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喜
如他的名字一樣,陶淵明一生的很多時光就潛在田園里。
他的田園是當代人的“桃花源”。讀著他膾炙人口的短詩。我們仿佛看到他肩荷鋤頭。踏著月光。沿著露濕草長的小徑緩緩走來。翻閱他流傳在世的125首田園詩,南山、孤云、夕露、月光、青松、村舍、炊煙、荊扉、雞犬、豆苗、秋菊、巖石、泉流、濁酒、清琴、堂前松……這些干凈整潔的漢字,這些世人常見的尋常事物。在陶淵明的詩里。就成了詩意的磚瓦草木,構筑成一個意蘊充盈、暗含人生真諦的唯美世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然與田園,就是“陶淵明式”的。種豆鋤草,心不滯物,低頭采菊,抬頭觀山,如閑云般自在,曾引來多少艷羨的目光?有多少人想追隨著田園的詩意。試圖用陶淵明的眼神看云,在都市寂寞的夜里做著田園的夢?在人們的心目中?!叭盏⑻飯@趣。自謂羲皇人”的生活,只存在于那個浸滿詩歌的年代。其實,“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的生活沒有那么多閑情逸致。也并非“性本愛丘山”。
他是晉代大將陶侃之后?!翱偨锹劦馈钡乃0凑涨Z(指屈原和賈誼)“進德修業(yè)。將以及時”的教誨。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雄心壯志和“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的抱負。但他所生活的那個狂暴縱橫的亂世,“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和陰森的門閥制度徹底粉碎了他的凌云壯志。自謂“性剛才拙,與物多忤”的他靠讀書入仕。28歲時開始做官。先后四次歸隱。又四次復出。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官場上待了13年,雖然每次歷時都很短。卻總覺得“意志多所恥”。最終選擇了“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拂衣歸里。
對于文人而言,田園的寧靜美麗是創(chuàng)作的良好題材。然而,田園生活并不總是充滿詩意的,也往往有它艱辛的一面。詩人不是終日“嘯傲東軒下”的隱士,也是需要柴米油鹽的生活的。盡管詩人一心躬耕,專心經(jīng)營他的田園,卻仍不能維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陶淵明在他田園生活的后期,一再陷入窘困,以至于餓得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亮。他最困難的時候,為了養(yǎng)家糊口,竟然不得不上街乞討半碗米。田園生活雖然寂寞清貧,但是經(jīng)歷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詩人卻被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詩人用自己的詩。用尋常的山林故淵、方宅草屋建立了一個真實而又弱小的精神家園,使他能夠站在遠離污穢官場和惡劣環(huán)境的地方觀望人生,即便“欲辨已忘言”,在心中牽掛的依然是“此中有真意”。在自己的詩意田園里。他躬耕自資,苦中作樂。從“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田園生活的欣喜;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我們可以窺見他田園生活的閑適:“覺今是而昨非”是他擺脫官場的毅然決然:“淹留豈無成”是他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
陶淵明以他的心靈之光照亮了田園。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追求生活的自然適性的陶淵明,是道德的模范。其實。與其說陶淵明是道德的模范,倒不如說他為我們建立了幸福的信仰與觀念。這種幸福,與世俗欲望的滿足無關,而與心靈的境界有關。
回望詩人的背影,在撲面而來的清新的田園氣息中,在他詩意的田園上,我們看到了詩歌現(xiàn)實的光芒和那顆胸懷天下的心,這就是陶淵明的高明之處,他的詩歌因他的高明而傳唱千年。他的詩帶給我們的是一份寶貴的純凈,使我們的靈魂時時在詩意的田園中盡情舞蹈。
(選自《眉山日報》2010年1月19日,有改動)
閱讀思考
1.聯(lián)系全文,請你說說“如他的名字一樣,陶淵明一生的很多時光就潛在田園里”這句中的“潛”字有何妙處。
2.請用李白的兩句詩來概括陶淵明詩歌的特點。
3.作者說“田園生活并不總是充滿詩意的,也往往有它艱辛的一面”。這“艱辛的一面”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