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宋遷嶺文人李光、趙鼎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

2016-10-15 12:08:11丁楹
古典文學(xué)知識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李光秦檜嶺南

丁楹

宋室南渡以來,“江北士大夫,多避地嶺南者”(《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其中較著者就有南宋四名臣,王鵬運評議道:

其身系乎長消安危,其人又系乎用與不用。用之而不終用之也,于是則悲天運,憫人窮,當(dāng)變風(fēng)云時,自托乎小雅之才,而詞作焉。其思若怨悱而情彌哀,颥號幽明,剖通精誠,又不欲以為名也,于是則摧剛藏棱,蔽遏掩抑,所為整頓締造之意,而送之以馨香芬芳之言,與激昂怨慕不能自殊之音聲,蓋至今使人讀焉而悲,繹焉而慨伉,真洞然大人也。”(王鵬運《南宋四名臣詞跋》,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頁)

這些“洞然大人”不平則鳴、發(fā)憤著書,他們的創(chuàng)作是特定環(huán)境下文人心路歷程的記錄。當(dāng)時秦檜權(quán)傾朝野,以嚴(yán)刑峻罰摧殘正論,把政敵流放到瘴疬之地,“趙鼎、王庶、李光、鄭剛中、曾開、李彌遜……高登、吳元美、楊輝、吳師古等皆死嶺海,或死罪籍”(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二四隆興二年七月“是月”條引)。正直之士,不會就此屈服,他們紛紛起來抗?fàn)?,用言辭,用行動,表現(xiàn)了遷嶺文人面對強權(quán),不屈不撓的可貴品質(zhì)。我們以李光、趙鼎等名臣為中心探討他們在高壓政策下、風(fēng)塵困頓中直道而行、樂天知命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

兩宋時期,對文人最重的懲罰是流放嶺南。李光因觸怒秦檜,謫居嶺海近二十年,迫害接踵而至,種種切實的苦難如影隨形、掙不斷、擺不脫,要他去面對解決。他此時展示出了昂揚樂觀的精神面貌,頗有“縱浪大化中,無憂亦無懼”的風(fēng)神意態(tài)。他的一生在某種意義上實踐了“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處世哲學(xué),并因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獨特的主體特征,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原來作為窮山惡水、窮鄉(xiāng)僻壤的蠻荒之地,成了遷嶺文士思考人生、實現(xiàn)自我的人間道場:

惟祝乘此閑放,盡為己之學(xué)。至處憂患之際,則當(dāng)安之若命,胸中浩然之氣,未嘗不自若也?!朗麓螅瑹o常迅速,故汲汲耳。(《與胡邦衡書》其九,《莊簡集》卷一五)

宴居有以自娛,動則觀書以廣智,靜則息念以存誠;賦詩一首,彈琴一曲,古人困而能通用此道也。(《與胡邦衡書》其十,《莊簡集》卷一五)

這些醒世悟語,體現(xiàn)了生處困境的遷嶺文人們的個性特征和人生思考。李光在嶺海生活時能自得其樂,到書里去尋找真趣,從懷古中生發(fā)幽思,其作《讀易詳說》,展示了對進退出處之道的體悟,引起四庫館臣的關(guān)注與贊嘆:

光為劉安世門人,學(xué)有師法。紹興庚申,以論和議忤秦檜,謫嶺南。自號讀易老人,因攄其所得,以作是書。故于當(dāng)世之治亂,一身之進退,觀象玩辭,恒三致意。如解《坤》之六四云:“大臣以道事君,茍君有失德而不能諫,朝有闕政而不能言,則是冒寵竊位,豈圣人垂訓(xùn)之義哉!故《文言》以括囊為賢人隱之時,而大臣不可引此以自解?!庇纸狻斗瘛分趿疲骸靶∪水?dāng)退黜之時,往往疾視其上。君子則窮通皆樂,未嘗一日忘其君。”……光嘗作胡銓《易解》序曰:“《易》之為書,凡以明人事。學(xué)者泥于象數(shù),《易》幾為無用之書。邦衡說《易》,真可與論天人之際?!庇衷唬骸白晕暨w貶之士,率多怨懟感憤。邦衡流落瘴鄉(xiāng),而玩意三畫,可謂困而不失其所亨,非聞道者能之乎?”其序雖為銓作,實則自明其著述之旨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二《讀易詳說》提要,中華書局1965年版)

這段記載可作為李光“發(fā)憤著書”“不平則鳴”的注腳。有此精神,他才能:

當(dāng)飲食宴樂以俟機會,不可亟也。飲食者,宴樂之具。宴樂必資于飲食,此君子從容避禍,以禮自娛樂之時也。(李光《讀易詳說》卷二)

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形成了南宋遷嶺文人娛憂紓憤的人生態(tài)度與精神境界,反映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精深雅健的風(fēng)格面貌。

李光現(xiàn)存詞十四首,其中有一半以上側(cè)重于描寫嶺南旖旎風(fēng)光和自己身處其中的心跡情感,表現(xiàn)出其“飲食宴樂以俟機會”“以禮自娛樂”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

元亮賦歸去,富貴比浮云。常于鬧里,端的認(rèn)得主和賓??狭w當(dāng)年軒冕,時引壺觴獨酌,一笑落冠巾。園圃日成趣,桃李幾番春。挹清風(fēng),追往躅,事如新。遺編諷詠,斂衽千載友斯人。君愛謫仙風(fēng)調(diào),我恨樓船迫脅,終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棲神。(《水調(diào)歌頭·丞相李公伯寄示水調(diào)一闋,詠嘆李太白,詞采秀發(fā)。然予于太白竊有恨焉,因以陶淵明為答,蓋有激云耳》)

李光引元亮為友,于太白有恨,吟詠之際,在其詞中表現(xiàn)出人類普遍存在的共有的情感體驗及其對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進退出處、悲歡離合這些士人都曾經(jīng)歷的人生遭遇在他筆下得到了詩意呈現(xiàn):

獨步長橋上,今夕是中秋。群黎怪我何事,流轉(zhuǎn)古儋州。風(fēng)定潮平如練,云散月明如晝,孤興在扁舟。笑盡一杯酒,水調(diào)雜蠻謳。少年場,金蘭契,盡白頭。相望萬里,悲我已是十年流。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書,歸路指蓬丘。不用乘風(fēng)御,八極可神游。(《水調(diào)歌頭·昌化郡長橋詞》)

在此詞小序中李光還自述了在海南風(fēng)月勝景中仗策獨游時的樂觀情緒:

昌化郡城之北,長橋跨江,風(fēng)月之夕,氣象甚盛。庚午八月望夜,士友悉赴郡會。仗策獨游,頗懷平生故人,作水調(diào)歌以自釋。予自長年,粗聞養(yǎng)生之術(shù)。放逐以來,又得司馬子微敘王屋山清虛洞所刻《坐忘論》一編,因得專意宴坐,心息相依。雖不敢仰希喬松之壽,度未即死,庶有會合之期。

庚午,即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詞是中秋時所作。當(dāng)時李光編管瓊州。據(jù)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三炎興下帙一一三載:紹興十三年“十二月李光移瓊州安置。李光初安置藤州,知州周某者誘光唱和,說秦檜和議,有諷刺者,積得數(shù)篇,密獻于檜。檜怒,令臣寮言其罪,故移瓊州安置”。昌化,在今天海南的昌江縣。在受到詆毀陷害后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李光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做人的樂趣。有一種智慧來源于性格,有一種性格就是智慧。李光這種“滿不在乎”、優(yōu)游從容、滿足于現(xiàn)狀的樂天知命性格使他渡過了人生的困境。李光并非沒有恐懼、憂愁、悔恨、悲憤、沮喪、抑郁等負面情緒,但他能很快從中解脫出來,尋找到一系列心靈解脫的方式來調(diào)節(jié)自我心理。從這一角度看,李光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十分有利于養(yǎng)生。淡泊達觀的胸襟,使得李光享年八十二歲。這種高壽來之不易,要知道當(dāng)時群僚之間的政治斗爭波詭云譎,李光屢遭謗黜,編管異地、流離困瘁,足令數(shù)百年后讀者為之酸鼻眼熱。

李光除了“粗聞養(yǎng)生之術(shù)”之外,性格開朗也是他長壽之因。雖屢經(jīng)禍變,謫命頻至,艱難顛沛,卻堅定不移、高貴不屈,狂歌痛飲、豪興不減,眠花醉月、娛憂紓憤,發(fā)為吟詠、便成華章:

海外無寒花發(fā)早。一枝不忍簪風(fēng)帽。歸插凈瓶花轉(zhuǎn)好。維摩老。年來卻被花枝惱。忽憶故鄉(xiāng)花滿道??窀柰达嬀隳晟?。桃塢花開如野燒,都醉倒?;ㄉ钔叻疾?。(《漁家傲》)

表達了自己謫居海外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格個性,展示了永不屈服、昂揚樂觀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流露出對少年往事的追憶、懷念、惆悵和留戀,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造就了其詞“深微渾雄而情獨多”(王鵬運《南宋四名臣詞跋》,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的審美境界。

這些被貶士人到達嶺南之后的人生態(tài)度、人格個性、人生思考與文化性格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弱者來說,當(dāng)時的嶺南無疑是萬丈深淵,而對昂揚樂觀的達者來說,這片化外之地,卻是一個心靈的避難所,一方躲避宦海風(fēng)波、砥礪意志、修養(yǎng)自我身心的寧靜樂土:

予頃在瓊山,見桃李甚盛,但臘月已開盡,三春未嘗見桃花,每以為恨。今歲寓昌江,二月三日與客游黎氏園,偶見桃花一枝。羊君荊華折以見贈,恍然如逢故人。歸插凈瓶中,累日不凋。予既作二小詩,同行皆屬和。忽憶吾鄉(xiāng)桃花塢之盛,每至花發(fā),鄉(xiāng)中人多醵會往游。醉后歌呼,今豈復(fù)得,緬懷疇昔,不無感嘆,因成長短句,寄商叟、德矩二友。若悟此空花,即不復(fù)以存沒介懷也。(《漁家傲·序》)

可見,遷至嶺南的南宋文人們對待嶺南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把嶺南當(dāng)作蠻荒之地而心懷畏懼,而反認(rèn)嶺南是故鄉(xiāng),時常優(yōu)游于山水之間,領(lǐng)略同行騷人的奇文佳作,在游覽山水和沉浸吟詠中暢敘幽情、忘懷得失,領(lǐng)略到“不復(fù)以存沒介懷”的忘我之趣,以此自終。

李光像蘇軾一樣,曾經(jīng)名滿天下、春風(fēng)得意,卻歷經(jīng)宦海風(fēng)波,被貶至蠻山瘴水、窮鄉(xiāng)僻壤之地。東坡詩詞歌賦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歡悅、哀傷、抑郁、不平、懷念、悲苦之情,李光也曾體驗過,故能引起他深切的情感共鳴。在海南尋幽探勝之際,他用滿懷虔誠的筆觸記錄了自己到瓊州探究東坡舊跡的經(jīng)歷,頗能反映遷嶺之士愛屋及烏的深厚感情:

蘇公端明南遷過瓊,酌水而異之,往告其人,而郡守求亭名與詩,遂名其亭曰“泂酌”,且留詩其上。紹興乙丑,予自藤江再貶海外,以三月望至瓊,眾指雙泉之勝,乃葺居?!p泉之名聞于遠近,實自蘇公發(fā)之。舊傳有白龍嘗露脊尾,氣浮水面,詢之故老,以為信然。蘇公既不載,然亦莫有見者,獨惠洪記注間一詩,其略云:“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舉首玉箸插,忽去銀丁擲。大身何時見,夭矯翔霹靂。誰言鵬背大,更覺宇宙窄?!闭Z雖不凡,然決非蘇公詩?!脑缕呷眨嫌堇钅秤?。(《瓊州雙泉記》,《莊簡集》卷一六)

舊傳雙泉相去咫尺而異味,東坡先生易名泂酌,且作詩其上。后稍稍增葺,疏為三池。今茲五十年,水益清駛,然所謂雙泉乃混而為一,非知水味者莫能辨也。東坡詩題不復(fù)存。紹興乙丑之春,予再貶瓊山,九月二日,自行館與仲子孟堅徙居之,因訪尋舊題,得“泂酌亭”三字于鄉(xiāng)老朱景貺,復(fù)揭之亭上。居閑無事,因作古風(fēng)二十韻,意殊未盡,復(fù)賦律詩一篇,以示太守徐自然、別乘李申之。(《泂酌亭》,《莊簡集》卷三)

在這片化外之地,李光從晚年貶謫到海南的蘇軾身上學(xué)到了應(yīng)對人生困厄之法,從熱惱瘴毒中悟出了清涼生活之境:

海外氣候,每歲三四月間已如劇暑??陀凶约栔琳咴^,問漢亭累日,且言吉陽氣候晝夜如炊,因嘆此邦之勝。乃知人生無有足時,不經(jīng)熱惱,豈知平日之清涼乎?故古之達者,每以此對治?!柚喚訋X海逾十五年,見聞習(xí)熟,不以為異。因作此詩以自想,且以警世之賤丈夫,一不快即愁嘆怨憤,或譏謗怒罵,如柳、劉之徒,蓋未足語此。(《莊簡集》卷五)

展示了自己在海外謫居的生活場景和胸襟懷抱,那優(yōu)美深沉的浮生悟語能強烈地震撼人們的心靈,拓展人們的胸襟,也激起了人們對自然、對宇宙、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讀這類文字,每每使人受到深刻的人生啟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油然而生一種熱愛之情,并對美好的生活也平添了幾許樂觀與向往。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南宋的名公重臣大多到過嶺南,在嶺南的盧橘楊梅與蠻山瘴水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安頓之所,如李光、趙鼎、李綱、呂本中、曾幾、陳與義、朱敦儒、范成大、張孝祥、吳潛、鄭剛中、胡銓等,他們都跋涉千里來到嶺南。

嶺南風(fēng)物沒有辜負這些漂泊而來的異鄉(xiāng)游子,用空前高漲的熱情迎接了他們。在這批尋找精神避難所的遷客騷人的努力下,宋南渡以來嶺南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此后,中原文化在與嶺南文化的交匯與激蕩中風(fēng)生水起、云蒸霞蔚,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燦若星河的遷嶺文人。這些遷嶺文人便在不經(jīng)意間,為新的詞風(fēng)和新的詩歌題材的興起種下了契機。在某種程度上,正應(yīng)了那句名言:“重、拙、大。南渡諸賢不可及處在是?!保r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一,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五冊,中華書局1990年版)

無獨有偶,李光的好友、同為“南宋四名臣”之一的趙鼎在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方面與他有相似之處,也是由位極人臣的名公巨卿淪為流民隸役,從朝廷被貶至遙遠僻靜的海南,生活待遇、生活條件、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但他并沒有消極沉淪下去,反而由此而形成了一種極可貴的看破、放下、自在、寧靜適意的人格個性和人生態(tài)度:

心遠身閑眼界清,瀟然回首萬緣輕。更將滿耳是非語,換作松風(fēng)溪水聲。(《山中書事》)

虛窗午夜月朦朧,推枕蕭然百念空。更問幽人洗心法,二年魂夢水聲中。(《夢覺》,《忠正德文集》卷六,《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28冊)

這種縱橫自在無拘束,心不貪榮身不辱的思想,是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孔子在理想不能實現(xiàn)時就悠然自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泵献邮е緯r也進退自如:“我無官守,我無言責(zé)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表現(xiàn)出了我們古代文人在人生困境中精微深邃的體驗與思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南宋遷嶺文人張九成也以古代的圣賢為自己的榜樣,導(dǎo)致其在人生態(tài)度、人格個性上也具有了圣賢氣象,周必大在《益公題跋》卷四《跋張子韶與陳朝彥序詞》中贊嘆:

張公子韶以布衣奉大對,氣節(jié)凜然,既登近班,不改厥度,久竄庾嶺之陰,所養(yǎng)益厚,蓋剛者也。

真正具有孟子所謂“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的大丈夫的人格個性;徐鹿卿《清正存稿》卷五《跋無垢借米貼》對此浩然之氣闡發(fā)得更詳盡:

士固不免于窮,窮然后見君子?!壬杳祝淅Ф驘o聊甚矣。而杰然之氣,浩浩乎其胸中不衰也。

君子固窮與胸中的浩然正氣渾然一體的統(tǒng)一在張九成身上,雖然窮困、然而不失浩然之氣,亦不失做人的樂趣,《橫浦先生家傳》中記載的則是張九成“謫居十四年,談經(jīng)自樂,手不停披”的人生樂趣,可謂是深得“孔顏樂處”的精髓。

張九成是在紹興五年(1135)正月,由趙鼎推薦為太常博士的。趙鼎以宰相之尊招賢納士,宋室南渡之初許多有名的才士,皆是通過趙鼎的引薦而步入仕途的,史書有眾多關(guān)于趙鼎推薦賢能、知人善任之舉的記載,試以張九成、汪應(yīng)辰為例:

左奉議郎張九成為太常博士,趙鼎薦之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四)

紹興五年六月戊午,左奉議郎新太常博士張九成為秘書省著作佐郎。是日早朝,上問輔臣曰:“近有民自汴來,云張九成投偽齊,有此否?”趙鼎曰:“九成見居鹽官縣,焉有此事!必有讒者惑圣聽。”……沈與求曰:“陛下召用九成,則讒者息矣?!鄙显唬骸盁o讒言,北來人所傳不審耳。然用之若遲,人必謂九成不用于偽齊復(fù)還矣?!彼煊惺敲#ā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肪砭拧穑?/p>

應(yīng)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張九成賢,問之于樗,往從之游,所學(xué)益進。初任,趙鼎為帥,幕府事悉諮焉。歲小旱,命應(yīng)辰禱雨名山,即應(yīng)。越人語之曰:“此相公雨?!倍υ唬骸安蝗?,乃狀元雨也。”(《宋史·汪應(yīng)辰傳》)

《宋史·張致遠傳》亦載有趙鼎的知人之言:

趙鼎嘗謂其客曰:“自鼎再相,除政府外,從官如……張九成……皆有士望,他日所守當(dāng)不渝?!弊R者謂鼎為知人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室南渡以來,李光、趙鼎等名臣身邊集聚了一批如張九成、汪應(yīng)辰之類的仁人志士,他們成了那一苦難深重時代里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雖屢遭摧抑,卻不畏強暴,剛正凜然,據(jù)載:

權(quán)尚書禮部侍郎兼侍講張九成罷。初,趙鼎之未去也,九成謂鼎曰:“金失信數(shù)矣。盟墨未干,以無名之師掩我不備,今實厭兵而張?zhí)撀曇院持袊?。彼誠能從吾所言十事,則與之和。當(dāng)使權(quán)在朝廷可也。”鼎既免,秦檜謂九成曰:“且同檜成此事如何?”九成曰:“事宜所可,九成胡為異議,特不可輕易以茍安耳!”他日,與呂本中同見檜。檜曰:“大抵立朝,須優(yōu)游委曲,乃能有濟?!本懦稍唬骸拔从型骷憾苷?。”檜為之變色。九成從容言于帝曰:“敵情多詐,議者不究異日之害,而欲姑息以求安,不可不察?!睍u聞九成在經(jīng)筵講書,因及西漢災(zāi)異事,大惡之。九成入見,面奏曰:“外議以臣為趙鼎之黨,雖臣亦疑之?!鄙蠁柶涔?。九成曰:“臣每造鼎,見其議論無滯,不覺坐久,則人言臣為鼎黨,無足怪也?!奔榷懦稍僬虑笕?,上命以次對出守,檜必欲廢置之。奏除秘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免謝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三,紹興八年十一月)

時秦檜力主和議,王倫使還,金人欲以河南地歸我。應(yīng)辰上疏,謂“和議不諧非所患,和議諧矣,而因循無備之可畏?!荚肝鹨院秃弥蔁o虞,而思患預(yù)防,常若敵人之至”。疏奏,秦檜大不悅,出通判建州。(《宋史·汪應(yīng)辰傳》)

張九成、汪應(yīng)辰等文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證實了趙鼎的知人之明,也說明了趙鼎是靠他個人的人格魅力,使有志之士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他的身邊。而趙鼎、秦檜之間的政治斗爭,也導(dǎo)致了有見識的士人逐漸分清是非,堅持正道,在宋室南渡之初的高壓政策下、險惡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可貴的“直道而行”的人格精神。

然而,正義之士未必總是能戰(zhàn)勝奸佞之輩,歷史上小人得意、志士屈沉下僚的現(xiàn)象也是很常見的。南宋歷史上岳飛被害,秦檜高官厚祿、壽終正寢即其中一例;后來秦檜、趙鼎之爭,秦勝趙敗是其中另一事例。后來文征明在《滿江紅》中感嘆:“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載:

紹興八年十月甲戌,特進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趙鼎罷為檢校少傅奉國軍節(jié)度使、兩浙東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紹興府……殿中侍御史張戒上書乞留鼎,不則置之經(jīng)筵。檜力勸上屈己議和,鼎持不可,由是卒罷。

秦檜縱然陰險奸滑,打擊迫害了剛正不阿的名將岳飛、名相李光、趙鼎,畢竟只能讓南宋小朝廷里的那些優(yōu)游委曲、趨炎附勢、巧言令色、姑息遷就之徒奔走其門,而不能阻塞天下有道之士的滔滔之口、剛正之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三載,紹興二十二年六月:

尚書禮部侍郎兼侍講陳誠之以母憂去。先是秦檜嘗諭誠之曰:“事有所聞,可以片紙見喻?!鄙w檜方用告訐以擢人才。誠之不領(lǐng)其意,以此頗忤檜。左朝散郎張九成時謫居南安軍。或問九成曰:“近日士大夫氣殊不振,曾無一言及天下事者,豈皆無人材耶?”九成曰:“大抵人材,在上之人作成,若摧抑之,則此氣亦索。有道之士不任其事,安肯自辱哉?秦公方斥異己,大起告訐,此其勢欲殺賢者。然未必不反激人之言,子姑俟之?!?/p>

張九成的這番話說得可謂是正氣凜然,浩氣長存。果不出所料,秦檜排斥異己、大起告訐的高壓政策反而激起了一些有志之士奮不顧身的強烈反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李光在《易解》序中高度評價“困而不失其所亨”的胡銓,就是一位民族脊梁式的人物,他現(xiàn)存詞十五首,其中有十二首作于他被貶謫之地嶺南。從他的嶺南詞中也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士人直道事人、樂觀曠達、不屈不撓的文化性格與人生思考,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與探討。

(作者單位:肇慶學(xué)院文學(xué)院)

猜你喜歡
李光秦檜嶺南
判決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李光杏花芽形態(tài)分化與發(fā)育過程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鐵鑄的秦檜跪像
油炸“秦檜”
老紅軍李光的“新長征”
大腦袋李光的幸福高三
喜劇世界(2016年2期)2016-08-19 03:28:32
易說嶺南
江陵县| 塔城市| 调兵山市| 苗栗县| 沧州市| 江津市| 攀枝花市| 靖远县| 黄山市| 阳泉市| 汝南县| 安西县| 太谷县| 将乐县| 临夏县| 扎囊县| 汝城县| 道孚县| 崇州市| 遂川县| 集安市| 于田县| 阿瓦提县| 西贡区| 府谷县| 泗阳县| 汾西县| 林芝县| 饶河县| 湟源县| 井冈山市| 旬阳县| 安泽县| 南京市| 眉山市| 晴隆县| 小金县| 平顺县| 大理市| 济宁市|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