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偉
感冒是常見病,治療感冒用中成藥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且極少副作用。但中醫(yī)看病講究辨證論治,一般感冒患者卻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為此,筆者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就中成藥治感冒的“精準(zhǔn)”用藥法介紹如下,供患者朋友參考。
銀翹解毒丸(片、膠囊、顆粒、合劑):風(fēng)熱感冒者最適用
本品為辛涼解表類代表藥,由連翹、金銀花、桔梗、薄荷、竹葉、甘草、荊芥、淡豆豉、牛蒡子組成,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上,本品用于發(fā)熱重、畏寒輕、頭痛、咽干、咽痛、咳嗽、舌紅苔黃、脈數(shù)者,以及咽喉炎、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腮腺炎、結(jié)膜炎、支氣管炎、肺炎、流感、流腦、麻疹等見上述風(fēng)熱感冒癥候者。
用法:丸劑,每次1丸,每天2~3次,以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包衣濃縮丸,每次0.7~0.8克(每10丸重1.5克),每天3次。片劑,每次4片,每天2~3次。膠囊劑,每次3粒,每天3次。軟膠囊,每次2粒,每天3次。顆粒劑,每次1袋,每天3次,重癥加服1次。合劑,每次10毫升,每天3次(用時搖勻)。以上均為成人劑量。
注意:服藥期間忌肥膩、生冷、寒涼食物。
此外,還可酌情選服桑菊銀翹散(片)、板藍根顆粒(片、膠囊、糖槳,咽喉炎和血常規(guī)顯示病毒性感冒者最適用)和清熱消炎顆粒等。
荊防顆粒(合劑、散、袋泡茶):風(fēng)寒感冒者最適用
本品為辛溫解表類代表藥,由荊芥、防風(fēng)、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組成,具有發(fā)寒解表、散風(fēng)祛濕的功效。臨床上,本品用于發(fā)熱重、畏寒輕、無汗、頭痛、身痛、打噴嚏(或鼻塞)、流清涕、咽癢、咳嗽、氣促、舌淡苔白、脈浮緊者,以及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見上述風(fēng)寒感冒癥候者。
用法:口服。合劑,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熱開水送服。散劑,成人每次1袋,每天3~4次,熱開水沖服;7歲以上兒童劑量減半。袋泡茶或散,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熱開水沖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油炸、煎炒、辛辣刺激和厚味食物,多喝熱開水,用熱水洗臉、手、腳,并添衣保暖。
此外,還可酌情選服正柴胡顆粒(伴心肌炎、高熱者最適用)、風(fēng)寒感冒顆粒、桂枝合劑(伴神經(jīng)功能紊亂、面神經(jīng)麻痹、眩暈、心悸者最適用)。
玉屏風(fēng)口服液(顆粒、袋泡茶、膠囊、散、片、丸):反復(fù)感冒者最適用
本品為扶正解表類代表藥,由黃芪、防風(fēng)、白術(shù)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臨床上,本品用于怕風(fēng)、畏寒、自汗、面色蒼白、四肢不溫、體形肥胖、舌淡胖、苔白、脈浮緩者,或易感風(fēng)寒、反復(fù)感冒(氣虛感冒)者,以及支氣管炎、肺炎、腎炎等見上述氣虛癥候者。也可用于預(yù)防流感。
用法:口服液,成人每次10毫升,每天3次。顆粒劑、袋泡茶或散,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開水沖服。丸劑,成人每次6~9克,兒童每次4~6克,每天3次。膠囊劑或片劑,成人每次4~6粒,每天3次。
注意:服藥期間避風(fēng)寒,忌生冷、油膩食物。偶見口干,多在服藥前10天出現(xiàn),以后可自行消失。
此外,還可酌情選服參蘇丸(片、膠囊、顆粒)、扶正解表丸(片、顆粒,老年人感冒和肺氣虛者最適用)和辛芩顆粒等。
加味藿香正氣軟膠囊:胃腸型感冒者最適用
本品是胃腸型感冒代表藥,由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炒白術(shù)、陳皮、制半夏、姜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棗等組成,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臨床上,本品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微畏寒(或微發(fā)熱,或二者辯別不清)、胸膈痞悶、脘腹脹痛、納差、嘔吐、泄瀉等,或一般感冒、胃腸不適等見上述胃腸型感冒癥候者。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3粒,每天2次;7歲以上兒童劑量減半。
注意:不伴有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者慎用;兼有上述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熱感冒、氣虛感冒癥候者忌用;用藥期間清淡飲食,忌油膩、煎炒、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泄瀉頻且無高血壓、糖尿病者可適當(dāng)喝些加鹽、糖的淡鹽、糖水。
此外,還可酌情選服藿香正氣膠囊、芙樸感冒顆粒(膠囊)、午時茶顆粒(伴過敏性腸炎者最適用)等。
值得提醒的是,因患者年齡、性別、體質(zhì)、伴隨疾病等的不同,病情千差萬別,瞬息萬變,如經(jīng)上述治療3天未見效,應(yīng)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