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
讓教學更有智慧
在我們的中學校園里,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清晨天還未亮,教室里已是人影幢幢;晚上10點,教室里的燈還亮著;周末,校園里依舊書聲瑯瑯,教師們仍在講壇上滔滔不絕……學校教學時間的無限度延伸,侵占了本應該屬于家庭教育的時間,本該屬于社會教育的時間,本該屬于教師休息閱讀的時間,本該屬于學生自我教育的時間。
在分數(shù)至上的教學評價體系中,許多教師選擇了應試的教學模式,教師認真負責,學生刻苦拼搏,收獲學生考試分數(shù)的逐漸攀升。我對這些教師和學生深感敬意。但是我覺得教學不應該只有這樣一種模式,還應該有另外的模式。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容,通過課堂教學和已經足夠多的自習課,學生足以掌握并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如果依靠這些學習時間,學生仍然不能取得滿意的分數(shù),那一定是我們的教學本身出了問題,需要我們反思和改進。當我們的教學真正有效時,學生根本不需要用大量的習題冊填滿假期和周末。假期和周末應該成為學生自由支配和安排的休息時間。
我在教學中比較注重這一點,所以,我一直堅持在課堂帶給學生豐富和精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且獲得好的考試成績。高一剛開學,我就對學生說,如果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完成了,有空的時候就做做政治作業(yè);如果確實沒有時間,不做政治作業(yè)也沒關系。放假的時候,我叮囑學生,假期不要帶教科書回家,應該多看課外書,多出去走走。
剛開始的時候,僅僅參考考試分數(shù),我的做法確實令人擔憂,學生的成績并沒有起色。但是我沒有放棄,仍然抱著相信學生的念頭,努力打造精彩的政治課堂,借此吸引和打動學生,爭取在課堂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不布置過多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從枯燥的課堂和機械重復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積極主動地學習。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漸漸地,學生養(yǎng)成了自己主動按照教師的要求做作業(yè)、整理知識和閱讀教科書的習慣。當越來越多的學生這樣做以后,全班的政治成績就慢慢好起來了,班級的平均成績與其他班級的差距越來越小,直到超越其他班級。
高一寒假的時候,有學生給我留言:劉老師,您好!您的課是九門學科中最輕松的,我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平和的心態(tài)和處事的道理。擺脫考試束縛的課堂、工整的板書、和善的微笑以及淵博的學識,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喜歡您的課堂!
教師應該把目光放到考試和分數(shù)之外來設計我們的課堂。當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喜歡學習,而不是因為應試而被動學習的時候,學生會收獲更多的東西。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這種探索和實踐更有意義和價值,更值得教師去努力。
運用最廣泛的教學資源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意識,樹立新的課程資源理念,有助于引導教師和學生從純粹應試的教學中走出來,進入一個新的教學境界。
在人類數(shù)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中,文字記錄是一筆重要的社會財富。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專業(yè)閱讀和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境界。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立足于此的理論資料,傳統(tǒng)的并繼續(xù)在今天社會發(fā)揮作用的書籍、報刊,還有信息時代的網絡等,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文本教學資源。
自19世紀、20世紀問世以來,電影、電視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師搜集、整理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影視片段,并恰當?shù)剡\用到教學過程中,這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如企業(yè)家的紀實類視頻、政治家的故事類電影、文化方面的訪談和講座視頻等。這種影視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彌補課堂中語言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學得輕松而快樂。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從根本上改變和影響了人類交往、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承的方式。教師也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和平臺,如通過網站、博客等形式,建立教學資源的數(shù)據庫和分享平臺;通過QQ、微信等及時交互平臺,建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教學交流探討平臺。2005年
10月,我建立了個人教學網站“劉老師政治學園”?,F(xiàn)在,“劉老師政治學園”每天的瀏覽量超過1萬次,總瀏覽量超過2000萬次。來自全國各地的政治教師、高中學生、學生家長紛紛給我留言,我們相互交流,這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廣泛交流與溝通。
營建師生之間和諧的“人力場”
學校組織住校的學生到教室上自習課,并安排教師輪流值班。一天,輪到我值班。一走進教室,學生立刻問:“劉老師,您負責我們班級呀?”我說:“是的。這一周都是我負責?!睂W生顯得很興奮,說:“老師,我們就喜歡您來。”我覺得很奇怪:“老師值守自習,又不是上課,不管是哪個老師坐在講臺上,你們不是一樣進行自習嗎?老師又不干涉你們的安排?!睂W生說:“但是我們看見您的時候,就覺得很輕松很愉快,自習氛圍就不一樣?!?/p>
講“物質”這個哲學概念時,我提到了物理學上的“場”,如磁場。這種“場”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一種客觀存在。物理學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思維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場”的力量。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不是也存在這樣一種“場”呢?如果這種“場”存在,那應該叫作“人力場”吧。我相信,當我們用心去體驗的時候,一定可以感受到這種“人力場”的存在和力量。教師的“場”與學生的“場”合諧共處時,所有人都覺得輕松愉悅,工作、學習十分順利;反之,兩者相互碰撞乃至沖突時,雙方都會覺得疲憊與煩惱,結果與期望有可能大相徑庭。
這樣的情景,我們或許并不陌生:學生看見某位老師,主動走上前問好、打招呼,一起愉快地交談;學生看見另一位老師,則是低頭快走,盡可能離老師遠一些;一位老師走進教室,學生熱烈鼓掌表示歡迎;另一位老師走進教室,學生則小聲嘀咕,“怎么又是他的課?”
教育觸摸的是靈敏的心弦,彈奏的是詩意的樂章。教育是充滿著生機的、鮮活的過程,是人與人心靈的相遇和對話。教育需要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變圍追堵截為巧妙疏導,變一曝十寒為持之以恒,變簡單粗暴為精雕細刻,變急風暴雨為和風細雨,變操之過急為循序漸進,變耳提面命為撥動心弦,變生硬呆板為循循善誘,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訓斥。“為了看陽光,我來到世上?!蔽蚁肫鹆税蜖柮商氐倪@句詩。作為教師,我覺得自己就應該是一束陽光,讓學生感受到陽光般的美麗、溫暖和崇高,然后燦爛地、美麗地生活。
(作者單位:重慶市字水中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