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木蘭
為了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也為了自己可以大快朵頤,
我決定實施中國菜普及計劃。
我與日本全體同事第一次的正式見面,是在公司的“忘年會”上。忘年會就是年底大聚餐,相當于我們的公司年會、團年飯。那次聚餐在東京一家非常高檔的中餐廳——餐廳正門的馬路盡頭就是一覽無余的東京鐵塔。雖然是中國菜,但像法式大餐一樣一道道上菜,每個人分一小份,味道還算過得去。晚餐的高潮是服務員端來了一只北京烤鴨,全體日本同事興奮地鼓掌。不一會兒,服務員給我們每個人上了一個包好的餅卷烤鴨,里面有幾片鴨皮,烤鴨的其余部分再沒有看到。至于那鴨皮,粗糲得難以下咽。我非常想表現(xiàn)得禮貌,但咬了一口以后實在沒有勇氣吃第二口。日本同事發(fā)現(xiàn)了,問我為什么不吃,我只好實話實說:“這個烤鴨的味道太奇怪?!彼?,日本同事對我的第一印象:我是個不愛吃中國菜的中國人。
日本同事還是很貼心的,每次大家聚餐都會為了我避開中國菜。有次在電梯里討論吃什么,又有同事率先說“木蘭不吃中華料理”。因為在電梯間這樣密閉的小空間里,我在每個人臉上看到了遺憾和難過,于是改口說想吃中華料理。大家只差沒在電梯里歡呼雀躍,出了電梯就熟門熟路地帶我到了一家“天津飯店”。結(jié)果賣的都是廣東菜,什么豉椒牛肉絲、菠蘿咕咾肉、滑蛋蝦仁。味道嘛,不要當作中國菜來吃的話還是可以的。但日本同事都吃得津津有味。還問我,這里的天津菜是不是很地道。我只能說,這里的天津菜就像在北海道餐廳吃沖繩菜。結(jié)果日本同事驚訝的點在于:天哪!原來中國每個地方的菜是完全不一樣的啊。
在日本的時間久了,和同事們越來越熟,發(fā)現(xiàn)日本人是真心熱愛中華料理。而且中華料理往往價格頗貴!這也是為什么難得公司出錢聚餐的時候,大家都想去高級的中華料理店。至于日本人最喜歡的中華料理,那毫無疑問是麻婆豆腐。不過,身為四川人,我必須承認東京的麻婆豆腐雖然不能和我老家比,但味道已經(jīng)遠超我在京滬等地吃到的所有麻婆豆腐,甚至連便利店的麻婆豆腐飯都挺好吃。據(jù)說是因為很多日本人曾經(jīng)遠赴四川認真學習。東京幾乎大小超市都能買到花椒,都既麻且香。有次晚餐,日本人問我中國有沒有麻婆茄子,我說沒有,在場所有人都無法相信。有一個人不死心地追問,有沒有麻婆春雨——春雨就是綠豆粉絲,我說沒有,中國只有麻婆豆腐。當時他的傷心就像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并沒有圣誕老人的小孩。為了安慰他,我跟所有人描述了兩道關(guān)于茄子和粉絲的中國菜。一道是茄子和“中國培根”做的茄子煲,還有一道是頗具趣味的螞蟻上樹。所有日本人都無限神往。講到后面,我自己都哀傷了起來——日本美食雖多,但吃久了絕對會像梁山好漢那樣,嘴里都淡出……來,中國胃如此頑固,我是真心懷念地道的中國菜啊。
可是日本的中國菜真的又貴又難吃。去年冬至,朋友圈里被餃子刷屏。這并不是南方人的風俗,可那天我像發(fā)瘋一樣地想吃中國的水餃。于是跑到新宿去吃一家主打餃子的連鎖名店。水餃端上來的時候,我震驚了,清湯寡水里泡著幾個餃子,餃子皮跟狗不理包子的皮一樣厚——比小籠包的皮還厚!餡兒就是一團黑色的面目可疑的湯汁,除了咸沒有其它味道。我大中華有那么多可以做餃子餡兒的原料,您為什么一樣都沒放??!饑腸轆轆的我也沒能吃下所有的餃子,但身邊所有的白人、日本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買單時更是心酸,這樣史上最難吃的餃子居然折合近10塊人民幣一個!而收錢的服務員又在我心上深深插了一刀:“這餃子特難吃對吧,太油了,又死咸!”大姐,我點單之前您怎么不說??!
于是,我唯一的機會就是回國吃!但我每次出差都帶著日本人,為了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也為了自己可以大快朵頤,我決定實施“中國菜普及計劃”。
先從基本款開始。就是食材日本也有,做法在日本也見過,比如皮蛋豆腐、醬蘿卜、涼拌海蜇頭就大受好評。我的日本同事對皮蛋豆腐的評價是:“這是一款對腸胃多么友好的菜啊?!?“第一個想到把豆腐、皮蛋還有榨菜放到一起的中國人簡直是天才!”因為皮蛋、豆腐、榨菜在日本都有,但從來沒有人放在一起吃。至于醬蘿卜,我有一個同事每次打包帶回日本孝敬父母。有次我和她一起吃非常昂貴的壽司,她驕傲地跟壽司師父說她吃到了中國的醬蘿卜,說這是一道“神奇地把咸味甜味酸味辣味微妙地平衡”的美食。至于海蜇頭,是因為日本明明靠海,不知為什么只吃粗鄙的海蜇皮,所以日本人吃到晶瑩爽脆的海蜇頭時簡直驚為天人。
常規(guī)美食的普及,奠定了日本同事對我的信任,于是我的計劃開始晉級,推出了“每次一個小挑戰(zhàn)”——就是每次吃飯時嘗試一種從來沒有吃過的食材。比如鳳爪、豬腰,還有燒鵝、乳鴿。不得不說,日本人在飲食接受度上遠遠好過歐美人。這一批美食里,目前最受歡迎的是牛蛙。記得第一次讓他們吃到牛蛙,簡直是風卷殘云般頻頻下筷子。一邊吃一邊問我,這是不是中國最好吃的牛蛙。我以美食家的姿態(tài)客觀地說,“這家的味道確實還不錯,但是牛蛙燒得不夠嫩”。話音剛落,就看見每天穿西裝要配口袋巾的日本紳士嘴里含著牛蛙,含含糊糊地驚嘆:“天哪,你說這樣的牛蛙還不夠嫩?!”因為牛蛙的誘惑,他們已經(jīng)嘗試了在街邊露天而坐吃牛蛙面,還約好下次要帶某大公司的巨頭們來吃。可見我的美食推廣工作非常成功。
當然,美食不限于飯菜。某位日本同事的母族是日本大名的家族,自己也是海外留學、工作,絕對見多識廣。但這怎么可能難倒泱泱大國呢?我拿出的殺手锏是:荔枝!當這位女士吃到荔枝后,臉色為之一變,連聲贊嘆:“天哪,我沒有想到新鮮的荔枝居然這樣美味!”而這時我就漫不經(jīng)心地說:“是啊,除了中國和東南亞,日本、歐美都沒有鮮荔枝呢?!钡诙嗡齺砩虾?,已經(jīng)無法自拔地一邊開會一邊吃荔枝了。
那么,我的美食計劃有沒有失敗案例呢?有……我籌劃許久,帶日本同事去吃風靡大江南北的小龍蝦。一盆盆火紅的小龍蝦端上來,日本人民都興奮地贊嘆一番,然后全部扭頭看著我問:怎么吃?我這才意識到,日本所有的蝦都是剝了殼再上桌,所以廣大日本人民不!會!剝!蝦!于是那一餐,我都在指導或者干脆剝出來給大家,手指都腫了……第二次路過一家餐廳,看到小龍蝦照片,日本同事開心地指著餐廳跟我暗示:“我們吃過這個!”我趕緊裝做沒聽見,毫不停腳地往前逃。
在享受美食之余,我也增添了一些煩惱。那就是慢慢有了見識的日本人,對中國美食的問題特別多。比如:“餛飩和湯里的餃子是不一樣的對吧?!薄澳窃仆毯宛Q飩有什么不同呢?”等我把湯水餃、云吞、大餛飩、小餛飩通通解釋一遍,日本人是嘆為觀止,我也累得口干舌燥。
不過,美食家這個頭銜可是非我莫屬了。但日本人對我最佩服的地方是,我可以吃咸的、甜的、再咸的。甚至他們還開我玩笑,問我是不是有兩個胃,一個胃裝甜食一個胃裝咸的。后來他們也習慣了,奶黃包和鳳爪一起吃,喝一口楊枝甘露再來一塊燒鵝,吃一只醉蝦再嘗嘗糯米藕。哼,日本人一頓飯只能吃咸的是因為你們烹飪方法單調(diào)好么!不過日本人也認識到了,最近還有個日本同事跟我說,他覺得中華料理當仁不讓是世界第一,超越法國料理之處就是中華料理的多樣性——一張桌子上有那么多不同食材、不同風味和完全不同烹飪方法的食物。還有重要一點就是中華料理和日本菜一樣注重分享,這樣一個人可以吃到很多風味的菜肴,不像西餐一人一道m(xù)ain course(主菜),日本人也忍不住從同伴盤子里弄點菜嘗嘗,還會被法國主廚白眼。聽了他這么精妙的分享,我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帶他去吃四川火鍋。
總之,現(xiàn)在在餐桌上搞定日本人,我太得心應手了。先每人來一杯冰啤酒,來幾個涼菜幾個辣的熱菜——日本人大多非常喜歡吃辣。記得配些點心,主食最好選炒飯、炒粉、炒面——沒有哪一次這些炒貨不是被吃到盤子都舔干凈。對了,上熱菜以后可以換成黃酒。如果非要上白酒,那就是存心欺負日本人了——我們一般輕易不用白酒這樣的國粹來吊打日本人的酒量。
效果如何?非常好!其實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通過吃飯培養(yǎng)感情。略不同的是,日本人不隨便一起吃飯。能一起吃飯喝酒,那就是內(nèi)心認定你的標志了。若是吃吃喝喝得愉快,那感情自然深厚,辦起事兒來也會真的方便許多。我現(xiàn)在就非常受歡迎。最近有位同事從美國出差回來,私下跟我抱怨吃得不好,一起去的同事根本不會點菜,到最后一天他們差點吵架,果然還是跟我出差中國最開心。
昨天又帶日本同事吃完飯,我們幾個人和她走回辦公室。她突然在一家燒味店門口停步,指著玻璃櫥窗說,“那個鳳爪,我現(xiàn)在非常愛吃了,都是因為木蘭”。然后又深情地看著我說,“中國的豬蹄也燒得非常好吃”。啊,這真是最猝不及防又最深情的告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