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陽
最近有一個學員問我:“老師,我的實力比別人弱,我憑什么跟別人去談判?換句話說,怎么樣才能讓別人愿意跟我談判?”
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好。A和B兩方,當A可以全贏的時候,他是不會跟B進行談判的。因為A沒有任何理由妥協(xié),也沒有任何必要妥協(xié)。這個時候,談判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也是B在一廂情愿,不會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進展。
所以,雙方如果能夠談判的話,那么肯定是有可以互相交換的籌碼,誰掌握的籌碼多,誰就能在談判中占據(jù)優(yōu)勢。談判專家尼倫伯格在其著作《談判的藝術(shù)》中寫到,人們談判的動機無非是想要尋求一種幫助或拯救一種關(guān)系。說白了,就是各取所需,交換籌碼。
談判本質(zhì)是籌碼的交換,也就是說,你有談判對手想要的東西,別人有你想要的東西,雙方在談判過程中進行“東西”(籌碼)的交換。所以把握住談判的籌碼是贏取談判勝利的重要條件。談判之前,需要檢視雙方的籌碼有哪些,將這些籌碼進行分類,哪些是Must,自己非要不可的;哪些是Want,可要可不要,我們拿它來交換別人的東西;哪些是Give,可以送出去做人情的。分類之后,再到談判桌上與談判對手進行籌碼的交換。因此,在談判之前,必須審視自己:到底手中有什么籌碼?有幾張牌可以打?哪些籌碼可以吸引對方?哪些籌碼可以讓對方讓步?
在跟這個學員的深入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這位學員的語氣當中透露出許多的抱怨,有意無意地都會透露出逃避責任的意思?!叭绻以鐜啄昃腿W習談判,今天可能我們的發(fā)展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在他無奈地嘆息著說了幾個“如果……我就……”之后,我打斷了他,問他一個問題:“你接下來打算怎么做?怎么樣可以使你的生意有所起色?”這樣的問題他也一時答不上來,吱唔著說:“學習了武老師的談判課程之后,我明白了創(chuàng)造共贏的重要性,但是我會嘗試去找到突破口, 讓客戶能夠認同我……”
那位學員提出了一個十分關(guān)鍵卻未必被人意識到的問題:怎樣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讓別人愿意跟你談?通常我們坐下來談判,大概都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不談判的成本太高,一個是談判的效益夠大。不談判的成本高是推力,把我們往談判桌上推;談判的利益大則是拉力,把我們往談判桌上拉。在這一推一拉之間,創(chuàng)造出談判的條件。要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令對方愿意跟你談判,就要在這一推一拉之間去尋求力量。無論如何,當我們實力尚小的時候,一定要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在看似不可能之中尋找可能性,在看似不可行之中尋找可行性,絕對不可以自暴自棄,有受害者的心理,試圖逃避責任。相反,一定要有責任承擔者的心態(tài),為自己百分之一百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
通常情況下,力量太懸殊的兩方要坐下來談判的可能性很小,他們甚至連平等對話的基礎都沒有。超級大國也不會跟彈丸小國談判,超級政黨也不會跟小黨小派談判,因為力量太懸殊,A可以完勝B,A有什么必要跟B談判?
但是經(jīng)典的案例卻向我們一再說明,力量懸殊也可以談判,并且弱的一方談判成功,獲得更多?!妒酚洝酚涊d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乃一介布衣,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guān)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咤風云。蘇秦窮困潦倒的時候,一無所有,但是他卻能與六國君王談判,促成了六國之王結(jié)盟抗秦。凡是高明的談判者,都無不例外有積極主動、自信負責的人生態(tài)度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品質(zhì),談判是沒有力量的。
從以上例子可見,力量懸殊的雙方坐下來談判,完全是有可能的,談判結(jié)果也能如愿以償,關(guān)鍵是我們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雙方才能坐下來談判?就像我的那位學員,他要如何才能讓自己跟實力強大的客戶談判,取得滿意的談判成果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增加談判籌碼的策略:
談判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談判的成功之路是“準備,準備,再準備”。談判前了解文化差異必不可少。談判準備工作包括:談判背景,對人和形勢的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所有這些準備必須考慮可能的文化差異。例如,場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異對合作可能會有消極的影響。在等級觀念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間安排不當,比較隨便,則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安甚至惱怒。
在談判中要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在談判語言的選擇和運用上,對于西方國家,我們必須采取外向型交流方式,盡量以簡單、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美國人對爭辯情有獨鐘,語言具有對抗性,口氣斷然,他們認為爭辯不僅僅是發(fā)表個人意見的權(quán)利,也有利于解決問題。而在東方文化中,為了保全雙方的面子、群體的面子或別人的面子,經(jīng)常使用暖昧的、間接的語言。即使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絕或反駁,而是迂回曲折地陳述自己的見解。在談判方法上,以中美為例,由于東方人的思維模式是整體取向,他們在談判中采用的方法是從整體到局部,由大到小,從籠統(tǒng)到具體。而西方人由于受分析思維模式的影響,他們最重視事物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重具體勝過整體,談判一開始就急于談論具體條款。
盡可能地獲取更多的信息?,F(xiàn)在是信息爆炸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有更多的籌碼在手中。企業(yè)里總部人員掌握著大量的信息,比如特價產(chǎn)品促銷的信息,公司支持政策的信息,人事安排的信息。所以,每一次分公司經(jīng)理回總部開會,都要跟總部人員搞好關(guān)系,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想隨時提前獲知相關(guān)信息,進行準備。不過,信息都是有時效性的,一定要拿出來及時的交換,才有價值,如果不拿出來交換,就沒有辦法創(chuàng)造價值。在許多時候,沒有受過談判訓練的生產(chǎn)人員與研發(fā)人員經(jīng)常成為對方試探的突破口,因為生產(chǎn)研發(fā)同事,他們往往口無遮攔、有話就說,真實的信息就會透漏給對方,往往會壞事。
造勢。造勢并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它是利用人的心理接受對象的輕重先后來進行的心理布局。造勢是跟氣場相隨相伴的,我每一次開談判的課程,都會將場地的選擇和布置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因為當學員進入到課堂的時候,我不但要讓他們感到舒適愉悅,而且要讓他們看到很多有關(guān)談判的元素在里面,目的是為了讓對方也參與進來,只有參與,才有認同。我有一個學員是一家小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他曾經(jīng)跟我抱怨,說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規(guī)章制度對于員工起不到什么作用,我問他這些企業(yè)文化和規(guī)章制度是怎么制定出來的,他說是他花了一個星期想出來的,其他的同事并沒有參與這個過程。后來我就跟他說,如果員工沒有參與這個過程,就不會有認同,沒有認同就沒有執(zhí)行。你不妨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適當修改一下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規(guī)章制度。后來他按照我的話去做,結(jié)果員工的積極性和執(zhí)行力大大提高。
造勢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怎么將你所關(guān)心的問題變成你和對方都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只有這樣,對方才會參與進來,跟你進行談判,如果你的問題只有你一個人關(guān)心,你就默默地回家哭吧。這也是我為什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搭建談判平臺、要把亞太國際談判大會作為一個品牌來運營的原因。每一年的亞太國際談判大會以“聚集全球談判力量,推動中國商業(yè)進步”為宗旨,將業(yè)界精英云集,商業(yè)大咖齊聚,借談判之優(yōu)勢,樹品牌之旗幟。2016年10月份在廣州舉辦的亞太國際談判大會更是將舉行廣東省東方談判發(fā)展研究院的成立儀式,將中國首家由政府相關(guān)部門批準成立的談判研究院推入公眾視野,形成在談判領(lǐng)域里“一米寬,一千米深”的專業(yè)影響力。
抱團結(jié)盟。當你的實力較小,要跟實力比你強的對手談判,可以考慮先找到其他人一起合作,進行抱團結(jié)盟。通過與別人一起合作,將自己變強大,這樣就可以增加你的談判籌碼。你可以找到一個實力較強的合作平臺進行掛靠,現(xiàn)在的很多“團購”模式就是這樣操作的,將自己的產(chǎn)品放到“團購”的平臺,就可以跟廣大消費者進行談判了。另外,在談判中如果你不能影響到對方的決策,一定有另一個人會影響他的決策,你只需要找到他,與他合作就可以隨心所愿了。我在申請成立廣東省廣東談判發(fā)展研究院的時候,就找了其他七個業(yè)界大咖作為聯(lián)合發(fā)起人,大家的資源集合在一起,就可以迅速形成引爆效應。多年的談判經(jīng)驗告訴我,借力打力不費力,要增加談判籌碼,將王牌緊握在手,借力和造勢都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談判籌碼通常是指誰有求于誰,在談判桌上,要弄清自己在談判中所處的地位,然后再與對方角力。而要讓自己在談判桌上更有優(yōu)勢和力量,必須要想方設方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 (本文作者為暢銷書《談判兵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