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難忘四十年前的那些事

2016-10-09 22:42:37黃少烽
四川文學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稿子刊物文藝

我至今珍藏著幾本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四川文藝》(即早期的《四川文學》),勞作之余,往往要丟開當下使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讀物,從書櫥深處取出這幾本紙頁已經(jīng)發(fā)黃的四十年前的老刊物欣賞一番,并重讀當年我在這個四川一號文學刊物上發(fā)表的小說,或瀏覽一下其他人的作品。雖然刊物的封面設(shè)計和內(nèi)頁圖片都不可避免地打著當時的時代印記,所刊載的作品現(xiàn)在看起來也很是膚淺,而且內(nèi)容已經(jīng)過時,但看著這些浸透了編輯心血的老刊物,我仍然止不住激動。它讓我回想起所走過的艱難的文學之路,而在這條路上我所感受到的文學前輩的無私奉獻和可貴的敬業(yè)精神尤其讓我難忘……

我生長在詩人陳子昂的故鄉(xiāng),大概受了先賢靈氣的熏陶吧,青少年時代便愛上了文學,而且在那并不崇尚讀書的年代,常常是少兒書刊不離手,甚至如饑似渴然而又是生吞活剝地啃過一些大部頭書。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能夠領(lǐng)會其中的奧妙了,有時還被大師們描述的那些悲歡離合的故事感動得茶不思飯不想了,自己便萌生了搞創(chuàng)作的念頭,就寫了,還試著把一些十分幼稚的東西向報刊投稿。這樣的東西自然是不會變成鉛字的。后來考上師范學校,剛讀了一半又因家境艱難而輟學,去縣糧食加工廠當了一名合同工,并兼做統(tǒng)計員。

當了工人就得做工。雖然我那時才16歲,仍然要和老工人一道扛50斤重的裝滿糧食的麻袋或者米籮兜。1961年7月,涪江河發(fā)大水,我和10多個職工被派到河對岸去抗洪搶險。那時河對岸的一座倉庫里堆放著30萬斤小麥,而縣水文氣象站發(fā)出預報,洪峰將在當晚經(jīng)過縣城河段,到時這段河的水位將會猛漲,這批糧食必將被洪水吞沒。而當時正直“三年困難時期”,糧食何等金貴啊。我們暗下決心,絕不能讓洪水將這批糧食卷走。我和搶險的工人一道,奮戰(zhàn)一個通宵,用自己廋削的肩膀,一袋一袋地將這30萬斤小麥轉(zhuǎn)移到高處。那時做這些事尚無獎金一說,而且由于物質(zhì)匱乏,糧食欠缺,就連加班飯也沒有。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乃至在50多年后的今天,當晚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在糧站干了一年半之后,我又復學讀完了師范,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遂寧安居區(qū)教書。教學之余,也偷著寫一些東西。當我覺得我寫的一篇東西已經(jīng)像小說了時,便開始向報刊投稿。后來形勢的變化擊碎了我的文學夢,在老人家的號令下,一個又一個的政治運動接觸而至,直至“文革”的爆發(fā)。我終因“走白專道路”而受到批判,后又因糊里糊涂地參與批判“走資派”而獲罪。幾年之后,便被貶謫到一個偏遠的山村學校去任教。

在山村學校,山高皇帝遠,雖然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卻有了相對的自由。村民們(那時稱“貧下中農(nóng)”)對教師的認定標準是,只要你能讓他的娃兒多學一點文化知識就是好老師,他們對學校里搞得如火如荼的“階級斗爭”之類的活動并不關(guān)心。于是我又不安分起來,又想要寫點什么。恰好這時,《四川文學》(那時叫《四川文藝》,1979年改名《四川文學》)復刊了,我立即訂了一份,一邊看刊物,一邊在教學之余偷偷地寫起東西來。我又回想起了在糧站當工人的那段生活,想起了那個與洪水奪糧的非常的夜晚,那晚經(jīng)歷的事情自然成了我寫作的素材。每天晚上,當我在煤油燈下改完了學生的作業(yè)后,便拿出稿紙寫我的東西。一周下來,便完成了一篇7千多字的短篇小說,而且不揣冒昧地寄給了當時全省唯一的一家文學刊物《四川文藝》。

稿件投出,我便焦急地等待回音。不久,我居然收到一封編輯部的來信,一見地址和落款,我不覺眼前一亮。那正是《四川文學》編輯部的來信,信是毛筆書寫,字寫得十分漂亮(后來我才知道那是陳之光老師的手筆)。信上說稿件已經(jīng)收到,正在研究。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卻給了我莫大的喜悅。

但此后較長時間便無消息。不久,遂寧縣文化館的同志來安居區(qū)舉辦文藝創(chuàng)作培訓會,這種會那時在我這個夢想叩開文學之門的青年的心中是多么神圣而又多么令人向往的啊,然而那對于我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處于我當時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學習的。但這期間我卻無意中得知一個重要情況:《四川文藝》準備發(fā)表我的小說,寫了公函到區(qū)中心小學征求意見,并了解作者的情況。但學校在回函中說,作者一貫走“白專”道路,而且在“文革”中犯有錯誤,所以不同意發(fā)表。編輯部不死心,又將公函發(fā)到了安居區(qū)文教辦……

得此信息,我是又驚又喜又氣,想不到我第一次寫出的小說就得到《四川文藝》的認可,可氣的是學校領(lǐng)導太不道德,竟背著我來陰的,放暗箭傷人。在那個年代,作者政審不過關(guān)意味著什么我十分清楚??磥碓诎簿舆@個地方我難得有出頭之日了,考慮再三,我決定申請調(diào)動。經(jīng)過多方努力,我終于在1974年7月從遂寧安居調(diào)回了家鄉(xiāng)射洪。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已在射洪工作了兩個月之后,對投去的稿子已失去信心時,有人從遂寧安居帶來了兩本刊物,說是上面有我寫的文章。我急忙取出刊物翻閱,原來是兩本1974年8月號的《四川文藝》,我的短篇小說《糧站新兵》果然刊載其中??吹娇铮易匀幌渤鐾?,對編輯老師的崇敬與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本已被學校領(lǐng)導判了死刑的作品,他們卻頂住壓力堅持發(fā)表。這樣做,在那個左風盛行的年代,需要多大的魄力與膽識,又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啊。

小說處女作的發(fā)表,更加堅定了我走文學之路的信心,也使我的命運有了轉(zhuǎn)機。不久,我被縣文教局從學校抽到縣上寫先進典型的材料,后來又編寫歌頌勞動模范的演唱節(jié)目。這些工作完了之后,我被調(diào)到文化部門從事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的輔導工作,編輯刊物《革命文藝》(后改名為《射洪文藝》及《陳子昂文藝報》)。工作條件的改善使我很快又寫出了新作,又因為這篇新作,使我和《四川文學》的編輯老師們有了近距離的接觸。

1975年夏天,我被臨時抽到基層去搞大學中專招生的試點工作。目睹招生工作中錯綜復雜的矛盾和種種不正之風,我心潮難平,回來后就寫了第二篇小說《得意門生》。這篇小說寫得很倉促,可以說構(gòu)思尚未成熟就草率成篇,也未多做修改就寄給了《四川文藝》。我心里明白,自己寫小說還欠火候,這篇東西有可能被“槍斃”。寄出不久我就開始后悔,怎么能將這種粗制濫造的東西拿去耗費編輯老師的心血呢。但潑水難收,已經(jīng)沒有辦法了,我只能心存一絲僥幸:倘若能得到編輯老師的只言片語也就夠了。

沒有料到的是,編輯部很快來信了,仍然是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這封信我至今仍然珍藏著,不妨抄錄于下——

黃少烽同志:

你的小說《得意門生》我們打算改用。擬請你到成都本刊編輯部來住幾天,一是交流此稿的修改意見,由你作些改動;二是對射洪各公社的農(nóng)民業(yè)余作者寄給本刊的作品交換一些意見,商量今后如何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問題。文星公社業(yè)余創(chuàng)作組的小說,我們曾去信請他們(杜正志、胡雪松)修改,如果已經(jīng)改好,望你把它和別的可用的稿件一并帶來。

此事,我們已先后同縣委宣傳部及你們單位電話聯(lián)系,請你接此信后,同館里的同志商量,于春節(jié)后立即來蓉。如果你不能成行,望將原因告之,以便我們再同縣委聯(lián)系。

祝好

四川文藝編輯部

1976年1月29日

讀罷這封信,我不知怎樣來表達我當時的激動心情。一篇那樣粗糙的東西,竟讓編輯老師三番五次地與有關(guān)方面聯(lián)系,不光為我的拙稿,還惦記著我們縣其他的農(nóng)民業(yè)余作者,支持著我的工作。我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于是在春節(jié)過完之后立即安排好我后階段的工作,然后馬不停蹄地奔赴省城。

來到成都市新巷子的《四川文藝》編輯部時,已是傍晚,編輯們已經(jīng)下班了。我敲門之后,有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先生來開了門。老先生說,現(xiàn)在編輯們都回家去了,只有他一人住在里面。我以為老先生是看門人,便說明來意,請他給我安排住處。老先生耐心地告訴我,須得到東風路某處去找一位叫肖才秀的女同志,是她在負責安排。

我照老先生所示,在東風路省文聯(lián)宿舍找到了肖才秀同志。那陣子已是晚上8點多鐘了,肖同志二話沒說,就同我一道返回編輯部大院對面的接待處,忙著為我鋪床打開水,并給我交代了一些具體事項。她還告訴我,編輯部經(jīng)常請一些有基礎(chǔ)的作者來這里改稿,前不久簡陽的周克芹也來這里改過他的作品。從肖同志那兒,我才知道被我誤認為是“看門人”的老先生原來是我心儀已久的文學前輩艾蕪先生。我暗暗罵自己愚蠢,糊涂,有眼不識泰山,不然的話,原本可以向艾蕪老師請教一些問題的。

第二天上班時間,我就到編輯部去了。陳之光、劉元工兩位老師和我談了對稿子的修改意見,并將稿子交還給了我。我將稿子仔細翻看著,見上面很多地方畫了橫線,有的地方打了問號,還有的地方加了簡短的批語。但稿子上的筆跡與兩次來信都不同,也不知是哪位老師所為。

這天晚上我在所住的院子里遇見一位清癯高廋的長者,他一見我就問:“是黃少烽同志吧?”我回答后他請我到他那兒去談談。原來他也住在這座院子內(nèi),住處離我不遠。通過交談,才知這位長者正是《四川文藝》的主編李友欣(筆名履冰)老師。我曾在不久前的一期《四川文藝》上讀到過他寫的小說《八月的陽光》。

友欣老師告訴我,《得意門生》這篇稿子他已經(jīng)看過了,那些符號和批語就是他加上的。稿子基礎(chǔ)不錯,要有信心把它改好。還安慰我說,沒有修改基礎(chǔ)的作品,我們是不會把作者請來的。這次請你來,一是要把稿子改出來,二是稿子改完后再多住幾天,你們基層的同志大多很忙,可以趁此機會讀點書,學習學習。當天晚上談得很久,除了談我的稿子,友欣老師還談了一些創(chuàng)作方面的問題,他說要真實地、客觀地反映生活,不要盲目跟風。他主張對作家要寬容,不要動不動就扣帽子打棍子。他對當時文藝界的一些過火的作法表示憂慮甚至不滿。他說老作家艾蕪剛剛重返文壇寫出一篇作品就挨批。現(xiàn)在我們四川一是批《高高的山上》,二批《八月的陽光》,三批《踏破冰》。何春生的《踏破冰》寫了一個踏踏實實抓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隊長有什么錯呀,硬要說他宣揚了“唯生產(chǎn)力論”。這樣搞,哪個還敢寫東西。他說的這些現(xiàn)在看來雖然算不了什么,但在“四人幫”猖獗的當時(1976年3月),是要擔很大的風險的。友欣老師說話聲音很輕,很慢,甚至顯得有些疲倦。我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患著好幾種慢性病,不忍多耽誤他的休息,便起身告辭了。

那次我在編輯部住了20多天,主要是修改作品。每改之前,陳之光、劉元工兩位老師都先讓我自己說修改的方案,我說了后他們就提建議。每改出一稿他們都認真及時地審讀,讀完后又找我交換意見,指出我這次修改的得失。從幾次談話中,我充分感受到他們對我這篇長達1萬5千字的稿子所耗費的心血。往往有的時候已改不下去了,經(jīng)他們稍作點撥,便又“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

改稿之余,也與編輯老師閑聊其它,話題自然說到我的《糧站新兵》“出籠”的經(jīng)過。從元工老師口中證實,當時編輯部確實先寫信去我所在的學校,“碰壁”之后,又寫信到安居區(qū)文教辦,最終獲得區(qū)文教助理(即后來稱的“區(qū)教辦主任”)的同意。說罷這些,元工老師不無感慨地說道:“雖然幾經(jīng)周折,最終還是遇上了好人,小說還是出來了?!?/p>

在編輯老師的鞭策與輔導下,稿子終于改成。友欣老師最后和我談了一次話,大意是說稿子基本可以了,再叫他們打磨一下,下期就可以發(fā)了。這就是發(fā)表在《四川文藝》1976年6月號的小說《山花紅艷艷》。這一期刊物和刊載有《糧站新兵》的那一期刊物我至今仍珍藏著。幾十年之后,射洪縣于2014年9月召開了“黃少烽文學創(chuàng)作50年座談會”。當主持人在會上展示出這些40年前的文學刊物時,其中年輕一些的與會人員甚為新奇并感嘆不已。也難怪,當年這幾期刊物出版發(fā)行時,他(她)們還沒有出生呢。此是后話。

自那以后,《四川文學》便將我列為骨干作者,并隨時關(guān)注著我的創(chuàng)作情況。為了提高我的創(chuàng)作水平,多次提供機會讓我進行技巧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實踐,其中記憶深刻的是“四人幫”剛剛粉碎不久,編輯部就通知我就和編輯老師們一道到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先進典型劍閣縣化林大隊去采訪寫作。在溫江舉辦的文學筆會也通知了我,只是因為縣委宣傳部的同志未將通知轉(zhuǎn)給我未能赴會。尤其是1981年12月,編輯部推薦我參加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四川分會在新繁舉辦的第一期文學創(chuàng)作講習班(即被四川文學界戲稱為“黃埔一期”的)的學習。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里,得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老作家如流沙河、高纓、克非、黃化石以及李友欣等的具體指導,獲益匪淺。甚至到了1992年,我有感于當時的文學一味照搬西方、遠離社會、遠離讀者的現(xiàn)狀,寫了一篇《走出圈子談文學》的雜談先后在《川中文學》和《工人日報》刊出,《四川文學》的老主編陳進老師不知在哪兒看到了我的這篇拙文,立即寫信來給予鼓勵,并將文章在他主編的《四川作家通訊》(即后來的《作家文匯》)予以轉(zhuǎn)載。

算起來,我與《四川文學》結(jié)緣已經(jīng)40年了。記憶的長河好像止不住奔流,寫到這里,我才覺得《四川文學》這樣一本刊物和我的創(chuàng)作,和我的人生,乃至和射洪這個川中大縣的文學事業(yè)有著多么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有了她,我的第一篇小說能夠在省級文學刊物發(fā)表,從而走上文學之路。也因為編輯老師的鼓勵和精心指導,我的寫作才得以延續(xù)下去;因為有了她,我和《四川文學》編輯部的文學前輩們有了直接與間接的接觸,感受并學習到他們“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我從前輩老師那里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寫作,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如何為其他業(yè)余作者服好務。我正是將他們的這種精神帶到我的工作中,從而取得了一點成績;因為有了她,我從一名教師改行從事全縣的文藝創(chuàng)作的組織與輔導工作,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直至退休。

我常想,沒有前輩們“為人作嫁終不悔”的奉獻精神,沒有他們留下來的“甘當人梯、不計個人得失”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無論是四川省還是我們縣,文學創(chuàng)作不會有今天這個好局面,出不來這么多作品,也不會涌現(xiàn)這么多的人才。也許現(xiàn)在來說這個話題已顯得迂闊而不合時宜了,但我堅持認為,文學事業(yè)中的奉獻精神是永遠需要的,是應該珍惜并發(fā)揚的。尤其是在回顧《四川文學》走過60年歷程的時候,對前輩們曾經(jīng)付出的辛勞和作出的貢獻更是不應該忘記的。

猜你喜歡
稿子刊物文藝
1942,文藝之春
刊物賀詞
飛天(2020年10期)2020-10-26 02:23:39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系列刊物介紹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文藝范
當我收到稿子時,我在干什么
花火A(2017年10期)2017-10-26 19:59:38
行業(yè)刊物介紹(十七)
拖稿的各種理由
我最喜歡的刊物
快樂語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4
淺談如何撰寫電視新聞中消息類的稿子
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39
德保县| 莆田市| 甘肃省| 衡水市| 嘉峪关市| 澜沧| 紫金县| 牡丹江市| 三都| 甘孜县| 宿迁市| 武威市| 安仁县| 乌鲁木齐县| 金堂县| 五家渠市| 惠安县| 罗江县| 专栏| 沽源县| 和顺县| 浮梁县| 正宁县| 额尔古纳市| 福建省| 临猗县| 定日县| 邛崃市| 望奎县| 潞西市| 石门县| 新沂市| 和静县| 都匀市| 林口县| 丹巴县| 藁城市| 荣成市| 河源市| 那坡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