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 所謂的“師生互動”主要是指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影響??v觀現(xiàn)代課程教學,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實例屢見不鮮,這也正說明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師生互動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授課的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控互動,造成了很多師生互動的無用功。本文結合日常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闡述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關 鍵 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7-0061-02
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這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應該所具有的價值取向?,F(xiàn)在的課堂教學更主張課堂活動中的“動”,也就是讓課堂“動”起來。這里所說的“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一種互動。課堂教學中所說的師生互動,歸結到底,最主要的意旨還是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擁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教師轉換角色是師生互動的首要前提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單靠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即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所傳輸?shù)闹R是不可能的?,F(xiàn)代課堂應該提倡自由、民主,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應該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并且?guī)熒g是平等的互動,可以自由發(fā)表對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明確自己的教學身份,才能更好地做到師生互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積極性。
1. 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利于學生張揚個性的課堂
只有在民主的教育下才會更加有利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進而解放思想,激發(fā)個人潛能,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要主動創(chuàng)造民主的氛圍,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每個學生擁有獨立發(fā)言的權利,同時尊重學生,這樣每個學生的才智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
2. 教師應積極幫助、引導以及組織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注重學生的發(fā)展。一方面要利用好現(xiàn)有的教材為學生服務,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現(xiàn)有的宏觀知識。課堂設計要有創(chuàng)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研究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生活中也要銳意進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更加自由的空間施展自身的特長,更好地學到知識。
3. 教師應發(fā)自肺腑賞識學生
夸獎、賞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承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關注、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優(yōu)良學習行為的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情感態(tài)度方向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對每位學生要做到熟悉、了解,對其細微的變化要及時地提出表揚,乃至物質鼓勵。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人格精神也更加樂觀,處事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
二、課堂提問成為互動的主要形式
課堂提問作為現(xiàn)代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老師們只有在提問的過程中才能更深層次知道學生的長處與不足。通過提問,教師與學生能夠做到更好地互動;通過提問,師生能夠更好地傳遞信息;通過提問,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大程度的活躍。當然,教師的提問需要有技巧而不能盲目提問。要有目的地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對于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以致最后解決問題,這也是提問的最終目的。
三、教學課程中課堂互動的具體要求
1.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授《九寨溝》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熟知課文內(nèi)容,明確學習的目標。首先,給學生通過投影展示兩幅圖畫,然后讓學生彼此交流,在這兩幅畫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討論得熱火朝天。老師通過聽學生的討論,能大致明白學生的心得感受。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 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的重點、難點
學習中不免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學生應該互相幫助并及時請教老師,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仍以《九寨溝》為例,通過上述兩幅圖畫,讓學生自問自答:①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原因是什么?②一年四季中,你認為哪個季節(jié)是最美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學生、老師之間的課堂互動,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③教師教課,學生學習之后要學會總結回顧前面的知識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還以《九寨溝》的學習為例。教師講完課,學生也自由討論了,并且學到了知識,這時就要總結回顧了:通過本課文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父母、朋友聽。讓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加強。
四、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 建立師生交往、共同對話的教學本質觀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它是人類交往活動中更特殊的一種。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學過程的一種本質。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每個人都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是彼此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對象,每個人都應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2. 設計“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擴大互動空間
所謂“大問題”即粗線條式的問題。這種問題應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做策略的選擇、材料的選擇、思路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對某一具體操作方法的選擇;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設計做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僅是按既定程序做一蹴而就的驗證。當教師把“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拋擲給學生,就如把學生投置于一個偌大的陌生領域,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但在茫然四顧之際又必須加強聯(lián)系找到救生之路。
3. 捕捉并重組課堂信息,調(diào)整互動
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根據(jù)自己的“教案”來教學,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漠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對人情世故有個人的思想和看法。老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個人情感的變化,并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疑慮及時解答,善于與學生互動、探討,從而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彰顯真實的自己,促進互動
在課堂中,很多學生對于知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羞于表現(xiàn),又害怕提出問題之后被人發(fā)現(xiàn)錯誤進而掩飾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從而造成創(chuàng)新力差,自我思維能力逐漸減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少,這樣下去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面對此情況,老師可以根據(jù)情況建立一些課堂獎懲制度。例如:獎勵課堂有疑義的學生;獎勵大膽發(fā)言的學生;對于有錯誤的同學受到譏諷,嘲笑者要受到相應的處分。通過此種方式,學生的疑義以及真實情感都表露出來,學習會更加積極,對問題會刻苦鉆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融洽。
總之,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吧!
參考文獻:
[1] 鄭西聯(lián).小學師生互動影響因素及完善措施[J].學理論,2013,(17).
[2] 王鑒,王俊.課堂生活及其變革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3,(4).
[3] 王鑒,張海,李子建,尹弘飚,張忠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師生課堂互動的比較研究——以西北地區(qū)部分漢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課堂教學狀況為例[J].教育研究,2011,(9).
[4] 侯立元,高光.課堂師生互動不平等現(xiàn)象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9,(10).
[5] 亓玉慧.淺談課堂師生互動的優(yōu)化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9).
(編輯:趙 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