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有錢,任性,古今皆同?!妒勒f新語·汰侈》記載了很多任性的有錢人。石崇與王愷兩土豪比著可勁兒糟蹋東西,你用飴糖洗鍋,我就用蠟燭當(dāng)柴;你用絲綢占地,我就用錦緞鋪路,怎么暴殄天物怎么來。石崇宴客,常使美人勸酒,賓客不飲,便將美人殺頭。草菅人命,殘暴若此,就不是“任性”二字可以一筆帶過的了,可謂是有任性無人性,已經(jīng)徹底突破人類的最基本底線了。
但任性并非有錢人的專利,歷史上任性的人,比比皆是。比如老子,傳說沒生下來之前就很任性,足足在他媽肚子里呆了九九八十一年才呱呱墜地,據(jù)說生下來時須發(fā)皆白,所以人稱“老子”。孔子也任性,周游列國,大道不行,累累如喪家之犬,還要一路向北,追尋夢想,還不夠任性嗎?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說的就是孔老夫子這種人。
歷史上,最悲涼的任性莫過于忠臣的死諫了。常言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很多文臣便死在這句話上。三國時,劉備入川,劉璋欲出迎,黃權(quán)、李恢先后諫言不可,皆被斥退。劉璋出城門,又有王累用繩索將自己倒吊于城門之上,一手執(zhí)諫章,一手仗劍,口稱如諫不從,就自斷繩索,撞死于地??上н@樣的死諫,還是沒有引起領(lǐng)導(dǎo)的重視,王累慘烈自戕。后人有詩嘆曰:“倒掛城門捧諫章,拼將一死報劉璋。黃權(quán)折齒終降備,矢節(jié)何如王累剛!”這樣的任性,讓人唏噓。
武將中,岳飛的任性無可匹敵。自從刺上“精忠報國”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因為一門心思要“收復(fù)中原,迎回二圣”,所以完全無視新領(lǐng)導(dǎo)與金國作戰(zhàn)點到即止的暗示,“任性”地一再抗命。最終一代名將沒有醉臥沙場,卻慘死在風(fēng)波亭里。有人天真地以為,岳飛死在秦檜之手,其實若沒有皇帝的首肯和默許,誰能夠動得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一個滿心收拾舊河山的人,哪里懂得琢磨人的重要!琢磨人比琢磨事兒重要,這不僅是岳飛的悲哀,更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史官任性也瘋狂?!蹲髠鳌酚涊d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大夫崔杼弒君,太史官寫下“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將其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也是史官,秉筆直書,接連被殺。最小的弟弟站出來,繼續(xù)書寫。崔杼無奈,放了他。一個南方的史官,聽說齊國史官接連被殺,擔(dān)心歷史被篡改,拿著筆墨竹簡,星夜兼程趕往齊國,后聽說歷史被如實記錄才返回。史官們的前仆后繼,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后那個南方的史官,本來與己無關(guān),卻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為了還歷史以尊嚴(yán)。這樣的任性,讓人震撼。
聯(lián)想到另一位任性的古人,譚嗣同,變法失敗后他本來可以逃掉,卻任性地留了下來,并慷慨陳詞:“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遂喋血菜市口,口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慨然就義。
“快于意者虧于行,甘于心者傷于性”,對于個人來說,任性有害,但對于歷史來說,正是那些任性的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執(zhí)拗而堅定地推動了歷史進(jìn)程。歷史的車輪,因了這許多不識時務(wù)者的任性,方得在泥濘中,緩慢而堅定地一直前行。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