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生琴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美國人韓丁的文章《翻身》對中國山西長治潞城張莊土地改革過程描述,復述了土改的政策的兩次變動。分析了土改取得的成效,檢討運動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投入斗爭;有的農村干部受剝削階級的腐蝕變質墮落;也存在斗爭擴大化傾向,打擊了部分中農的積極性。
【關鍵詞】 《翻身》;《中國土地法大綱》;土改政策變動;局限性
一、《翻身》的背景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锻恋胤ù缶V》的規(guī)定瓦解了封建主義的土地制度,把戰(zhàn)爭的主要目標從保衛(wèi)解放區(qū)轉移到在全國范圍內打倒地主和買辦階級,《土地法大綱》頒布標志著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中共公布了《土地法大綱》,整個華北解放區(qū)民眾對舊的剝削制度的尾巴和革命隊伍內部的地主富農思想殘余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攻勢。而《翻身》的作者美國人韓丁1948年以觀察員身份第三次來到中國,在山西長治潞城的張家莊做實際觀察,實際觀察革命后的中國農村。他于1948年 3月6日踏上了去張莊的道路,開始了解張莊人民,了解張莊的歷史。
二、土改前張莊發(fā)展狀況
1、土改前的張莊農民土地與人口占有情況
老百姓在人口和土地上的情況是:地主、富農每戶平均五口人以上,中農不足五口人,貧農平均在三口到三口半之間,而雇農只有三口左右。由此可見,家庭大小和生產資料的基本經濟保障是有直接關系的,因為家庭的出生率都基本上相同。地主、富農等在總人口中占40%,擁有全部土地的百分之四十五和全部牲口的66%,盡管如此,他們仍不是村里人數最多的階層。人數最多的是貧農,他們占人口的47%,但擁有的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24%。雇農的比率是6%,但是擁有不到1%的土地。
2、張莊農民生活情況
當地主犯錯,貧農要求與地主打官司時,貧農的下場是在官司中傾家蕩產,所以大多數人家都躲避瘟疫一樣的躲避官司,在一種徇私舞弊的環(huán)境下,許多青年農民被迫參加了當地流行的“紅槍會”一類的秘密幫會。在同樣的背景下,一些大地主組織起了自己的私人武裝。漢奸和地主隨心所欲的壓迫人民,肆意的進行搶劫、強奸和屠殺。發(fā)展壯大以后他們就可以成為全區(qū)、全縣,甚至全省的軍閥。多少年來,佃戶和長工們,稍稍表示一下反抗就要遭到殘酷的鎮(zhèn)壓;因此,如果要向地主的權力發(fā)起進攻,農民便頗為猶豫,這幾乎成了本能。
三、土改的政策變動
1、第一次張莊農民“翻身”
在張莊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決定以張莊為例,給張莊人民“翻身”?!胺怼钡淖置嬉馑际牵骸疤芍^身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下,對于中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翻身”就意味著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1937年日本在盧溝橋發(fā)起進攻,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各界人民,放棄了在南方老根據地實施過的“耕者有其田”土地綱領,而是實施“雙減”——減租減息,以使各階級人士援助戰(zhàn)爭。在張莊的八路軍和共產黨于1937年到達山西潞城縣帶來的士氣、戰(zhàn)斗經驗和組織能力,立即引起了反映。第一批分遣隊到達后,就有十幾個人要求參軍。中國共產黨和當地“犧盟會”(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期得到閻錫山贊助的進步抵抗運動的領導人)在張莊一起建立了一個抗日縣政府。
在饑荒最嚴重和掃蕩最殘酷的1942年,張莊的五區(qū)區(qū)長為了加強張莊的工作,決定組織一個地下村政府,他們隨時有可能被逮捕或者被殺,但是他們毅然留在村子里。他們的行動證明了他們對中國的解放和新中國到來的強烈信念。在他們的工作中,主要有兩個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是:為八路軍準備糧食和被服,另一個任務是:收集情報,關注敵軍和偽村政府的動態(tài),以及暗地里處決無可救藥的漢奸。
1945年8月14日,張莊農民在八路軍和潞城縣民兵解放后,他們翻身決定展開批斗地主的大會。貧農第一次批斗地主,是用訴苦的方法進行。在中央領導人的帶領下,張莊隱蔽的共產黨人立刻開始了兩項重要工作:第一是將全村動員起來支援攻打長治;第二是對偽政權的人員展開清算。這兩項任務重點是揭發(fā)漢奸和地主的罪行。在此過程中,民兵先進行抓捕處置一部分首惡分子,處死首惡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恐懼氣氛。打擊漢奸的工作基本結束后,開始打擊張莊的教會和教徒,通過揭發(fā)教會的非宗教活動,來使教徒放棄信教。
2、第二次土改:開始采取防御性措施
在“堅壁清野運動”結束后的同年,村干部領導人民開始了防御性措施,這是村干部和許多積極分子對地主的第三次大規(guī)模進攻時,這次的口號是:“不打落水狗,跑出來咬了手”,由于敵軍日益逼近,反革命勢力日益俱增。所以運動開展后的人民情緒更加激烈,而且使用了更多的暴力。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更多的土地、房子和財物,于是尋找埋藏的金銀便成了積極分子的主要目標,為了搜尋值錢的東西,刨開了所有大戶的祖墳,尸骨橫七豎八的躺著,整個村莊像被巨型炮彈亂轟過似得。從這三次斗爭地主情況,可以看出農民的做法有些過激,不合理。
3、“洗臉擦黑”與“自報共議”運動
在張莊第三次擴兵時,由于好多人都不是自愿去當兵的,所以領導采取命令,任意打人,強迫人們,其行為變成了“流氓行為”。張莊的干部和民兵逐漸脫離了人民。于是在1947年春天,太行地區(qū)的政府和黨委發(fā)動了“洗臉擦黑”運動,目的是制止一些不良傾向,克服享樂主義和機會主義。這次運動采用的是過“關”的辦法,首先由領導人在委員會面前檢討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1948年2月22日,指示是把解放區(qū)的村莊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土改已經勝利,只需要稍微調整,二類是土改進行的很粗糙,地主富農仍然比貧農和雇農占有的土地好,并且干部得到了多余的“果實”,三類是雖然搞過一些平分土地,但尚未真正的實施過土改。而張莊的干部急于解決重要的問題,沒有仔細考慮,就把張莊定為三類村莊。并且建立一個新的貧困團,通過劃分階級,采用“自報共議”的辦法?!白詧蟆币馑际钦f,各戶戶主必須在現場,說清自己家庭在解放前的經濟來源和經濟地位。
四、土改的成效
通過這些運動,粉碎了國民黨和地主豪紳在舊的政治機構和偽官員的基礎上組成村政權的企圖。在這個過程中,區(qū)里有一半的地主和富農受到了打擊和懲罰,張莊在土改后,貧民不僅可以有自己的土地財產,而且建立了男女平等關系,廢除委派村史,代之選舉產生的鄉(xiāng)村政權機構?!胺怼焙蟮姆N種轉變使他們生平第一次感覺到多少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由于人民“翻身”了,所以對于張莊的婦女來說,她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因此婦女們也有了自己的“半邊天”村干部的妻子們,最先在張莊組織起了婦女會,剛開始,一些普通婦女也參加了婦女會,但遭到了村里男人們的反對,但是通過婦女們對自己的權力的維護以及不懈爭取,最后得到了男人們的認可以及佩服。隨著時間的推移,縣里專門為他們開辦了犁耕班,那些掌握了農活的婦女,繼續(xù)號召更多的普通婦女學習農技,婦女們勤勞吃苦的精神傳遍了遠近四鄉(xiāng),她們得到了本該應有的尊重。
五、土改政策的弊端
本文通過韓丁的《翻身》這本書了解到“翻身”過程中,運動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投入斗爭。還有一些地主在公開職位上退隱,讓農民替他們辦事,而農民中有中農、貧農甚至雇農,他們?yōu)樯钏?,不得不或者是威力所逼而為。而村干部沒有周全的考慮好這類問題,這樣一來,使得遭受打擊最厲害的實際是窮人。
地主為了讓自己的財產更加穩(wěn)固或者為了避免挨斗,便利用自己身邊的女人,與村干部亂搞關系,而村干部的毅力低下,不但沒有批評地主的這種行為,而且放松了對地主的警惕;而對于被強迫的婦女卻只能忍氣吞聲,得不到相應的保護。有思想不純的人通過各種手段自然也被介紹入了黨,這些人的目的就是需要讓村干部撐腰,做靠山,可以肆無忌憚地干壞事了。這次的“翻身”對于老百姓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徹底的。
由于農民階級的劃分沒有明確的界限,一些農民不屬于地主或富農,卻被當成剝削者批斗了,使得一些光景好的家庭也害怕挨斗,不敢參加批斗大會,也不敢在公共場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意見。貧民對于地主,沒有一點同情心,把這種運動當成一種報復,希望把他們打倒,叫他們永世不得翻身。他們不僅會批斗地主家的男人們,就連地主的女人和小孩也不會幸免。所以把一些中農硬生生的推向了敵人一邊。更有光景稍微好的家庭或者生產積極的人家,覺得自己辛勤勞作的糧食會被當作公共產品,于是就呆在家里只吃不作,這樣大大降低了生產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趙飄飄.回歸——以山西省變遷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期刊,2012.5.
[2] 文輯.韓丁簡介[J].黨史文匯期刊,2008.10.
[3] 孟紅.韓丁與《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J].人民政協(xié)報報紙,2008.3.
[4] 任志常.深切懷念美國友人韓丁先生[J].友聲期刊,2004.10.
[5] 張輔仁.中國人民的好朋友韓?。ɡm(xù)2)[J].當代農機期刊,2007.9.
[6] 楊建峰.中國人民患難與共的朋友韓丁[J].山西老年期刊,2007.1.
[7] 錢高霞.翻身對土地革命的謳歌[J].消費導刊期刊,2009.3.
[8] 韓丁著.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M].北京出版社,1966.
[9] 吳顯明.我與韓丁的交往[J].中國農墾期刊,2008.5.
[10 陳德軍.歷史、信仰與人生——讀韓丁《對鏡猜謎:中國革命的美國觀》[J].中共黨史研究期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