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鄒睿
非常之境
文_鄒睿
今次推薦《逐冰之旅》(Chasing Ice),紀錄片。數(shù)九寒天里,聽聽冰川溶解墜入大海的巨響。
這部片子的素材來自《國家地理》的專業(yè)攝影師詹姆斯·巴洛格(James Balog)與一個年輕的探險團隊EIS(Extreme Ice Survey)在北極地區(qū)三年間跟蹤冰川變遷的拍攝見聞。制作發(fā)行方面有大名鼎鼎的《海豚灣》(the Cove)團隊協(xié)力。
不過這部片子最后完成的效果,在制作上仍然有很多粗糙的地方。有時候讓人覺得更像電視旅游探險節(jié)目,講人、講事常常交織在一起。但這又正是它有意思之處,導演(并不是詹姆斯·巴洛格)曾承認自己最初只是打算做段公益視頻上傳到y(tǒng)outube來引起社會關(guān)注,沒想到事情越玩越大,最后必須重制成長篇。
為什么要重制?還必須?因為這部片子的內(nèi)容確實攝人心魄,哪怕制作略顯粗糙。而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畢竟大多數(shù)影視作品靠的就是包裝。
攝影師巴洛格雖然有地質(zhì)學學科背景,但是他一開始并不太相信“全球變暖”。畢竟十幾年來,全球變暖似乎逐漸從一個科學議題轉(zhuǎn)變?yōu)榱藸I銷概念,讓人生疑。然而,巴洛格好像胸懷某種對事物異于常人的熱愛,有問題,他就自己去尋找答案,而且是身體力行,去了北極圈,和一群年輕人一起,在冰島、格陵蘭、阿拉斯加等七處冰川活動地帶架起了相機。
這是一場冒險,是真實世界中有真真切切的人深入了非常之境?!吨鸨谩吩谝暵犐鲜菢O為吸引人的,片中兩位年輕的探險隊成員為了記錄下格陵蘭島伊盧利薩特(llulissat)冰川剝離的影像,在巨大的浮冰旁等了3周,才終于開始了有了剝離的跡象,前后耗時75分鐘,一個1/3曼哈頓面積的浮冰剝離了母體,墜入大海,響聲震耳欲聾。
此刻建議找一個足夠大的屏幕,再把聲音開到最大,所見所聞,是地表上上最能塑造地形的力量正在湮滅。仿佛是冰川中封凍了千百萬年的聲音在此刻一同發(fā)出,哀鳴、怒吼,最終消失在海水里。北冰洋成了深淵,成了永恒,成了歸零之處。說這些也只是文字把戲,真正看的時候,哪怕已經(jīng)是借由拍攝者的鏡頭,隔著屏幕去看,那種震撼的感覺也實在是,恐怕會作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感官記憶深深刻進腦子。
地質(zhì)力量的造物常常讓人望而生畏,在它們面前,人類,就算是人類全體,也顯得尤其渺小,而見證它們變遷的瞬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奇跡。
不僅是這些奇跡的瞬間,片中還向無法到達冰川的人們展現(xiàn)了極寒之地塑造出的美麗。冰、雪,生命之源凝結(jié)的形態(tài),實在有著既純凈又瑰麗超乎想象的樣貌。那種美,帶著寒意,帶著令人不禁為之噤聲的肅穆,夢幻結(jié)合著莊嚴,大冬天里觀之,感佩尤甚。
這部片子里還有人的部分。片中巴洛格一行第一次實驗的時候,面對冰川找好地點、調(diào)試好設(shè)備,過了半年,來回收時他們發(fā)現(xiàn)相機根本沒能成功地運作,一切徒勞,巴洛格就那么當著鏡頭哭了。他這樣哭,有一種幾乎人人都可以感同身受的難過在里頭,特別世俗,身后卻是無人荒原。
團隊里有兩個年輕人一次單獨完成任務(wù),他們在狂風中收集完數(shù)據(jù),然后快速跑下山,躲在一個山溝里吃三明治。極地一望無際的銀白中漸冒出了黑點,這些歷時萬年層層沉淀的沙塵來自中亞的沙漠、戈壁。
最終,巴洛格向自己,也向所有觀看此片的人證明了全球變暖的真實性?!吨鸨谩吩诎l(fā)行早期主要是在美國國會、大學、公共組織等場合小范圍放映。有評論說:反正大眾什么都不懂,他們看看海豚捕撈掉掉眼淚,看看冰川融化查查Expedia上的旅游信息就夠了,至于像James這樣因為懷疑而跑遍世界尋找證據(jù)的哥們……咦,理想主義和實證主義還活著么?
但愿不至于如此。至少,這部片子的片尾曲應(yīng)該能給人有一些回響,這可是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提名)的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