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清
古往今來,不同的時期的人們面臨著不同的考驗。戰(zhàn)爭年代是槍林彈雨,和平建設年代是燈紅酒綠。
“酒色財氣”的來龍去脈
說到燈紅酒綠的考驗,離不開“酒色財氣”這四個字。這四個字,還有一個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呢。
當初人們只把“酒色”二字相連,用以對某些人作出評價,稱之為“酒色”之徒。如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講到劉邦年輕時的弱點,即說他“好酒及色”。而班固在《漢書·朱博列傳》中,講到朱博的長處時,則說他“為人廉儉,不好酒色”。當然,單憑這兩個字來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未免偏頗膚淺。
在“酒色”二字之后再加上一個“財”字的,是東漢時的楊秉。此人曾做過豫、荊、徐、兗諸州刺史,官至太尉,執(zhí)掌全國軍政,可謂位高權重。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彼^“三不惑”,就是堅持不受這三樣東西的誘惑,從而保持頭腦清醒,身心健康,為官清廉。楊秉所講的“三不惑” ,可不是說大話、吹牛皮,他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的。他在擔任地方官時,曾按實際到任天數分解年俸,只收下到任后應得的部分,未到任部分退回官庫,分文不取。有個老部下向他送錢百萬,他閉門不接。到朝廷做官后,他與貪官污吏屢作斗爭,曾一次查處五十多人,或罷官、或處死,令天下肅然。他雖為高官,但始終保持清心寡欲的淡泊性情,一生滴酒不沾,夫人早逝也不再娶。所有這些,在封建社會污濁的官場中,的確難能可貴。
楊秉死后近千年,南宋有位詞人,也是個做大官的,名叫李曾伯,此人德高望重,又善詩詞。就是這位老先生在“酒、色、財”三字之后,又加上了一個“氣”字,算是繼承和發(fā)展了楊秉的“三不惑”吧!他寫了四首五言律詩,分別論述了“酒色財氣”這四個字的害處,大體是說:酒傷身,色誤國,財是身外之物,忍耐才能成功。所以,千萬不要被這四樣東西所纏。
這就是“酒色財氣”四個字的來龍去脈。
“酒色財氣”的勸誡意義
古人將“酒色財氣”這四個字連在一起,變?yōu)閯裾]性的成語以后,在元、明、清三代六百多年間,習為常言,到處傳用。明朝初年,有個名叫王祎的,官也不小,謚號“忠文公”。他曾發(fā)過一通議論,說道:“財者陷身之阱,色者戕身之斧,酒者毒腸之藥。人能于斯三者致戒焉,災禍其或寡矣?!泵鞒≌f家馮夢龍著“三言”,把“酒色財氣”列為“四害”,以喻世、警世、醒世之言告誡后人,此四字幾乎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地步。
到了當代,人們懂得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再說起“酒色財氣”來,理解得就更全面了。有一位年過百歲的長者,用這樣一首詩來總結自己的養(yǎng)生修身之道:“酒色財氣四道墻,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過去,不是神仙也壽長?!彼瑫r又說:“酒無不成禮儀,色無路靜人稀,財無不成世界,氣無反被人欺。”不知這位長壽老人姓甚名誰,但我覺得他所說的話,很有幾分哲理。
“四戒”的兩重性
前人將數千年積累的人生體驗,歸結于“酒色財氣”這“四戒”,這本身就十分耐人尋味。顧名思義,“酒色財氣”四個字,概括了一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既包含物質生活內容,又包含精神生活內容,交織在一起,滲透多方面。
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凡事皆有度,適度則有益,過度則成害。我們堅決反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但也不提倡禁欲主義。人不可無欲,也不可縱欲,縱欲則招災致禍。以唯物的觀點看問題,一般的人都離不開“酒色財氣”這四個字,但又決不能在這四個字上有絲毫的疏忽和放縱。因為,如果稍有放縱,一旦變得嗜酒、好色、貪財、縱氣,那將會導致當事人的墮落乃至毀滅。君不見,古往今來,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凡夫俗子,不知有多少人倒在了“酒色財氣”這四個字上。
應當承認,正確理解和對待“酒色財氣”這四個字,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益的?!笆郎媳緹o事,庸人自擾之”,如若我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和,不被外界所擾,世界自會還你一個清凈,幸福、健康也定會在不遠處等著你。
(編輯/高雅 校對/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