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磬
(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
強化庭院空間,重塑人居場所精神
曾磬
(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地域特色的傳統(tǒng)庭院空間消失,人居場所精神淪喪。尋找失落庭院,重塑人居場所精神,用當代建筑的表現(xiàn)形式演繹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庭院,是當代住宅建設的當務之急。文章分析了庭院空間和場所精神,提出了在居住建筑中設置下沉庭院、空中庭院、屋頂庭院、架空庭院等設計手法和建議。
庭院;庭院空間;場所;場所精神
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居住建筑成為各地城市的主要建設項目。城市越來越現(xiàn)代化,而城市空間越來越模式單一;居住建筑越建越高,傳統(tǒng)的庭院空間卻在慢慢消失。人們告別了舊城區(qū)有天有地的庭院生活,住進了令人向往的“花園洋房”,殊不知鄰里交往越來越遙不可及。大片的地面空間失去了本身應該具有的場所感,連續(xù)的活動空間被汽車、電梯殘忍打斷,傳統(tǒng)居住的趣味性被鋼筋混凝土打破,住區(qū)環(huán)境場所精神淪喪。如何繼承傳統(tǒng)建筑文化,改變單一的居住模式,重塑庭院空間的場所精神,是當代住宅建設的當務之急。
1.1解析庭院空間
《玉篇》中有寫:“庭者,堂階前也;院者,周坦也”。建筑物(包括亭、臺、樓、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通常稱為庭或庭院[1]。侯幼彬教授認為,“庭院結構是庭院內(nèi)部諸要素的總構成,包括庭院圍合要素和內(nèi)含要素在空間上、構造上、景觀上等各種意義上的構成”[2],庭院的構成要素分為單體建筑要素、圍墻要素、建筑小品要素、自然要素四類[2]。
從某種意義上說,庭院是建筑空間的延伸,是由建筑界面圍合或半圍合成的具有自然采光的開敞或封閉空間[3]。庭院空間是建筑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介乎建筑與室外空間的過渡性空間。當高樓大廈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載體,我們就要賦予現(xiàn)代庭院以生命,將自然、人文、現(xiàn)代這三種元素,平衡有序地織進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肌理之中,使其融入現(xiàn)代生活?,F(xiàn)代庭院空間應該將傳統(tǒng)庭院的文化符號和現(xiàn)代建筑的表現(xiàn)手法有機結合,去承載新的生活方式,反映傳統(tǒng)地域特征,體現(xiàn)地方人文精神,再現(xiàn)親切交往場所。
1.2場所及場所精神
諾伯舒茲認為,場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間,是生活發(fā)生的地方,是由具體物質(zhì)的本質(zhì)、形態(tài)、質(zhì)感、顏色所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最基本的說法是場所,一般的說法就是行為和事件的發(fā)生[4]。建筑師荊其敏曾經(jīng)說,“場所是指它所占有的位置、使用的空間,是由實質(zhì)性環(huán)境、活動與感覺所組成的完整體。場所還指具有層次的空間領域,包含人與環(huán)境互動的主題?!盵5]場所,不僅僅是四維的空間環(huán)境,它同時也是人、人的行為、人的心理的空間環(huán)境。
“場所精神”就是場所的特征。幾千年的傳統(tǒng)庭院模式在各種建筑類型中廣泛應用,民居的親和、宮殿的威嚴、園林的浪漫,庭院與特定人的活動產(chǎn)生關系,就具有一定特性,便成為了“場所”。在一段時期內(nèi),特定群體對“場所”產(chǎn)生方向感和認同感,即場所具有了“場所精神”。方向感與認同感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人與場所的關系才能和諧,場所才能具有親切、融洽的“場所精神”。
2.1原有住宅庭院空間缺乏環(huán)境設計和空間變化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住宅建筑發(fā)展比較緩慢,以低層、多層住宅為主,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環(huán)境規(guī)劃等都相對比較落后。固然,在新建的規(guī)劃小區(qū)里,低層、多層建筑的庭院空間變化較為豐富,空間層次多樣。但是,二十世紀末修建的住宅建筑,特別是在中小城市中占據(jù)了大部分。即便是做設計改造,也只是平添少許花壇、桌椅等單一的休息設施??臻g單調(diào),尺度處理不甚恰當,使得傳統(tǒng)的庭院空間缺乏人性。例如,設置在路邊的休息座椅,缺乏私密性和安全感;道路旁邊的健身設施,很少有人使用,反而成為晾曬的工具,形同虛設等等(圖1)。
2.2新建住宅庭院空間設計手法單一、千篇一律
板式、塔式住宅先后成為城市住宅形式的主流。戶型設計、建筑風格也是形式單一,沒有地區(qū)特色。為提高居住質(zhì)量,新建的居住建筑除了對小區(qū)庭院綠化加強設計管理外,也對住宅的戶型進行了設計借鑒和探索,主要表現(xiàn)為增設“入戶花園”(圖2)、增加陽臺數(shù)量(圖3)、設計內(nèi)部庭院(圖4)等等。庭院空間的常規(guī)性設計,雖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卻也失落了傳統(tǒng)文化,地域性特點開始消亡。
然而,開發(fā)商鼓吹的“入戶花園”“空中花園”只是成為他們贈送面積的口號,庭院的實現(xiàn)率極低。由于這些庭院都是位于套型內(nèi)部,受住戶的自由支配,種種原因?qū)е挛羧盏摹盎▓@”成為雜物房,“洋房”成為擺設,庭院空間更是蕩然無存。
2.3傳統(tǒng)居住環(huán)境場所喪失
目前,住宅的布局方式破壞了傳統(tǒng)居住模式的連續(xù)性和有機性。居住建筑的高度增加,因日照、通風等原因,分散式布局是住宅常采用的形式。這就導致住宅在水平方向緊密結合形成的外部空間消失,傳統(tǒng)居住環(huán)境開始解體。大面積的空地取代了傳統(tǒng)的豐富空間,傳統(tǒng)居住模式的安全性降低,領域性減弱,環(huán)境場所的功能開始多樣化。適宜的聚集、休閑、游戲場所越來越遙不可及,傳統(tǒng)居住生活的趣味日行漸遠。要改變現(xiàn)狀,就要充分理解庭院空間的含義,運用地方建筑符號,再塑居住建筑的場所精神。
式中:k為能量損失系數(shù),經(jīng)驗取值范圍為0.96~0.99;PF為主要通風機靜壓,Pa;Qj為靜壓差法測得主要通風機風量,m3/s。
庭院空間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建筑中的具體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城市居住空間中,要想營造歸屬感和領域感極強的居住場所,重塑場所精神的方向感和認同感,就應該創(chuàng)造包括下沉庭院、空中庭院、屋頂庭院、架空庭院為一體的立體式庭院空間。
3.1下沉庭院
在高層住宅的常用設計手法中,地下空間往往被車庫空間或設備用房所占據(jù)。封閉的車庫空間采光昏暗、通風不暢,足以讓人排斥并忽略。除了停車,這種空間沒有能讓人們留下的丁點理由,更別說空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如果將高層住宅的地下車庫挖空局部,將庭院引入地下設計成下沉庭院廣場,并與地面廣場空間連通(圖5)。下沉廣場四周和上下的樓梯不僅成為滲透性很強的過渡空間,能改善地下車庫的沉悶感,而且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交往環(huán)境,空間開敞性的特點增加了人們停留、聚集的可能。下沉庭院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庭院空間向心性特點,更為居住建筑空間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庭院場所的領域感和方向感。
3.2空中庭院
“入戶花園”能增強居住空間的層次感;陽臺能讓人們更廣泛地沐浴陽光;“內(nèi)部庭院”能擴大空間視野,享受庭院景色。然而,這些常用的庭院設計都在居住單元內(nèi)部,私密性和領域性較強。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空中庭院是一個在多層、高層住宅中進行公共活動空間的庭院,它可以將多個居住單元集中在一起,其共享庭院便是居住單元的活動中心??罩型ピ杭饶軡M足傳統(tǒng)庭院空間具有的內(nèi)向性、景觀性等特點,庭院形式豐富自由,也具有方向感、認同感的場所精神。
(1)中心式庭院,突出建筑的空間美
建筑內(nèi)景,由于室內(nèi)有較大的空間和較復雜的空間組合,具有較強的空間美[2]。突出建筑的空間美,在中心式庭院中反映比較突出。目前,庭院式交通在公共建筑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如楊經(jīng)文設計的MBF大廈,交通中心出挑陽臺,在上面布置綠化,既外觀豐富,又能自然通風(圖6)。
在居住建筑中,庭院可以結合交通中心設置(圖7、8)。將交通中心擴大,布置一個中心庭院,或每層設置,或隔層設置,適當布置小品、綠化、桌椅等,既可以增加交通空間的通風采光,又能為住戶提供短暫而又親切的交流平臺。中心式庭院好比傳統(tǒng)庭院中的“前庭”,作為從公共空間到私密空間的過渡。從設計角度來說,中心式庭院有助于形成舒適宜人的庭院空間,增加入戶的親切感和細膩感,有效保護其私密性。
建筑不僅是空間藝術,更是時空藝術。人們是隨著時間在建筑空間中活動,駐步觀賞、穿行游覽,在多空間的流動中感受生活。將每層設置入戶花園的面積進行整合,擴大成每層的半公共庭院,真正實現(xiàn)其景觀價值(圖9);或者在公共交通空間內(nèi)每隔幾層設置兩層或多層高的公共花園,淡化交通空間的形態(tài);為人們提供交往場所,增加交流機會,試圖扭轉(zhuǎn)鄰里交往缺失的局面。
半公共庭院突破了陽臺、露臺的傳統(tǒng)形式,配以綠化、桌椅等,不僅是自家的私家花園,也是鄰里交往的平臺。以半公共庭院為單元反復運用,上下錯開,空間圍合卻不封閉,互相滲透穿插,能有效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場所環(huán)境。
(3)退臺式庭院,突出多層次的復合空間
復合空間,就是“亦內(nèi)亦外”的中介空間[2]。露臺在住宅建筑中廣泛運用,退臺式設計常用于花園洋房、別墅等(圖10、11)。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露臺設計,不僅可以滿足在不同區(qū)域觀看景色的視覺要求,還能增強空間的錯落感,體現(xiàn)空間的層次性。把退臺式庭院空間運用于整棟居住建筑設計,使其每層都有公共庭院。兒童游戲,父母不用擔心其安全;老人活動,不用擔心因院落相似而迷路。在人情越來越冷漠的今天,不失一個嘮家常、增進家庭情感的好去處。
安藤忠雄在六甲集合住宅設計中,合理利用地形條件,將住宅單元立體地布置在交通流線上,公共庭院空間依照山勢逐步退臺呈現(xiàn)(圖12)。每一個庭院空間都有不同的視野景觀,每個住宅單元與其他住宅單元可以在不同高度間自由交往。這種極具特色的住宅設計,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空間豐富、饒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3.3屋頂庭院
屋頂庭院是對住宅的屋頂或覆蓋屋頂?shù)臉嬛镞M行花園式布局,讓居住在多層、高層的人們有更多機會接觸自然,親近室外空間。屋頂庭院不僅能降溫隔熱、美化環(huán)境、改善氣候,而且還能豐富城市的立體景觀,提高城市的綠化覆蓋率(圖13)。屋頂庭院不但可以在整棟居住單元的屋頂設置,也可以有效利用屋頂露臺,既有清新的綠色,又有良好的視野。在屋頂庭院中,老人們聊天,孩子們嬉戲,不用擔心找不到家門,也不用害怕汽車的干擾。人們在茶余飯后盡享自然的愜意,無拘無束地自由交往。
3.4架空庭院
架空庭院是針對中間層架空、底層架空提出來的。中間層架空常見于設備轉(zhuǎn)換層,或者是專門在高層住宅中部架空一層做庭院空間處理,這種做法不多見,但應提倡。底層架空是最多的形式,但也要防止后期挪作停車空間使用。在底層設置架空庭院,不僅將自然景色引入室內(nèi),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在夏日進行戶外活動的半室內(nèi)空間(圖14)。中間層架空庭院為消除人們的孤獨感而提供了一個交流活動平臺,更是拉近了人們與自然的距離。新型住宅庭院空間并不是簡單地復制傳統(tǒng)庭院,而應該是結合當?shù)靥攸c,用當代建筑的表現(xiàn)形式演繹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庭院。人們在庭院中悠然自得,安全、放心,歸屬感極強。在城市,我們不僅僅是要尋找建筑庭院,更重要的是要賦予現(xiàn)代庭院生命力,使其發(fā)揚地區(qū)文化特色,實現(xiàn)由公共庭院—半公共、半私密庭院—私密庭院的完美組合,成為我們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庭院代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庭院空間是中國建筑空間的精髓。場所是有意義的四維空間環(huán)境;方向感與認同感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人與場所和諧融洽便是場所精神的體現(xiàn)。從庭院到場所,從庭院空間到場所精神,設計師們應針對城市的人文歷史,嘗試多元化的立體式庭院空間設計,再塑具有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現(xiàn)代庭院。
[1]http://baike.baidu.com/.
[2]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3]劉錚.高層庭院空間形態(tài)解析與設計[D].廈門:華僑大學,2010.
[4][挪]諾伯舒茲.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xiàn)象學[M].施植明,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5]何偉光.塑造高層住宅形態(tài)中的場所精神[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3.
The Strengthening of Courtyard Space and the Reshaping of Dwelling Place Spirit
ZENG Qing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413000)
As urbanization gathers momentum,the traditional courtyard spa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s disappeared and the spirit of dwelling place has decayed.Through an analysis on courtyard space and place spirit,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technique by which sink-style courtyard,kuchu teien,roof yard and aerial yard etc.can be se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It also attempts to seek the lost courtyards and regain the spirit of dwelling place and to shape the modern courtyard of tradition culture with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Courtyard;Courtyard space;Place;Place spirit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資助項目(湘教通[2014]247號);湖南省益陽市科技局立項資助項目(2014JZ15)
曾磬(1979-),女,副教授。
E-mail:hncsxyzq@126.com
2016-02-23
U234
A
1004-6135(2016)04-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