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且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行為。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提問的設計,利用提問的方式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教學對策,以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教學 對策 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3-083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利用課堂提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提問教學發(fā)展滯后,提問內容較為單一,問題設置也缺乏針對性。為改善這一情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巧妙設計課堂提問。
一、提問應該有針對性,梳理重點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師生互動最為重要的一種形式。但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仍存在問題設計不合理、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由淺入深的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步掌握知識的重難點。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基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第一,商不變的性質是什么?第二,用除法怎么表示?第三,1÷5=2÷10的依據是什么?如果把1÷5寫成的形式,上述等式怎么表示?第四,怎么說明與相等?這種難度遞增的提問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明確問題的根本,把握重點知識,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進而確保教學活動的逐步開展。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層次提問的方式來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答未知的問題,例如:(1)用三角板畫一個75°的角。(2)為學生提供三個等邊三角形實例。(3)量一個盒子的長、寬、高。(4)已知x=2,y=5,請計算2x+4y等于多少。這種層次提問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合理選擇提問對象,兼顧每個學生
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注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而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合理選擇提問對象,盡量兼顧每一個學生,以便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例如,在教學“加法運算”時,教師可以先選取“中層”學生進行回答,這樣不僅提醒“低層”學生集中注意力,也給“高層”學生留有思考時間,以便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解題思路。如題目:計算2+2+2+3+2,教師可以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各選一名進行解答,盡管學生最終都會得到正確答案,但解答速度卻各不相同,高層次的學生會利用乘法:2×4+3=11,可以快速得到答案;中層次的學生又比低層次的學生稍微快一些。利用分層提問的方式,不僅可以兼顧每個層次的學生,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注重提問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還處于思想不成熟的階段,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設置趣味性較強的問題,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車輪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車,然后提出問題:三輛車同時出發(fā),哪輛車會先到達終點?為什么?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并思考,且以“比賽”的方式提問,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充分掌握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進而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堂提問教學法,首先,應該抓住教學重難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提問對象,兼顧每個學生;然后,還應該設置趣味性較強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另外,提問時要留有余地,促進學生自主思考,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責編 羅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