紀(jì)年墓(南齊永明十一年(493年)有帶托的盞出土,此外,在浙江瑞安市塘下區(qū)鳳山鄉(xiāng)的梁天監(jiān)九年磚室墓中也出土有帶托的盞,證明至遲在晉代,就有帶托的盞這樣的器型。

唐代,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更為多見,且更注重器型的美觀精致。在陜西省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整套唐代茶具中便有一盞一托式的琉璃材質(zhì)茶盞,依然是有托,有碗,沒有蓋。而在江蘇蘇州虎丘塔第三層發(fā)現(xiàn)的五代越窯青瓷帶托茶盞,茶托為四片卷邊荷葉形,托面下凹置茶盞于其中,盞外壁裝飾規(guī)整的蓮瓣紋樣,端莊雅致,靈秀雋永,是實用與審美的和諧統(tǒng)一。

據(jù)記載,到了宋代,當(dāng)時的各大窯口,如定窯、鈞窯、景德鎮(zhèn)窯、龍泉窯等均有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燒制,蓋碗的器型基本定型,且設(shè)計上更加精細(xì),款式翻新。

明代,兩宋時的斗茶之風(fēng)已消失了,餅茶為散形葉茶所代替,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葉茶的瀹飲法,品飲藝術(shù)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飲茶方式變革進(jìn)而影響到了當(dāng)時的茶具,以壺與杯搭配的茶具是當(dāng)時的主流茶具,蓋碗并不流行。

清代,蓋碗大行其道。蓋碗的材質(zhì)除傳統(tǒng)的瓷質(zhì)外,還出現(xiàn)了金銀、玉器、象牙等不同材質(zhì)的蓋碗,其形制、裝飾也較前代更為精致、美觀。

時至今日,蓋碗依然是茶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實用器之一,而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就展出了幾件精美的清代蓋碗,將古代茶文化的優(yōu)雅和精致展示在世人眼前。

清乾隆 礬紅蓋碗

礬紅亦稱“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青礬為原料,以鐵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下燒制而成的低溫釉上顏料,其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

紅釉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明初,燒制出了真正純正、穩(wěn)定的紅釉,到明代嘉靖年間,又創(chuàng)燒了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清康熙年間,礬紅有了很大的進(jìn)步,色澤鮮艷,華麗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繪制紋飾,一色釉器較為少見。

此件蓋碗為清代乾隆年間燒制而成,蓋內(nèi)扣于碗,器身外壁遍施一色礬紅彩,釉層肥腴,光可鑒人。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蓋碗內(nèi)壁的精美紋飾。蓋碗內(nèi)壁繪佛手、石榴、壽桃福壽三多紋。福壽三多紋是瓷器裝飾中的吉祥圖案,典故源于《莊子·外篇·天地》:堯觀于華封,華封人祝曰:“使圣人壽,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佛手與福字諧音寓意多福,石榴多籽而諧意多子,壽桃諧意多壽,三者結(jié)合,象征著“多壽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圖1-2)。

清乾隆 豆青描金菊紋蓋碗

此件蓋碗施豆青釉,胎釉結(jié)合緊密,微撇口,圈足,風(fēng)格雅致,氣韻俱佳,隱帶古風(fēng)。蓋碗提手和碗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碗口沿及蓋口沿飾以金彩。碗壁豆青地之上暗刻菊花紋飾,花朵立體感強,紋飾清晰精美。菊花紋是漢族傳統(tǒng)寓意紋樣之一。菊花,在中國古代又有節(jié)華、更生、金蕊、周盈等別名。古人認(rèn)為菊花能輕身益氣,是“長壽”之花;又因菊花“風(fēng)勁齋逾遠(yuǎn),霜寒色更鮮”的特性,還被看作是花群之中的“隱逸者”,故常喻為君子(圖3-4)。

圖1 清乾隆 礬紅蓋碗

圖2 清乾隆 礬紅蓋碗內(nèi)壁

圖3 清乾隆 豆青描金菊紋蓋碗

圖4 清乾隆 豆青描金菊紋蓋碗底部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

此件蓋碗蓋、托、碗皆有,器形完整,品相完好。碗口微撇,深弧腹,圈足,蓋碗提手和碗底青花書“乾隆年制”二行四字篆書款。外壁滿施豆青釉(青釉派生釉色之一),釉面凝厚瑩潤,色澤淡雅柔和,美若湖水。整器豆青地之上繪有粉彩魚藻紋,整體構(gòu)圖疏密有致,韻味綿長。數(shù)尾紅金魚怡然自得,形態(tài)各異,首尾相接,悠閑嬉戲于水草之間。游魚之間滿布水草,雖無水紋,但用水草的飄拂示意水的流動。 因“魚”、“余”同音,具有“富貴有余”、“連年有余”的含義,而魚戲水草間的景象又非常富有生活氣息,故魚藻紋成為各個時期瓷器裝飾的傳統(tǒng)題材,在明清兩代尤為常見(圖5-6)。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山水紋瓷蓋碗

蓋碗器形雅致,胎體細(xì)密厚重,釉質(zhì)豐腴,外壁滿施豆青釉。圈足,蓋碗提手和碗底青花書“乾隆年制”二行四字篆書款。

碗口沿及蓋口沿飾以金彩,碗壁豆青地之上繪有粉彩山水圖,筆觸粗獷,色彩搭配協(xié)調(diào),繪畫技藝較為流暢。畫面上呈現(xiàn)了富有江南特色的粉墻黛瓦朱門,小橋流水人家,桃紅柳綠青松,白塔群山扁舟,層次分明,風(fēng)格寫實(圖7-8)。

圖5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

圖6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圈足底

圖7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山水紋瓷蓋碗

圖8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山水紋瓷蓋碗蓋面

清乾隆 粉彩花蟲蓋碗

此件蓋碗形制秀美古雅,素雅宜人,品高含蓄。碗身腰微收,碗口沿及蓋圈足口沿飾以金彩,提手和圈足底露澀胎一周,中落“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礬紅篆書款。蓋碗之上用粉彩技法繪荷花、石榴等四季花卉,葉脈、花莖清晰可辨;蜜蜂、蝴蝶、蟋蟀等小動物或翻飛于花間,或嬉戲于花叢;整體構(gòu)圖簡潔流暢,筆法簡潔嫻熟,布局疏朗空闊,呈色淡雅柔和(圖9-10)。

清嘉慶 青花五彩仕女蓋碗

此蓋碗原為張宗祥先生舊藏。張宗祥生于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海寧硤石人,字閬聲,晚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其一生學(xué)識淵博,于史學(xué)、考古、金石、書畫、醫(yī)學(xué)、音樂、戲曲無所不精。最初,張宗祥先生將這件蓋碗捐贈給了浙江省博物館,在中國茶葉博物館籌建之初,此蓋碗又由浙江省博物館無償調(diào)撥給中國茶葉博物館。

就彩繪工藝而言,此件蓋碗采用了青花加彩的裝飾技法。青花加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jié)合的瓷器裝飾技法,自明成化時景德鎮(zhèn)窯始創(chuàng),至清雍正時期又有了進(jìn)一步發(fā)展。一般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繪勾勒,掛釉燒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或點綴成完整花紋。青花加彩若以釉上加彩的顏色來看有單彩、雙彩、五彩之分,從釉上加彩的裝飾手段看有點彩、覆彩、染彩、填彩、斗彩之分。

蓋碗中間主體部位便以五彩繪庭院仕女,畫上仕女百人,神態(tài)各異,有些在參天古木下嬉戲玩耍,有些則在庭院內(nèi)聊天敘話,整體風(fēng)格隨意中不失工整,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了女性的動人風(fēng)姿,極富生活氣息。

蓋碗底蓋內(nèi)圈足書“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指明了其制作的年代。圈足上部飾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可以說是古代中國瓷器最為流行的花紋裝飾之一,寓意富貴吉祥。

器與蓋口沿飾青花如意云頭紋,十分工致。如意紋樣借喻稱心如意,其常與瓶、戟、磐、牡丹等組成平安如意、吉慶如意、富貴如意等吉祥圖案,表達(dá)了人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意愿。

此青花加彩仕女紋蓋碗整體器形端正,構(gòu)圖嚴(yán)謹(jǐn),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氣韻非凡(圖11-12)。

圖9 清乾隆 粉彩花蟲蓋碗

圖10 清乾隆 粉彩花蟲蓋碗底部

圖11 清嘉慶 青花五彩仕女蓋碗

圖12 清嘉慶 青花五彩仕女蓋碗蓋面

清 寶石藍(lán)料器蓋碗

料器又稱“玻璃器”,是指用加顏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藝品。清代時期料器大為流行,不僅數(shù)量多、色彩絢爛,而且工藝復(fù)雜、高超。此件為清代的藍(lán)料器蓋碗,制作工藝精湛,造型典雅高貴。碗口微撇,腹深,圈足,碗徑大于蓋徑。蓋碗通體透明度較高,呈璀璨的寶石藍(lán)色,整體輕薄亮麗,晶瑩剔透,靜色無紋(圖13-14)。

清 粉彩“鵲橋相會”蓋碗

圖13 清 寶石藍(lán)料器蓋碗

圖14 清 寶石藍(lán)料器蓋碗蓋面

此件蓋碗彩繪方式上采用粉彩工藝,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繪經(jīng)低溫?zé)傻牟世L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chǔ)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chuàng)燒,后歷朝流行不衰。

這件“鵲橋相會”蓋碗,粉彩描繪人物、山水、樹石等細(xì)膩生動,為粉彩瓷器中的上佳之作。從器形來看,整件蓋碗由碗蓋和碗兩部分組成,品相完好,碗蓋直口,弧面,外壁以粉彩繪“鵲橋相會”內(nèi)容。而碗的部分則是花口,弧腹,矮圈足,碗外壁一圈組成通景式牛郎與織女相會的畫面。在這件蓋碗上“鵲橋相會”、“隔河相望”等場景得以生動再現(xiàn)。

蓋碗提手內(nèi)、圈足內(nèi)以及碗骨壁均施松石綠彩,而提手外部、圈足及碗口沿部則施以金彩。提手內(nèi)底、圈足內(nèi)底以礬紅彩寫 “江正隆制”四字三行篆書款。江正隆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粉彩器名家,他的傳世作品比較少見,留存于世的以金地粉彩工筆人物見長,所制瓷器品質(zhì)均屬上乘,不輸官窯。而我們眼前的這件粉彩“鵲橋相會”蓋碗,便為江正隆最為擅長的粉彩工筆人物,稱得上是茶具文物中的精品之作(圖15-17)。

Appreciation on Competitive Covered Bowls in China Tea Museum

Yue Suna

圖15 清 粉彩雀橋相會蓋碗

圖16 清 粉彩雀橋相會蓋碗

圖17 清 粉彩雀橋相會蓋碗底款

(責(zé)任編輯:郭彤)

猜你喜歡
蓋碗清乾隆粉彩
西藏藝術(shù)研究(2022年1期)2022-06-27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條屏
《窯開全青》粉彩瓷瓶
瓶上花枝簇簇俏 記一組清乾隆時期壁瓶的修復(fù)
蓋碗肉
蓋碗者言
蓋碗,小清新茶具
清乾隆后期飭禁劇曲策略的調(diào)整及撤局問題——兼談乾隆帝對戲曲的真實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