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元旦”即世界多數(shù)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霸钡谋玖x是頭,引申有第一、開始之意;“旦”是一個會意字,太陽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即天亮了,故“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我國從1912年起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盡管元旦的來歷已經(jīng)有3 000多年歷史,經(jīng)歷了不同發(fā)展時期,很多國家都有過元旦的習俗,每年都會舉行慶?;顒樱谖覀冃闹?,卻遠不及過大年那樣令人開懷沉醉和欣喜若狂。元旦到了,也就意味著期末臨近。同學們一定會急切地盼望著寒假,盼望著過年。我們國家,一年當中,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唯有延續(xù)不衰的傳統(tǒng)春節(jié)獨占鰲首尊為大,故民間稱為“過大年”。我國過大年的方式豐富多彩,習俗源遠流長。
今天是元旦,在這萬象更新的日子里,筆者邀請了本校的幾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老師及班里的同學,請他們談談對過年的感想。
甜蜜的回憶
主持人:“‘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里有幾位老前輩,這朗朗上口的童謠有沒有勾起你們對于兒時過年的甜蜜回憶?”
“我小時候,也就是上個世紀60年代,大家過年非常熱鬧,年味非常濃。”首先發(fā)言的是李老師,他明年就要退休了,從他的話語里,我們聽出了激動與自豪。他喝了口茶水繼續(xù)說:“做糖糕、包粽子、泡豆腐……這是每家每戶必備的年貨,快過年的那段時間,村里人互相幫忙,總之你家忙完忙他家,從臘月十五起,家家戶戶忙碌不停?!?/p>
劉老師是個急性子,搶過話題:“最有意思的是殺年豬。那時候每家每戶都養(yǎng)豬,一到過年,村民們就開始輪流殺豬,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大家每一天都能熱熱鬧鬧地從清晨忙到深夜。誰家殺年豬,都會請要好的左鄰右舍吃飯?!?/p>
主持人也進入了狀態(tài):“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回來說,萬師傅(村里的裁縫)后天到我們家。因為我們過年最盼望的事就是有新衣服穿。當然啰,我們村還有一個民間越劇團,從正月初二開始,越劇團就開始在村頭大曬場上演戲,正月里大伙兒閑著沒事就到處接親友來看戲,濃郁的年味一直要到元宵節(jié)后才逐漸消失。”
吳丹霞同學眼睛睜得特別大,好奇地說:“老師,這是真的嗎?”
教歷史的鄭老師說:“是真的呢,我們村也有一個戲班子,那時沒有電視,農(nóng)閑時他們練戲,我們就去聽。上世紀70年代,年夜飯、壓歲錢、新衣服、放鞭炮,雖然一樣也不會少,但是和現(xiàn)在的過年比起來,那還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過年的零食,都是自己家制作的,像沙琪瑪、凍米糖等。那時什么都要憑票供應,買布要布票,買糖要糖票,而且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外,極少有別的東西賣。過年的時候偶爾有點咸帶魚什么的,馬上就被四鄰八舍的鄉(xiāng)親搶購一空,稍來得遲一些便買不到。”
政治老師溫老師接著說:“到了80年代就是守著春晚過大年了。一邊包團圓餃子吃年夜飯,一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逐漸成了大伙兒約定俗成的過年方式。”
主持人補充說:“應該是80年代末了吧?80年代中期,有電視的人家就是‘土豪’了。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生活水平逐漸開始好轉(zhuǎn),吃的、穿的、用的都極大地豐富起來?!?/p>
年味濃與淡
“但對于許多人來說,除了除夕那頓團圓飯,現(xiàn)在似乎年味是越來越淡了?!睖乩蠋熣f,“以前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燒菜做飯,然后吃一頓紅燒豬肉,就能讓自己開心一個春節(jié)的時光,仿佛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p>
教數(shù)學的楊老師說:“我小時候還沒放寒假就開始攢零花錢了,一天一兩毛地攢。到過年大概能攢到十幾元錢,然后幾個小伙伴相約到集市上去買小鞭炮、擦炮、摔炮,每人買一小箱回家。晚上約定出來玩,美其名曰‘擦炮大戰(zhàn)’,每晚必大戰(zhàn)數(shù)十上百回合。玩擦炮時會丟到酒瓶里、雪球里甚至牛糞里,充滿了各種歡樂和趣味?,F(xiàn)在春節(jié)回老家不見有小朋友們出來玩炮仗了,他們也不稀罕串門拜年得到的糖果、花生、瓜子了。沒了孩童三五成群的歡聲笑語,便少了一股濃厚的年味了吧?!?/p>
“上世紀90年代,我家已經(jīng)過上了‘富裕年’了?!苯衲?0多歲的林老師還沉浸在記憶之中,感嘆道,“那個年代,看舞獅子,看電影,走親戚,逛街買點小玩意,從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總是閑不住,樂不夠,人們開始品味生活富起來的滋味??墒乾F(xiàn)在……”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程老師感嘆:“雖然時代發(fā)展使人們過年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除了回家團聚、放鞭炮、掛燈籠、貼對聯(lián)、發(fā)紅包等民俗在點綴著現(xiàn)在的春節(jié),其他的好像沒什么感覺。身邊的很多同齡人過年不喜歡出門,選擇‘宅’在家,逛網(wǎng)上廟會,發(fā)網(wǎng)上拜年祝福,放網(wǎng)上鞭炮,甚至發(fā)紅包都在網(wǎng)上這種與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風俗習慣截然不同的過年方式也蔚然成風。再說,春晚也沒多大意思,好多人吃了年夜飯就相約去打牌,一直打到天亮。這就是年味變淡的現(xiàn)象?!?/p>
“我爸爸媽媽每年三十晚上都出去打牌?!鼻锪镣瑢W頂了程老師的“帖”。
主持人:“你過年打牌嗎?”
秋亮的臉“唰”一下紅了,聲音低了八度:“我們村里的小孩子都打,有了壓歲錢……再說是過年,父母也不管?!?/p>
“不會都打牌吧?”同村的凱豪有些不服,“不就是你們那幾個人,我們的壓歲錢是用來買課外書的。”
凱豪清了清嗓子接著說:“我覺得過年挺有意義的。放假了,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去年貨街購年貨。一條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長街映入了我眼簾:大大小小的攤位,融成了一個整體,人們紅紅的臉也和紅紅的年貨融在一起。工整有力的毛筆字附在紅艷艷的春聯(lián)上,晃花了我的眼;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漂亮燈籠在風中舞動,像在給來往的人們拜年;甜酥酥的芝麻糖、披著花衣裳的喜糖,還有串在竹簽上晶瑩誘人的冰糖葫蘆,都是人們搶購的對象。守歲、放鞭炮、看春晚、吃湯圓,不都是過年的意義嗎?過年,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在一片喧鬧和喜慶中,享受幸福與安詳?!保▌P豪不愧是作文高手,說話像背散文一樣,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主持人:“不少人認為,現(xiàn)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年味的‘味’首先是‘人情味’,一切的形式都是產(chǎn)生于人的情感。因此年味更應注重情感,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最濃、最重、最香的年味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味道,是多陪陪家人,和師長或朋友互相走動、互相看望、互相祝福的過程。而現(xiàn)在把‘年味’和放鞭炮以及各種燈展等活動形式等同起來,是沒有必要的。也許把物質(zhì)上的東西稍加削減,而在心靈,如親情、友情方面相應增加,年味就更濃更純?!?/p>
地理老師張老師唱了兩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苯舆^話題,“家對于每個中華兒女來講是歸宿,是目標,也是寄托。而團聚是中國人在過年期間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會有那么多外出打工的人‘擠破頭’,找各種渠道,用各種方式和交通工具回家,甚至出現(xiàn)十萬‘摩托大軍’返鄉(xiāng)景象,為的就是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對于長年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年味真的就是回家團聚。所以,這走親訪友的人情味不能淡。時下,物欲橫流,人情寡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再是簡單的祝福,有的甚至是利用,這怎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之‘禮’?是時候了,有必要重喚最初最簡樸的年味,然而現(xiàn)在想要這樣的味道又如此不易?!?/p>
英語老師吳老師補充道:“除此之外,年味還體現(xiàn)在民俗中。年的味道必須有個載體,體現(xiàn)人們喜慶得有個表現(xiàn)形式,于是各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應運而生?!?/p>
主持人:“是呀!什么是年味?如果一年不買衣服;每月吃一次肉,除夏秋外不吃水果;放棄手機、網(wǎng)絡、高鐵,和親友寫信聯(lián)系;不看任何娛樂節(jié)目;每周只休一天,還要早起做家務。然后過年你會發(fā)現(xiàn)穿新衣服很開心,敞開肚皮吃魚肉果蔬很幸福,親友團聚好熱鬧,春節(jié)晚會真精彩,假期睡懶覺超級舒服。這就是過去的‘年味’?,F(xiàn)在物質(zhì)條件改善了,不可能回到過去,也沒人愿意回到過去。我認為,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nèi)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人情味淡了,年味自然也就淡了。過年想過得有年味,就得先找些人情味回來?!保◣孜焕辖處燁l頻點頭。)
過有意義的春節(jié)
主持人:“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歡聚一堂闔家歡樂的日子,上學的、工作的、離家很久的游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踏上歸家之路,承歡父母膝下,共享天倫之樂!大年初一大拜年,走親訪友相互祝福,伴著喜慶的溫馨,舉杯痛飲香馥的美酒,人們在新年的歡樂氛圍中如醉如癡,享受著生活的甜蜜!那么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jié)呢?”
張老師:“我認為過大年最歡樂的莫過于‘鬧’。比如鬧新春、鬧社火、鬧花燈,特別是自古以來人們把正月十五象征圓滿的元宵節(jié)稱為‘鬧元宵’,把過大年的大喜大慶推上了高潮。在飽含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深層意識的過大年里,人們把過大年的意義體現(xiàn)在歲歲年年恭喜發(fā)財?shù)淖8I希诨サ兰榈拇蟀菽晟?。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祝福和拜年維系著中國無數(shù)個家庭骨肉間的情結(jié),交融成炎黃子孫千百年來不可分離的凝聚力?!?/p>
程老師邊拿出手機百度,邊說:“剛才張老師和鄭老師都說得很有道理。我這里給大家念一段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高專誠的意見:‘從傳統(tǒng)的角度來講,春節(jié)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的團聚,這是最核心的內(nèi)容。春節(jié)時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并不需要太多奢華的東西,哪怕只是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也是很美好的。目前,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禮儀,已有所缺失,我認為必要的禮儀、人情世故也是需要的。比如春節(jié)期間,去看望一下親朋好友、同事、師長,這都是傳統(tǒng)習俗,需要尊重?!?/p>
劉老師聽完欠了欠身說:“我認為最濃、最重、最香的年味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味道,只有親情才能體現(xiàn)有意義。”
吳丹霞同學頻頻點頭說:“年味是一種傳承,放下手機,離開網(wǎng)絡,好好陪父母吃頓飯,認真地聽他們講一下以前的故事也挺好的?!?/p>
凱豪同學馬上補充說:“就是,應當舉辦大型或小型非低俗媚俗文化活動,我突然想,如果改良麻將規(guī)則,使其成為競技游戲而非賭博活動該多好呀?!?/p>
主持人:“是呀!把過年的快樂寄希望于社會環(huán)境、家人朋友,不如自己認真對待更有用。我們改變不了家長,但自己要把握。比如,家長去打牌,我們不應該跟著受影響,我們應該明白什么是低級趣味,要像凱豪同學一樣,要讓壓歲錢為自己的學習服務?!?/p>
過年民俗充分體現(xiàn)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春節(jié)民俗更是文化遺產(chǎn)的精華部分,我們要把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討論,祝大家能夠過一個祥和而有意義的春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