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青蔥回歸路

2016-10-09 22:26:56廖全京
四川文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利奧波德普里土地

廖全京

一個是兼具宇宙意識和生態(tài)眼光的俄國作家。

一個是像山一樣思考并提出“土地倫理”概念的美國作家。

兩顆跳動的心臟,幾乎同時融進了大自然深處。

他們的心路歷程,從此開始。

有人因為內心的孤獨走向大自然,有人因為外在的喧囂走向大自然。

普里什文不同。向往大自然,融進大自然,是他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

普里什文一直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看成一個完整的共同體?!拔覀兊纳际峭暾?,它就是道路。”“人就是筑路者” 。他從小就系情于“園子里的綠色心臟怎樣跳動” ,“土地怎樣呼吸著溫暖的氣息”;他欣喜于寒冬過后降臨俄羅斯的第一片春光,憧憬一個像鮮花盛開的草地般的遠方世界;在他眼里,宇宙是由動物、植物、山水、陽光以及男人、女人組成的一個和諧的整體。這種意識的形成,與他早年在克林和盧加當農藝師的經歷有關。他的第一本書是《馬鈴薯的大田栽培和菜園栽培》。

那是沙皇的生命被結束以后盛行否定哲學的時代。復雜而殘酷的現實,使久已厭倦了人世的萎瑣與猙獰的普里什文將心靈“由理論轉向生活”,“從革命轉向自我”,從“幻想的馬克思主義”轉向藝術。寫作生活“就是為神圣的大地服務”的初衷,使他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他選擇了一條背離否定哲學而對一切生命采取肯定態(tài)度的文學道路。在當局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看來,這是革命道路與資產階級道路之外的“第三條文學道路”。有人因此而說他“不去解決社會問題,而在泛神論中尋求庇護”。他不予理會。從第一部文學作品《飛鳥不驚的地方》開始,他堅持做一名“大地和星星的歌唱者”,視大自然為自己唯一的女神,堅持尋找和發(fā)現俄羅斯大自然與民族歷史之間深刻的聯系。

對大自然的愛,緣于對人類的愛;與大自然的相戀,就是與整個宇宙相戀。與他同時代的俄國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曾經對他說:“當你眼前出現一條鄉(xiāng)間小路或者一個山坡上的小村莊時,你突然想起來,似乎很久很久以前,甚至仿佛在夢中早已見到過,并且早已全身心地愛上了它?!边@是對普里什文的大自然之戀、宇宙之戀的最精準、細膩和動情的描述。而他對于人世間愛情的向往,恰是整個異彩斑斕的大自然之戀、宇宙之戀中青翠欲滴的色塊。

人世間的愛情,在他的筆下變成了《我心愛的葉芹草》。有一次,普里什文在遠行考察大自然的途中,遇到了一大片望不到盡頭的含蜜的葉芹草,他不由自主地勒住了馬韁:“我感到痛苦……現在沒有了,早已不見了?!薄胺路鹗乔帏B在這里過了一夜,只留下些青色的羽毛罷了?!痹缫堰h去的青春和愛情,化作了眼前的葉芹草。當歲月用荒蕪淹沒了他頭頂的時候,他感悟到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存在一種真摯的愛?!跋裎疫@樣的人,就可以將葉芹草一直放在心中。”“無論是戀人還是白樺林,只要有愛,就會有‘心靈。”大自然有心靈,是因為有愛;宇宙有心靈,是因為有愛?!笆澜缟系膯栴},都可以用一點點愛來解決”。

整個夏天,這個木屋的窗戶都徹夜敞開。從不遠處的樹林里,猶如波浪一般涌過來夜來香和紫茉莉芬芳的氣息。

植物的清香,將木層的里里外外含情脈脈地淹沒。

呆在木屋里的利奧波德想起羅丹說過:“自然對藝術家是敞開的。”準確地說,威斯康星大學教授利奧波德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一位自然文學家,更是一位職業(yè)化的自然資源保護者。

為了保護自然,為了維護生態(tài),抱定梭羅式的“我要為自然說話”的宗旨,利奧波德走向大自然。

這個由他自己在一片荒蕪中重新改建起來的木屋,就是他心路歷程的見證。

與俄國人普里什文有些不同,美國人利奧波德沒有前者那種獵人的經歷和目光。他們倆都能聽懂大山、河流、森林和鳥獸的語言,都能夠體悟到大自然的音樂——一首節(jié)奏感極強而又旋律優(yōu)美宏闊的和聲,其音符蘊含于動植物的生死之中。但后者更多注視著這音樂中濫用的不和諧音符的破壞性,更多一些關于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保護的理性思考。

與當時俄、美兩國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狀況不同有關,普里什文與利奧波德對科學技術帶來的副作用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在20世紀前期的俄國,人與自然的矛盾雖然已見端倪,但還不尖銳、突出。在野鶴之鄉(xiāng),由濕潤的大地母親、火焰般光華四射的晚霞、閃爍不定的繁星等構成的富于魅力的畫面,暫時還沒有被成片的工礦、廠房高大的煙囪所破壞;流浪作家普里什文還可以興致勃勃地徒步或乘坐車船走遍整個俄羅斯中部、北方、哈薩克斯坦和遠東,所到之處大多還處于荒蕪的原生狀態(tài)。自19世紀末開始,特別是那個世紀的3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的工業(yè)化突飛猛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大自然被科技關進了“鐵籠子”——馬克思·韋伯所說的“冷靜超然、邏輯嚴密、等級森嚴、龐大無比”的“鐵籠子”。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已經不像俄羅斯作家普里什文筆下那樣“每棵樹都有自己的旋律”,整個大自然以至宇宙,作為生命的統(tǒng)一和同源而讓人領悟到強烈的宇宙情感、和諧的大地的詩意?,F代美國人不得不面對消費主義的出現和社會商品化的形成,不得不面對又一場內戰(zhàn),一場人與土地的沖突。

與普里什文一樣,利奧波德從小就是家鄉(xiāng)的密西西比河畔各種小鳥的好朋友。從耶魯大學林學院的本科生,到美國國家森林局的林務員,他一生與大地、森林、高山、河流和各種鳥獸打交道。林務員利奧波德、生態(tài)學者利奧波德、自然文學作家利奧波德第一次挑起的也是他終身承擔的擔子,就是生態(tài)保護。他的生態(tài)學理論的處女作,就是一本野生動物保護手冊。1933年,他又在高校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出版了專著《野生動物管理》。

利奧波德的愿望,既體現為一種理論,同時也體現為一種實踐。他的代表作《沙鄉(xiāng)年鑒》(一作《沙鄉(xiāng)紀年》),正是他的理論與實踐的結晶。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在威斯康星河畔誕生了這片被稱為“沙鄉(xiāng)”的重新裝點的土地。這里原是被一個私酒釀造者廢棄的農場。土地因被濫用而開始沙化,整個農場呈現出一派破敗的景象。利奧波德看中了它,將它買下來并將這里的唯一建筑物——由牛棚改建的打獵營地再次改建為此刻他的居所——木屋。他要賦予這片土地以新的生命:每到周末和假期,他就帶領全家住進木屋,并在周圍的大片土地上植樹木、種花草。從此,這里成為了“躲避現代化社會的周末避難所”,成為了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的天然實驗室。

就在這片沙鄉(xiāng)中的木屋里,他寫下一段話作為《沙鄉(xiāng)年鑒》的開頭:“對我們這些熱愛野生事物的少數人而言,看大雁比看電視重要得多,而找到一朵白頭翁花的機會就如同言論自由一樣是我們不可剝奪的權利”。正是這樣一種信念和追求,激勵著利奧波德順應大自然,回歸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融進大自然。

《沙鄉(xiāng)年鑒》不就是這種順應、回歸、保護、融入大自然的心靈足跡?

真是無獨有偶。利奧波德的《沙鄉(xiāng)年鑒》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與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歷》在結構上驚人的接近:前者分為1月至12月逐月記敘,后者分為春、夏、秋、冬逐季描寫。就是這樣,利奧波德把一株雜草看作一本歷史書,一塊舊木板的自傳就是一本著作,一本奮斗史的選集,對它們倍感珍惜,呵護有加。與普里什文看法一致,在利奧波德眼里,沼澤地與鶴是一個整體,沼澤地與鶴與人是一個整體。鶴就站在被自己的歷史浸透的書頁上,就站在成吉思汗之前和之后的被人類的歷史浸透的書頁上。在漫長而危險的進化之旅中,人只是其它生物的同行者,而非主宰或中心。荒野是有靈性的,有人性的,恰如松雞是森林、沼澤、山丘的靈魂。因此,我們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一種倫理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人的所有行為的標準:任何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事都是對的,反之,則是錯的。人類對土地的健康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人們必須培養(yǎng)一種生態(tài)或環(huán)境良心。

這就是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

這就是《沙鄉(xiāng)年鑒》這部名著的主題。

普里什文被匯合成一片的小鳥的啁啾聲吵醒了。他第一眼就看到了清晨照射在古老農舍木墻上那一束橙色的陽光。

一天的狩獵生活開始了。

這是一位特別的獵人。他有獵人的敏銳的眼光,但他更注重的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狩獵?!白鳛橐粋€追逐自己心靈的獵人,我一會兒在幼嫩的云杉球果上,一會兒在松樹身上,一會兒在被樹蔭的縫隙里射進來的陽光照亮的蕨草上,一會兒又在花團錦簇的空地上……無論在哪里,我隨時都能發(fā)現和聽出從自己的靈魂深處發(fā)出來的聲音?!彼倪@些話似乎不太好理解。其實,那時的俄羅斯,狩獵并未被禁止,反而被人們當作一種愛好和運動方式。與一般意義上的狩獵不同,普里什文更多的是通過狩獵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他的旨意,不在獲取獵物,而在使自己對美好事物永遠抱有希望,使自己獲得快樂,獲得非同一般的洞察力,獲得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和靈感。

為此,他干脆辭去了農藝師的職務,帶著一個背包、一桿獵槍和一個筆記本,步行到俄羅斯北方,開始了他與“濕潤的大地母親”親密接觸的回歸之旅,成為俄國文學史上的又一位流浪作家。

流浪在湖泊、草地、森林之中的普里什文,常常把自己看作是一棵撒滿白楊種子的老樹樁的生命的繼續(xù)。此刻,他靜靜地坐在老樹樁上,身旁那條泛濫著融雪之水的小溪在低聲吟唱,聽上去就像是鴿子們發(fā)出的咕咕聲。只見一片黃葉從被高大的云杉緊緊包圍的白樺樹上落了下來。好奇而細心的普里什文站起身來——他想知道“這么安靜的時刻,為什么樹葉會落下來呢?”經過觀察,他得出了結論:“蜘蛛想落到地面上,所以就把樹葉摘了下來,當成了降落傘,那只小蜘蛛就是坐著這張葉子來到地面上的?!边@里,有生態(tài)學家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有文學家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所有這些都被匯聚、提升為一種美的魅力。一股股由衷的對大自然的愛和敬畏的熱力,從字里行間如溫泉一般噴涌出來。類似的細節(jié)和片段,在他的《大自然的日歷》、《林中水滴》、《大地的眼睛》、《魔術家的鎖鏈》、《人參》等作品中你會經常遇到,并讓你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善于通過大自然與人的思想和情緒的有機聯系去認識大自然?!卑蜑跛雇蟹蛩够@句話,無疑是對普里什文的自然文學作品的個性和表現特征最準確的揭示。

在普里什文那里,“大自然的所有因素都能在人身上體現出來,只要人們愿意,就一定能和他周圍存在的一切遙相呼應?!贝禾欤谝淮温劦匠砝钌l(fā)出來的香味時,常常聯想起童年和親人,甚至那些唱伊戈爾遠征歌謠時代的人和更久遠的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時代的人。他想象那時的稠李、夜鶯、各種各樣的鳴禽、千奇百怪的花草,特別聯想起并揣摩著與這些大自然中的生命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關于故鄉(xiāng)感情的各種體驗和感受。在森林里尋找野蘑菇,他會感覺到作家的成長猶如蘑菇的生長。朝霞漫天之際,他面對浩瀚的湖面產生一種聯想:水把一切都隱藏在了自己內心之中,人也是不斷在心中隱藏自己,把自己埋到了最深處?!岸@深處卻和一個神奇的世界相連,我們從那里取到一點化腐朽為神奇的水,然后又回到了我們的世界?!蓖瑯邮敲鎸λ禾斓挠晁?,他會感到那是植物的愛情:“太陽慢慢爬上了天空,又藏到了云朵后面。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帶來了一股溫暖的氣息。這春雨之于植物,如同愛情之于人類。”他進而感嘆道:“無論對人還是對動物,最美好的東西都是愛情。可對植物而言,最美好的東西卻是水;植物所渴望的水,有的來自地上,有的來自天上,我們渴求的愛情,也有塵世的和天上的……”思悠悠,情幽幽,心兒始終在大自然與人生之間,略帶感傷地徘徊、翱翔。

這種由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緊密聯系引發(fā)的心靈感應,在那篇著名的《恐怖的深淵》中被展示得極其透徹而靈動。那只不慎落到林中深淵里拼命掙扎的蝴蝶,成為了俄國散文史上的不朽的意象。蝴蝶仰面浮于水面。任它怎樣掙扎,兩只翅膀都像被活活釘在水上一樣不能動彈。一旁,有條小梭魚正想拿它當一頓美餐。這時,普里什文看著這蝴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奮斗歷程:我曾無數次的腳朝天,絕望地想用自己的手腳隨便抓住身邊的救命稻草,以求得自由?!毕氲竭@里,他撿起一塊石頭扔到蝴蝶附近的水面上,濺起的水波將蝴蝶掀了起來,送它重新飛上了空中。普里什文望著獲得自由的蝴蝶緩緩飛去,腦子里閃過了一個念頭:“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為自己經歷過苦難,所以才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如果將這段話與這位流浪作家早年曾被中學開除,后來又被單獨囚禁在米塔瓦監(jiān)獄,并且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艱難曲折人生聯系起來,墜落深淵中的蝴蝶的寓意,就更為深沉也更為顯豁了。

人與大自然的內在聯系,是普里什文的出發(fā)點,也是他的目的地。

他以自己非凡的洞察力和表現力,為世界提供了一幅又一幅宇宙是一個整體的美的畫,一支又一支人與大自然是一個整體的美的歌。

從黎明前開始,利奧波德就蹲守在沙鄉(xiāng)的這片沼澤地上了。

眼前,是一首從昏暗的天際跌落至三月春泥的荒野之詩。偶爾,一只主紅雀或者一只花栗鼠忽閃了一下身影,眨眼就不見了。萬籟俱寂。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化身麝鼠,潛伏在沼澤深處,只露出一雙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如果是夏天,他就希望打開睡蓮,躲進荷花的蕊,靜靜地諦聽蘆葦嫩葉上的那一滴鳥鳴,那一滴月光失足時發(fā)出的尖叫。

終于,遠處傳來了大雁的呼喊。那聲音有些哀傷。

一只孤雁。

后來,利奧波德在《沙鄉(xiāng)年鑒》中寫道:“在花了六年時間來統(tǒng)計雁群中大雁的數量之后,我和我的學生無意中對孤雁的意義有了一些新的發(fā)現。通過數學分析而不是單憑運氣,我們發(fā)現雁群中大雁的數目為6只,或者是6的倍數。換句話說,一個雁群就是一個家庭,或者是幾個家庭聚合在一起組成的,而春天的雁群或許正是我們最初想象的那樣,是冬季獵殺中失去親人的幸存者,正在徒然地尋找著自己的親人?,F在,我總算可以同它們一起哀悼它們的親人,也為它們哀傷。”

一個充滿人與自然之間的溫暖的倫理之情的發(fā)現!

與此相似和相關的許多細微的、人情味很濃的發(fā)現,正是“土地倫理”的基礎。

我覺得,應當將這段話作為利奧波德這位高尚者的墓志銘——1948年,他在幫助鄰居撲滅林中大火時,因心臟病突發(fā)而去世。

與普里什文相比,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以及他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感中似乎多了不少顯得更為焦灼的憂患感?;蛘哒f,前者的作品中,對大自然的審美感受是一種基調,后者的審美感受則往往更多與生態(tài)焦慮一起從作品中流露出來。

有一回,當比自己年輕19歲的巴烏斯托夫斯基——另一位“俄羅斯大自然的歌手”寫出《梅肖爾地區(qū)》、《伊利因斯基深潭》等具有強烈誘惑力的自然文學作品時,普里什文曾經對他表達過這樣的擔憂:你寫它們之前,它們是美麗的,你寫了它們之后,它們會因為被更多的人發(fā)現而遭到人類干擾和破壞。類似的擔心,在普里什文的作品里尚不多見。他筆下出現得最多的還是大自然之美、人與大自然之融合、人賦予大自然的一些哲理。如《人參》中對人參是生命之根的理解,對梅花鹿身上寄托的“愛”的感受;《林中水滴》里的一些將自然現象與人類藝術創(chuàng)作現象聯系起來所進行的體驗、表現和闡釋,等等。

利奧波德面對的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比普里什文所處的物理時空更加險惡,更加嚴峻?,F代科技對生態(tài)的破壞,無形之中加重了利奧波德心理天平上焦慮一端砝碼的重量。他買下的這個威斯康星河畔的貧瘠的農場,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人為的條件下日漸惡化的縮微標本。

他自有他見微知著的洞察力。

在這片面積為120英畝的屬于自己的領地里,他讓自己的目光和思想自由馳騁。七月的一天,凌晨3點30分,利奧波德帶著一個咖啡壺和一個筆記本,走出自己的小木屋,開始與大自然的對話并筆錄。最早亮出男高音的是原野雀,接著是知更鳥、黃鶯、靛青鳥、鷦鷯……4點鐘之后,松雀、鶇鳥、黃色林鶯、藍知更鳥、綠鵑、紅眼雀、主紅雀,全都加入了大合唱,沙鄉(xiāng)醒來。在此之前,利奧波德已經在本子上記下了各種鳥類開始歌唱的精確時間。他還在十年的時間里,堅持記錄了郊區(qū)和大學校園與偏遠農場這兩個不同區(qū)域內野生植物種類每年首次開花的時間和物種的數量。更趨近邏輯思維的作家利奧波德,更注重對大自然的量化認知。

觀察給他帶來的是更多的擔心。他擔心鴿子數量的減少已至滅跡:“十年之后將只有最古老的橡樹會記得鴿子,而到最后將只有山丘知道鴿子曾經生活在這里?!薄艾F在再也沒有鴿子飛過了,因為鴿子沒有了,有的只是不會飛翔的、坐落在這塊巖石上的青銅鴿子雕像?!彼麚母鞣N生物之間數量的失衡:“如同鹿群活在對狼群的恐懼之中,大山也活在對鹿的極度恐懼之中?;蛟S大山的恐懼還有更好的理由,因為被狼群殺死的雄鹿只需要兩三年就有新的鹿取而代之,而被太多的鹿毀壞的山脈則可能幾十年都無法恢復原貌?!彼麚娜祟悤驗榄h(huán)保意識的缺失而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后果:“我們幾乎沒有林地,也幾乎沒有土地私有者自愿進行林區(qū)管理、獵物管理、野花管理以及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如果你不相信,不妨看看加拿大草原上焚燒的秸稈,看看格蘭德河沖走的肥沃的泥土……”這些熱得發(fā)燙的話語,讓你伸手便能觸摸到了利奧波德的“生態(tài)良心”。

利奧波德的令人欽敬之處,在于他并不止于生態(tài)學的觀察,也并不止于藝術學的表現,更在于在觀察與表現之上,他進行了開拓性的實踐,并提出了意義深遠的理論。每年,他都帶領家人在沙鄉(xiāng)種植幾千棵樹。他要讓這片被濫用的土地恢復健康,從而打破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離,建立起人與土地之間新的倫理關系。實驗的結果,是完整的新生態(tài)原理與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土地相伴而生。在利奧波德那里,土地金字塔原理、食物鏈原理、野生動物道德規(guī)范,包括鳥群內部的運作原理,無一不是自然與人生的倫理鏈接。由上述諸般原理與規(guī)則匯聚而成的土地倫理,旨在說明“人類只是由土壤、河流、植物、動物所組成的整個土地社區(q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個社區(qū)中,所有成員都有其相應的位置,都是相互依賴的。”土地倫理反映出一種生態(tài)良心,又體現出每一個人對土地健康所持有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注意,利奧波德在《沙鄉(xiāng)年鑒》里所說的土地,指的是所有地面地下和土地上空的一切,也就是指大自然。

普里什文說:“我筆下的主人公就是大地”。他實現了從自我向自然的轉變。

利奧波德說:“像山一樣思考”。他實現了從自我向生態(tài)的轉變。

從普里什文到利奧波德,留下了人類克服工具理性的弊端,開始由經濟主義、科技主義走向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和生態(tài)美學的心靈軌跡。

普里什文年長于利奧波德,前者生于1873年,卒于1945年;后者生于1887年,卒于1948年。他們是同時代的人。他們不約而同對大自然采取非務實的態(tài)度;他們幾乎同時體認到生命的統(tǒng)一和同源,幾乎同時感覺到大地的詩意、人與大自然的美感;他們幾乎以同樣的熱情與執(zhí)著實現了靈魂的回歸——回歸大自然。

有一位俄羅斯的文學史專家說,對藝術家普里什文的真正發(fā)現,還有待將來。

同樣,對藝術家利奧波德的真正發(fā)現,也還有待將來。

認真想想,這種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所處的現在,就是前人所說的將來?,F在,已到了須要拯救人類、拯救地球的時候,我們真正發(fā)現普里什文和利奧波德了嗎?

猜你喜歡
利奧波德普里土地
我愛這土地
環(huán)境倫理學何以可能?
社會科學(2018年6期)2018-08-20 10:03:12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婦女署副執(zhí)行主任普里來訪
最強魔術師
上海故事(2017年7期)2017-07-31 23:55:39
科學與美國國家公園發(fā)展
分土地
云霄县| 从化市| 修文县| 佛冈县| 灵璧县| 萝北县| 东山县| 清徐县| 雅安市| 拜泉县| 镇巴县| 定兴县| 阳春市| 吉木乃县| 万宁市| 大化| 八宿县| 泽库县| 麻阳| 祁连县| 东乡县| 安阳市| 响水县| 松江区| 和平区| 临夏县| 大埔县| 万州区| 中方县| 霍林郭勒市| 油尖旺区| 政和县| 澄城县| 南通市| 陇南市| 抚州市| 镇远县| 新巴尔虎左旗| 岳阳县| 封丘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