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清春
德國學者說過一個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湯中,不知不覺就將15克鹽吸收。這說明情景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就像湯與鹽的關系。
歷史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呢?情景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教學情景可以分為三類:
一、真實情景和虛擬情景
真實情景指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教師通過文字、圖片、表演等形式,將其再現(xiàn)出來的情景。如講夏桀時,據(jù)書中的插圖“以人當坐騎的夏桀”,讓三位學生進行體驗:兩位扮“奴隸”的學生趴在地上背對背、手扣手,扮“夏桀”的學生坐在他們身上,手中拿著棍子。兩位“奴隸”不協(xié)調(diào)地爬行讓“夏桀”坐不穩(wěn),摔在地上,“夏桀”粗暴地用棍子“打”著兩位“奴隸”。三位學生輪流扮“夏桀”進行體驗。他們的表演很滑稽,惹得學生哈哈大笑。體驗完后,讓他們談談感受,他們說當奴隸真慘,夏桀很殘暴。學生雖然表演不到位,但將“夏桀殘暴統(tǒng)治是導致夏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這勺鹽”放入了“同學們親身體會感受”這碗湯中,再現(xiàn)歷史情景,從而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
虛擬情景指歷史上沒有其人或其事,但這個人經(jīng)歷的事情在歷史上有可能發(fā)生,或他信奉的思想在歷史上是真實的。如教學《秦朝統(tǒng)一》中的第三個子目“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時,我虛擬了一個叫“楚生”的楚國商人,他第一次到秦國做大米生意。天黑了,在一家驛站投宿,他拿出“楚蟻鼻錢”給店家時,店家不要,而要“圓形方孔銅錢”。楚生沒辦法,和店家說:“我沒有這種錢,能否用自己的大米來交換?!钡昙尹c頭同意了。楚生拿出一個陶量,盛了一斗給店家,店家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秦陶量,比楚生的大得多,要了五斗,楚生為了住店被迫同意。當兩位學生把上述這“碗湯”展現(xiàn)在全班同學面前時,他們的體會相當深刻,認識到“秦始皇為什么會在統(tǒng)一后采取措施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把這勺“鹽”放入“湯”中,味道變得鮮美可口。
二、問題情景和應用情景
問題情景指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在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自發(fā)探究。應用情景指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在于檢測所學知識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如《中國境內(nèi)的早期人類》第二子目“北京人”,要求同學們自主閱讀,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過的?有位學生這樣說:我穿越時空隧道,當了北京人,我滿身長滿了毛,爬樹特別厲害,我每天都在樹上蕩秋千,摘野果子吃,盡情地玩,天黑了才回家,吃完飯,就和弟弟睡在一塊石頭上,這就是我的一天。顯然,我設計的這個問題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于是我給學生留了作業(y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寫在作業(yè)本上。一位學生寫道:我穿越時空隧道,當了北京人,我的個子很矮小,身上的毛很多;腿有點彎,手臂很長,爬樹特別厲害。但是我不敢一個人出山洞,因為有劍齒虎、豹、食肉虎等很兇猛的野獸,只有和大家一起出去,我緊跟著媽媽,和她一起摘野果子。突然,聽到一聲虎叫,我很害怕,見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手中拿著有火的木棒,他們一起追趕老虎,老虎看見火,害怕極了,拼命地跑,我們拼命地追,終于老虎慌忙之間撞到一棵大樹上,死啦。我們好高興,把老虎拖回山洞,我和媽媽把我們摘的野果子拿回山洞。天黑,我們圍坐在火堆旁,年老的人分發(fā)野果子給我們吃;中年人在殺老虎,我好想吃老虎肉,想著想著進入夢鄉(xiāng)。雖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寫到這種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情境教學起到了作用,情境確實是“湯”,知識確實是“鹽”。
三、歷史情景和生活情景
歷史情景指情境中的素材取材與歷史相符,教師和學生都知道他們正處在歷史學習中,而不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課中“明朝統(tǒng)治者用廠衛(wèi)制度實施恐怖專政”,先讓學生把桌子分為八人為一桌,把“酒”“菜”放在桌子上,三位學生分別演宋濂、朱元璋、錦衣衛(wèi),其余學生演宋濂的客人??腿藗兏吲d地“喝酒”、“吃菜”,宋濂滿臉笑容地招呼他們吃好喝好,之后恭敬地把客人們送走。一位學生旁白:第二天,宋濂上朝。朱元璋問宋濂到:“宋愛卿,昨天家里請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畢恭畢敬地如實回答了皇上。錦衣衛(wèi)舉著一張紙呈現(xiàn)給了皇上,皇上看了之后“哈哈”大笑,把紙扔給了宋濂,說道:“你沒騙我?!彼五ナ捌鹨豢?,倒抽了一口涼氣。通過宋濂“家宴”這碗湯,學生感受到了“明朝特務機構的殘酷性”這勺“鹽”的味道。
生活情景指教師巧妙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不知道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以為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如講“三角貿(mào)易”之前,當天天氣悶熱,學生上課鈴響了之后不愿進教室,因為教室里沒有空調(diào),更熱,我大聲招呼他們進教室,并關上電扇和門窗,教室里更熱了。學生露出很不滿的神情,有的大聲問道:“為什么不開電扇,為什么關門窗,想把我們熱死?。俊蔽疑鷼獾卮舐曊f:“你們一點苦都不能吃,能把書讀好嗎?”我們僵持著。這時,有位學生說:“老師,快開電扇,受不了啦!”我連忙打開電扇和門窗,笑了,問他們感覺如何?“當然不舒服,對你很不滿意!”有些學生說。我連忙給他們道歉:“剛才你們的感覺類似于歐洲殖民者把黑奴關在運奴船的底艙里,但他們的環(huán)境更加惡劣,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三角貿(mào)易?!边@個生活情景帶有點“危險性”,但學生體會出了黑奴的悲慘命運,體會出了黑奴貿(mào)易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通過上述情景教學,學生準確地理解歷史知識、掌握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從而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挖掘歷史知識中隱含的真理或哲理,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人生觀和世界觀?!扒榫笆菧R是鹽”這個比喻證實了情景教學是歷史教學方法中很重要的、很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