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李琳
電影《何以笙簫默》根據(jù)早已為大多數(shù)80后、90后所熟知的顧漫同名小說改編,由內(nèi)地著名影星黃曉明、楊冪、佟大為、楊穎主演,故事講述了一段校園青春愛情延續(xù)到畢業(yè)后的社會工作生活中的故事,男女主角因當年在校園里的誤會導致分開數(shù)年,重逢后彼此發(fā)現(xiàn)最愛的仍然是對方,但生活中的重重阻撓他們不得不去面對,最終影片以喜劇收場,滿足了觀眾的期望,影片傳達的“愛,不將就”的愛情主題和風靡網(wǎng)絡的“何以體”一時間膾炙人口,深入人心。
一、“得”:票房大賣,創(chuàng)造巨大商業(yè)價值
電影《何以笙簫默》首映當天票房超600萬人民幣,最終累計票房3.52億人民幣,在2015年5月上映的國產(chǎn)影片中獲票房冠軍,同時,在5月2日播出的快樂大本營“何以”劇組專場節(jié)目,收視率破3.23%,市場份額逾9.83%,達該節(jié)目兩年來的收視巔峰。黃曉明也憑借此片獲得第二屆中奧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黃斌、楊文軍因此獲最佳新人導演,電影并于5月28日進軍好萊塢首映。該影片創(chuàng)造出的一系列商業(yè)價值是電影制作方預料之中的結果,影片的前期效應和明星陣容都為票房做出了巨大貢獻。
該影片作為一部青春校園愛情片,最大的觀影群體當屬當今大學校園的90后們,影片制作方抓住這個受眾群體,開啟了應接不暇的宣傳。最賣力的當屬“教主”的全國巡回“暴走式”宣傳,在短短兩周時間內(nèi),他走遍大半個中國,教主空降各大高校的消息頻繁占據(jù)熱搜榜,溫馨地與粉絲們互動,并收到了將近4000封表白明信片,教主身體力行的付出,使影片在觀眾心目中的印象進一步深刻。由于男女主角現(xiàn)實生活中各有伴侶,宣傳期間制作方并沒有為了影片效果而刻意突出黃曉明和楊冪的般配感,反而教主和楊穎的戀愛關系成為重點,在快樂大本營節(jié)目中,兩人狂秀恩愛,楊冪反而顯得多余,但歸根結底,既提高了黃氏夫婦的知名度,也達到了對影片的宣傳效果。電影推出的宣傳片“十年一刻”中,楊冪雙馬尾色誘黃曉明的場景一時間成為熱點,女版“哪咤”成為該影片前期宣傳的亮點,盡管該情節(jié)無厘頭,大眾吐槽聲不斷,但毋庸置疑,其對提高電影的曝光率和受關注度有不小的影響。制作方同時加大網(wǎng)絡宣傳力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發(fā)起話題互動和內(nèi)容傳輸,黃曉明和楊冪也利用個人微博積極與粉絲回應互動,不論贊賞與批評兩人都坦然接受。此外,各大視頻網(wǎng)站剪輯精美片段放送,吸引大眾的觀影欲望。該影片的主題曲也為其增色不少,那英的《默》立體感性,李榮浩的《不將就》細膩性感,完美的融合到電影中,將故事訴說得更加動聽。
影片《何以笙簫默》由黃曉明和楊冪出演男女主角,佟大為、楊穎分別扮演男女二號,另有謝依霖、黃子韜、何穗、馬蘇等聯(lián)袂出演,明星陣容可見一斑。黃曉明作為中國內(nèi)地一線演員,他主演的《中國合伙人》中成東青一角,其不拋棄不放棄心懷夢想的形象深入人心,以及近幾年主演的電視劇《精忠岳飛》《錦繡緣》,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橫沖直撞好萊塢》等票房都創(chuàng)下了一個又一個記錄,他本人的演技也受到公眾的一致認可,被冠以“教主”“國民男神”的稱號。楊冪自出演宮廷穿越劇《宮鎖心玉》中洛晴川一角紅遍大江南北,被稱為內(nèi)地“四小花旦”之一,她主演的《小時代》系列也是備受大家關注,每一部的票房都遠遠趕超同時期上映的其他電影。楊穎自與黃曉明的戀情曝光后,在大眾視野的出現(xiàn)率不斷提升,同時她在近期關注度極高的綜藝真人秀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中表現(xiàn)出的豪放大膽的性格令觀眾喜愛,為她贏得了超高的人氣。佟大為被大眾定義為國民暖男,主演的《虎媽貓爸》《我的早更女友》等影視作品為大眾所熟知喜愛,他體貼溫和的氣質(zhì)為他的熒幕形象打了高分。
二、“得”:滿足觀眾對于瑪麗蘇式愛情的向往和對偶像的追隨
《何以笙簫默》作為一部網(wǎng)絡小說,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沉淀,已在小說界獲得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其唯美的語言和霸道總裁風吸引了眾多讀者。現(xiàn)實社會的壓力和殘酷,讓更多的人沉迷于影視劇中難以自拔,做著屬于自己的夢,這也是為什么小清新的韓劇能夠得到廣大80后90后喜愛的原因。劇中何以琛霸道總裁的性格,時不時說出幾句暖心的話,總會格外打動人,例如“向來緣淺,奈何情深”“如果世界上曾經(jīng)有那個人出現(xiàn)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將就”“趙默笙,我是瘋了才會這樣讓你踐踏”等等句子,令對愛情仍存在希望和幻想的女生們動容。電影能夠達到如此的票房,粉絲的力量不可忽視,影片滿足了觀眾對于偶像的追隨。作為內(nèi)地一線明星的主角們,本身就擁有強大的粉絲團,粉絲們看到自己的偶像有新的作品,當然想要去一睹為快,這并不牽扯到電影本身的好與壞。剛在內(nèi)地起步發(fā)展的黃子韜,憑借其早已在韓國男團EXO打下的粉絲基礎,也為影片拉來不少觀眾,即使他在影片里的形象并沒有多深刻和明顯。此外,更有早已為人們知曉的謝依霖、馬蘇、何穗等當紅演員助陣,大大滿足了人們對于明星陣容的期盼。
(一)“失”:槽點不斷,缺乏電影藝術魅力
《何以笙簫默》雖擁有3.52億的票房,但其自上映就備受吐槽,因此在大眾文化領域的評價,高票房不代表好電影,《何以笙簫默》作為一部典型的大眾文化片,它雖然在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上基本遵循原著,走了霸道總裁風和清純可愛風,滿足了觀眾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但其在演員演技和電影處理上令部分觀眾大失所望,教主的浮夸眼淚、造作的鵝黃燈光等等令觀眾唏噓不已。
影片在燈光處理上別具一格,全程采用鵝黃色的燈光,這種燈光會給人一種年代感和親切感,令觀眾很容易身臨其境,例如在影片《黎明之眼》中,制作人全程使用黑白背景,給人一種沉重感和蒼涼感,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部記錄抗日戰(zhàn)爭中慰安婦故事的影片,這樣的處理符合電影主題,符合影片意境,會加深觀眾對于影片主題的印象,達到良好的文化傳播效果。但物極必反,《何以笙簫默》中不分場景不分情節(jié)的鵝黃燈光給人_種無力感和昏睡感,缺少了青春校園愛情故事該有的靈動和活潑。在何以琛和趙默笙校園時期的一次吵架時,柔和的燈光加紛飛的大雪烘托出的本應是兩情相悅的浪漫時刻,可過于虛假的紙片當作大雪令觀眾大跌眼鏡,同時,柔光亂打也將此時該有的氣氛抹殺掉,有很強的違和感。
眾所周知,廣告植入是現(xiàn)在影視行業(yè)賺取回扣的一大經(jīng)濟來源,廣告植入可謂無處不在,不怕太刻意,就怕觀眾看不到。秉持著這個原則,電視劇版的《何以笙簫默》被觀眾大力吐槽廣告植入,電影版《何以笙簫默》在廣告處理方面與電視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何以琛的形象定位為霸道總裁,安常理,他的室內(nèi)設計應該是簡約深沉的黑色系,他的喜好應該類似現(xiàn)磨咖啡,但為了植入茉莉蜜茶的廣告,何以琛在打開冰箱門后,鮮亮的顏色乍入人眼,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嚴重地打破了影片本該有的意境。這樣的現(xiàn)象不禁令人反思,導演們是真的不懂得廣告植入與影片的融合性,還是故意以此為噱頭引起觀眾的注意,如此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得不令人感嘆影視界的悲哀,金錢至上成為影視的靈魂,那影視的意義將與它的存在背道而馳。
電影《何以笙簫默》是樂視旗下執(zhí)導的作品,實際樂視對原著的電影版權即將到期,版權續(xù)期又未達成合約,但又不想浪費這么_個好的作品,所以樂視決定在版權到期前將其改編成電影,可想而知,公司要在短短五六個月內(nèi)完成拍攝、后期制作和宣傳,時間的緊促必定會導致質(zhì)量的欠缺。例如,影片在場景剪輯上的銜接太過生硬,突然的眼淚,突然的親熱,讓觀眾難以消化。后期配音也是太過草率,觀眾能夠很輕易的發(fā)現(xiàn)口型與話語不登對,這雖然是很小的細節(jié),但仍然能反應出制作方的用心與否。編劇的不夠合理也使影片在情節(jié)處理和空間轉(zhuǎn)換上難免尷尬,這本身是一個跨越多個時空的、矛盾外化的愛情故事,影片將其改編成用主角的回憶和第三人稱敘述法來表現(xiàn),加之剪輯拼接的不夠自然,使故事整體上顯得很亂,缺乏條理性。一部好的作品還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這告誡影視界不能為達目標不顧質(zhì)量。
(二)“失”:演技浮夸,人物塑造不夠形象
黃曉明的演技向來得到大家的認可,不論是他早年出演的《大漢天子》中的劉徹還是后來的精忠岳飛,抑或是后來的成東青,他所塑造的人物鮮活而生動,獨具特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當《何以笙簫默》上演后,教主的浮夸演技令大家難以接受巨大的落差。影片中,黃曉明的哭戲占到很大比重,被網(wǎng)友稱“教主的眼淚”,何以琛思念默笙時不由自主的眼淚,與默笙吵架后憤怒的眼淚,放棄默笙后悔恨的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流傳了千百年,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偶爾的眼淚可以表達一個男人心中最柔軟的情感,但若是泛濫,難免會讓人覺得造作、虛假。教主的好演技毋庸置疑,但演戲講究的就是符合情景,力求自然,戲太過反而畫蛇添足。此外,一些教主的特寫鏡頭的處理過于刻意,顯得刻板而生硬,例如對于教主側臉和下巴的特寫太過刻意,仿佛只為了定格這個鏡頭,缺乏靈魂和美感。此外,楊冪的演技也是備受質(zhì)疑,在《小時代》系列,她曾被評價“捂著嘴,演完了整部戲”,女主的情感表現(xiàn)過于單一,一顰一笑不夠生動,盡管本劇對人物的內(nèi)心刻畫要求并不多。相反,佟大為的出現(xiàn)反而成為了該影片的亮點,被很多人稱之為拯救了這部影片,相比較而言,他的表演適當而到位,沒有浮夸,沒有欠缺,輕而易舉的搶了主角的風采,但作為整部影片來說,這是矛盾的,不合情理的。
結語
“愛,不將就”,是一種美好的愛情期盼,《何以笙簫默》小說自2003年問世以來,一直是人們心目中佳作,它的瑪麗蘇式愛情,雖缺乏現(xiàn)實性,但完美的滿足了現(xiàn)代社會年輕人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叭绻澜缟显?jīng)有那個人出現(xiàn)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將就”,這句話仍將作為這部小說的靈魂隨著時間流傳下去。而電影對于小說的改編,只是換一種藝術形式將它的精髓表達出來,但一部好的影視作品絕不僅僅是遵循原劇,例如《紅高粱》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對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jié)稍作改編,使得整部劇恢宏大氣,但又不會缺少靈魂。好的影視作品可以用聲音和畫面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聽盛宴,讓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更加的深入人心,久久縈繞心頭。縱觀當今影視界需要更多的用心和用情,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諸多影視作品是為了迎合大眾喜好而發(fā)起創(chuàng)作的,這樣的作品短時間內(nèi)固而能給觀眾帶來一定的享受,但注定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影視業(yè)的何去何從值得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