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敏賢
【摘 要】 生成性教學是課堂改革的一個亮點,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免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反思審視的問題。文章通過有效生成、生成與預設的關系、生成與引導的關系這3個問題,結(jié)合課堂教學實驗,以及生成性教學的相關理論進行審視探討,以推動生成性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關 鍵 詞】 生成;預設;引導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3年度廣州市南沙區(qū)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中語文生成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編號:2013044)的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7-0016-02
生成性教學是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教學形態(tài)。它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jù)教學進展,構(gòu)建教學活動的過程。生成性教學的實施有利于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出現(xiàn)了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生成與預設如何平衡、生成性的課堂該如何引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生成性教學重新進行審視。
一、怎樣使生成變得更加有效
課堂上所有的生成都是有效的嗎?顯然不是!對于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必須機智地根據(jù)具體的內(nèi)容、學生的特點、現(xiàn)場的情境、教學的風格等綜合因素來確定課堂的生成是否有效,去偽存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目標的生成,課堂上子目標的生成要圍繞教學的總目標。當課堂上出現(xiàn)生成偏離的時候,教師必須有效而巧妙地把生成引到不偏離整體教學目標的路線上來。當然這并不是“穿新鞋,走老路”,一心要把學生引到教師預設的“綠色通道”上來,但生成總得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教師必須把握課堂教學目標。此外,對于目標的生成要適可而止,不可無限制地拔高,生成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心理認知水平。
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生成,要注意分析是不是有效信息,是否偏離了整體教學目標,避免出現(xiàn)將語文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象。
對于教學過程的生成,要注意把握火候,要能像廚師做菜一樣控制好課堂“溫度”。對于一些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及行為缺乏預見或沒有及時“扭轉(zhuǎn)”造成的無效生成,教師要提高預見性,注意“扭轉(zhuǎn)”時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等。對于一些因?qū)W生情緒過分高漲而造成的無效生成,教師應該及時調(diào)控??傊?,該“放手”時必須要放得開,該“回歸”時一定要回得來,避免出現(xiàn)課堂上的“虛假繁榮”。生成是思維碰撞所激起的火花,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間的深層次交流。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不但要有溫度,更要有深度。
二、生成與預設的關系
生成性的課堂還需要預設嗎?筆者在教學《鴻門宴》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由于先前沒有預想好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所以也沒有課前的適當引導。課堂上學生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演項羽的學生最后竟然把頭冠摘下來扔掉。整個表演的過程,全班都笑個不停,課堂熱鬧非凡。課后,筆者反思:“學生這節(jié)課到底收獲了什么呢?”毋庸諱言,恐怕只是收獲了“熱鬧”,頭腦中卻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教師在追求浮華中失去了方向。課堂教學不能沒有目標,生成也同樣不能沒有目標。一節(jié)課,課前完全沒有預設,讓學生天馬行空地生成“腳踏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這往往是無用的生成。
由此可見,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預設體現(xiàn)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xiàn)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補性。
預設與生成既然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那么預設時就不能不考慮生成的空間,在生成的過程中也不能只顧生成而不關注預設的目標。在預設時,教學設計不應是單維的、死板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板塊式設計。具體應做到:①關注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預案,提高生成質(zhì)量和水平;②以生成為導向,提高預設的針對性、開放性、可變性。預設如果不以生成為導向,那么即使再充分的設計都可能沒有價值,都可能導致課堂上無生成。
在生成性教學中,過程遠比預設和計劃生動、豐富,也必將出現(xiàn)更多的意外情況,教師的把握和調(diào)控成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應該做到:①對預設要胸有成竹,不能心中無數(shù);②要順水推舟,要自然生成不能生拉硬套。學生的回答和反應常常會跳出課前預設的框架,給教師突然“襲擊”。這時就需要教師冷靜面對,順勢而下,馭生成于彈指間;③要有的放矢,不能任其發(fā)展,也就是要把握好生成的度;④要重視利用生成性資源,但不能忽視整體目標。
三、生成與引導的關系
生成需要引導嗎?生成性的課堂就是把課堂撒手給學生嗎?這樣往往會導致學生在生成的過程中因思維卡殼而不能繼續(xù)前進,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從建構(gòu)主義理論可以看出,生成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為基礎。當學生缺少這個儲備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引導,使學生更好地生成。
其實,引導與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兩部分,課堂教學中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學不能沒有教,學生的學主要是教師引導下的自我學習,教不能代替學,教師的教是幫助和提升學生的學。教學過程是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的統(tǒng)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借助自己在方法上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有效展開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以形成符合教育目的的特定認識、能力、態(tài)度等。學生的學習不同于自發(fā)學習。自發(fā)學習是沒有教師的指導,全憑興趣、需要行事的。學生的學習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展開的。只有當教師激勵、指導、組織學生自我活動的教授活動與學生受教師的教授活動激勵、指導、組織的學習活動開始結(jié)合時,當教師憑借教授活動,喚起、組織并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學習活動時,教學才能成立。
學生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把人類歷史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與素質(zhì),有賴于教師的幫助、引導。教學主要是間接經(jīng)驗的學習,純粹自學必然自發(fā)、盲目,處處摸索、試誤,往往易遭挫折,而收效甚微。書本知識與學生個體經(jīng)驗是有差距和間隔的,它們之間的溝通和融合,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都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實現(xiàn)。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往往讓學生更順利地解決文中的難點,促進文本的生成。教師的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捷、準確、清晰地“知道”一些東西,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學生把所“知道”的提升為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的動力和能量。當然,沒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自我生成的潛能也可以在其他活動中得到發(fā)展,但這充其量也只是一種沒有超越性的自發(fā)傾向,甚至也可能出現(xiàn)退化。只有在教學的形式下,人類社會文化經(jīng)驗的傳遞和更新,學生個體自我潛能的激發(fā)和外顯,才能不斷加速地增強和完善。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總要在不斷反思、調(diào)整中前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面對生成性課堂教學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應該以理智、辯證的態(tài)度來看待與分析。面對問題不以偏概全,也不文過飾非,而是直視問題,積極思考,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樣,生成性的教學就能呈現(xiàn)出樸素而扎實的健康面貌,更好地推動新課程改革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王君.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3] 葉瀾.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鄭桂華.聽鄭桂華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易繼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