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鐳
八戒愛喊散伙,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細讀《西游記》不難發(fā)現,孫悟空的取經意志也不堅定,也曾喊過散伙。
第四十回,取經團隊走到號山,紅孩兒變成一個七歲裸孩自縛于松樹梢頭,唐僧不識,要孫悟空背他走路。路上,紅孩兒施法壓孫悟空,孫悟空憤而將他摜成肉餅——這下惹怒了本來就想吃唐僧肉的紅孩兒,他在空中刮一陣黑旋風,將唐僧擄走。這時,孫悟空立馬說道:“兄弟們,我等自此就該散了!”此話正中豬八戒下懷,他趕緊說:“正是,趁早散了,各尋頭路,多少是好?!?/p>
散伙的話,豬八戒說一千遍一萬遍,沒人拿它當回事;可孫悟空一說,豬八戒再附和,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沙僧難得的主動站出來,對師兄、師弟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
沙僧這番話說得孫悟空不得不向他承認自己“意懶心灰”。孫悟空說散伙,固然有唐僧不聽他的話而賭氣的成分,但“意懶心灰”一詞由他親自說出,其取經意志之薄弱,毋庸置疑。而且,沙僧的誠意并沒完全讓孫悟空的意志堅定下來,甚至稱沙僧讓他“進退兩難”,他還要看看豬八戒的態(tài)度:“八戒,你端的要怎的處?”直到八戒表態(tài)“其實也不該散”之后,孫悟空才“回嗔作喜”,收拾行李馬匹,準備去救師父,繼續(xù)西天取經。
第七十七回,取經團隊受阻獅駝嶺,孫悟空被獅、象、大鵬三魔打趴下了,又聽說唐僧已被吃掉,于是說:“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經!若果有心勸善,理當送上東土,只是舍不得送去,卻教我等來取。”可見孫悟空從內心深處并不認可取經這件事,所以取經意志也就不堅定,遇事容易打退堂鼓。
即使西游接近尾聲,“功果”即將到手,孫悟空仍覺得取經是件毫無意義的事。唐僧又遇到一難,孫悟空再次動搖,“罷!罷!罷!老孫且駕個筋斗云,去見如來……教他把松箍兒咒念念,退下這個箍子,交還與他,老孫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見到如來時,孫悟空更是“倒身下拜,兩淚悲啼”,口稱“佛爺爺”,求他“退下頭上箍兒”,還沒有說完就“淚如泉涌,悲聲不絕”——此情此景,說他薄弱的取經意志徹底崩潰了也不為過。
編輯/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