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不愿服從,這增加了初中班級管理的難度,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談一下體會和感觸。
一、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思是“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更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給學生樹立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是教師工作的無形資產,它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尊敬之情并在學生的心中樹立威望。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學生對教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接受和承認教師的權威?!币簿褪钦f,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與其對學生發(fā)號施令,不如身體力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熞髮W生愛護環(huán)境,自己卻隨地吐痰,看到地上有紙卻不愿彎腰去撿;教師要求學生努力學習,遇到問題勤動腦,善于動手查資料,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自己遇到問題卻逃避退縮,不去想辦法解決;教師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紀律,而自己卻在上課時遲到早退,這樣的教師如何獲得學生的認同和尊敬,并讓學生心服口服地配合自己的工作?
二、因材施教,正確引導
教師只有主動地去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的行為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幫助其營造健康的內心世界。
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及時發(fā)現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處理時要以鼓勵為主,對學生進行鼓勵可以激勵他們的責任心,使其時時鞭策自己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甲同學是一位讓全體任課教師都頭疼的學生。曾有一次,某教師上課時,有同學報告甲同學請假了??蓜偵险n十分鐘,甲同學從教室后面的柜子里爬出來,全班哄堂大笑,課堂秩序非?;靵y,教學無法進行。筆者嘗試了多種方法教育無效后,對他基本放棄了。一天下午,筆者進班上課,看他在睡覺,就叫醒他,也許他睡著了被叫醒不高興,就大喊一聲,令筆者十分尷尬,只好自我解嘲一下接著上課。這堂課他十分安靜,全班同學包括筆者都很不適應。下課后,他來到辦公室,很誠懇地對筆者說:“老師,對不起,今天上課的時候,對不起?!?/p>
于是,筆者和他長談了一次,先表揚他勇于承認錯誤,是個男子漢,被批評慣了的他有些不好意思。筆者問他:“能告訴我上課為什么搗亂嗎?是聽不懂還是不喜歡老師?”他并未回答,停了—會筆者又說:“是不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他看看筆者,點點頭。筆者說:“那我們能共同改變它嗎?”他想了一會說:“老師,我真管不住自己,試試看吧?!眲傞_始他的表現和以前差不多,但筆者相信他一定會改變,所以當他有了一點點進步時,筆者便加以鼓勵;當他有一點搗亂的苗頭時,筆者就盡力制止,后來他的情況慢慢有了一些好轉。有一次,筆者在其他年級上課時提到他,夸他是個聰明有擔當的孩子。他知道后進步得更快了,畢業(yè)時,雖然仍有些調皮搗蛋,但和以前相比,他的變化還是很大的。
三、有耐心,信任學生
有的教師會說:“我對學生的教育可謂天天說,月月說,年年說,嘴皮都磨破了,怎能說沒有耐心呢?”也有的教師會說:“學生每次說改,我都相信他,可他總是一次又一次讓我失望,讓我如何再信任他?”可是捫心自問,所謂的天天說,有多少說到了學生的心坎里?班級不可能不出問題,學生也不可能不犯錯誤。破繭成蝶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學生的轉變也是如此。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目標不能定得過高。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要相信自己能夠喚醒和開發(fā)這股力量。真正的信任,可以喚起學生的自尊心,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
比如,筆者現在所教的班級有六位學生總是不寫作業(yè),批評教育無效后,上課時筆者讓他們坐在旁邊,邊上課邊監(jiān)督他們寫作業(yè)。在筆者的“監(jiān)管”下,他們勉勉強強完成了作業(yè)。可這并非長久之計,于是,筆者告訴他們:完成作業(yè)是作為學生的基本責任,但鑒于你們的情況,希望你們以后盡最大的努力完成作業(yè),課堂上老師會進行講解。我相信你們能完成,請你們也要相信自己能完成。剛開始,情況幾乎沒有改變,但筆者耐下心來,反復講道理,鼓勵他們。現在一學期過去了,雖然仍有一些問題,可他們已經自覺去寫作業(yè)了,這是很大的進步。
四、關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
學生處在千變萬化的學校與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的心理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沖擊,學校德育要關注學生生活,從生活人手,以生活為導向。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和朋友圈,一定要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夸獎表揚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家庭得到同樣的尊重和鼓勵。學生在家長和教師雙重表揚的激勵下,會成長得更快更好。
除家庭環(huán)境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尤其是學生的朋友圈,否則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班上的一位學生經常不寫作業(yè),筆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在上海打工,媽媽在家天天上網。他放學回家后接著上網,在校外還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人交往。各科教師都反映他雖然很聰明,可無論用什么辦法都收效甚微。因為他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很難在家中也受到尊重和鼓勵,再加上他的朋友圈,他在學校剛有一些進步,回到家中或在朋友那里不僅得不到正面的鼓勵和后續(xù)的表揚,而且還可能受到不良影響或阻礙,所以他的進步與其他學生相比慢得多。
教師一般都學過各種教育理論,但這只是書本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不進行轉變和應用,那就是僵硬的教條,在德育中更是如此。如果教師只是千篇一律地給學生講一些理論的東西,就會造成學生只是簡單重復地機械記憶,并未真正理解,在具體實踐中依然我行我素,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首先,教師要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根據其家庭背景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其次,教師要總結歸納學生性格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抓住其優(yōu)點進行表揚,激發(fā)其追求上進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理性看待每—個學生的缺點,因材施教,制訂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案,并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而及時調整改進;最后,教師要積極和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匯報給家長,告知家長學生的優(yōu)點,同時也不掩蓋其缺點,最大限度地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
總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社會更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去關心理解學生,與學生真誠地交流溝通,這樣學生才容易并樂于接受,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不斷提高初中德育教學的實效陛。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