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 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國教育領域十分重視探究性學習在各門學科中的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不僅能切實地促進探究性學習的發(fā)展與進步,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添加新的活力。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改的一個改革亮點,受到來自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順利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呢?本文以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創(chuàng)設合理教學情境、開展探究性評價這三個方面為突破口,對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方法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 學習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它是教育觀、教學觀及課程觀的更新,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更快發(fā)展的根本所在。探究性學習是主要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為核心,從日常生活或是學習材料中尋找和確定相關的探究課題,以個人或是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的。這種科學的教學方式提倡運用綜合知識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科學態(tài)度,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一、引導學生發(fā)現知識,使學生學會探究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它注重的并不是學習的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在師生之間構筑一種新關系,切實地使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向主動的方向轉化,使教師變成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組織者、鼓勵者,讓學生變成語文課堂的主人。探究性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更多的是要求學生積極投身于問題之中,讓學生在問題中收集信息、分析資料、解決問題,進而得到相應的收獲,當然這種收獲并不一定是有形的、可觸碰的,它可以是一種新的見解、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當直接將問題的答案或是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應該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和獲取新的知識。例如在進行《爭吵》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問:“看到題目,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學生大多回答的是:“為什么會發(fā)生爭吵?”這時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想法為主線,進行突破,問道:“找出爭吵的原因,并說一說在你們心中,克萊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都積極地投入通過閱讀課文找答案的行列中。像這樣,教學的探究性和條理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更濃烈了。小學語文是一門幫助學生打下學習基礎的重要學科,如果教師在這一學科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意識及能力,那么,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會更容易獲取知識、挖掘自身的潛能。
二、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探究
合理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有助于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充滿趣味、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容易被激發(fā),同時,只有在輕松平等的學習情境下,學生才會更敢于自我表達。由此可見,要推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發(fā)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必不可少的。就小學生而言,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其普遍具有的,因此,教師可以及時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其合理地應用于探究性語文學習課程中。例如在進行《小馬過河》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用圖片和視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再通過問題的問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圖片上的小馬想過河,但是一直猶豫不前,你們猜是為什么?”問題的提出立即引發(fā)學生的熱議,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教學氛圍變得更濃厚。然后教師繼續(xù)問道:“很好,我聽到有同學說它是在糾結河到底深不深,沒錯,那么這只小馬最后有沒有下決心過河呢?現在我們就讀一讀課文,和小馬一起去過河?!毕襁@樣,教師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引入主要的教學內容中。為了營造更好的探究性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以此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中出現哪些重要的角色、發(fā)生這樣的故事內容。探究性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使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探究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開展探究教學評價,使學生反思提升
探究性學習評價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一種形成性的教學評價,且大多以正面評價為主。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增強探究性學習評價的多樣性,從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表現等多個方面出發(fā),進行相應的評價,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及自我完善的有效評價策略。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在調動學生評價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評價的有效性,或自我評價、或教師評價、或側面評價、或正面評價、或及時評價、或延時評價。例如在進行《田忌賽馬》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通過課文,你最想向誰學習?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有的學生回答:“學習孫臏,他敢于挑戰(zhàn),又樂于助人?!庇械膶W生回答:“學習孫臏,因為他聰明過人,又開動腦筋?!边@時,教師可以采用延時評價,繼續(xù)問道:“除了孫臏,我們還可以向誰學習?”在學生仔細思考之后,有的回答:“向齊威王學習,他直率大度,真正的展現出來帝王之風?!庇械恼f:“向田忌學習,因為這個人忠厚老實?!毖訒r評價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思考。教師要更好地發(fā)揮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價值,就要積極地進行科學評價,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它不僅是當前教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新課題,更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重要措施。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充分地展現和反映了學生思維的方式和過程,有利于學生更自主和自由地參與學習探究活動中,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沈麗濱.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6.
[2]梁長玉.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