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要】 患者在靜脈輸注化療藥物鹽酸表柔比星時, 因鎖骨下深靜脈導管反折致使藥物外滲。而鹽酸表柔比星是細胞毒性發(fā)泡劑化療藥, 對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 外滲到皮下組織可引起局部皮膚組織炎性反應及潰瘍壞死。通過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 未造成不良后果。
【關鍵詞】 鹽酸表柔比星;藥物外滲;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81
化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化療藥物多數是通過靜脈給藥, 不僅對靜脈有嚴重刺激, 而且還可以產生其他毒副作用。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靜脈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 護士必須熟悉專業(yè)知識, 掌握化療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 嚴防藥物外滲, 保護患者的血管, 防止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本科于2015年3月發(fā)生一起表柔比星化療藥物外滲, 經過及時處理, 未造成皮膚壞死, 現總結如下。
1 臨床病例
患者, 女, 32歲, 3個月前因“左側乳腺癌”行左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術后給予4次多西他賽與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新輔助化療方案(TEC方案)化療, 本次為術后第4次化療。3月8日上午8:00遵照醫(yī)囑給予注射用鹽酸表柔比星10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 責任護士將液體自鎖骨下深靜脈導管輸注。當輸入30 ml時, 患者感到穿刺口部位疼痛, 護士立即停止靜脈輸注鹽酸表柔比星, 用5 ml注射器連接穿刺針, 緩慢回抽, 盡量抽吸出剛滲出的藥液, 使?jié)B出的藥液量降到最少, 減少化療藥物對組織的損傷, 同時報告主管醫(yī)生[1]。查體發(fā)現雙側頜下及右側頸部發(fā)紅、腫脹明顯, 給予胸部正側位X線拍片檢查, 顯示鎖骨下深靜脈導管末端向上反折, 考慮鎖骨下深靜脈導管不通致使鹽酸表柔比星外滲。即刻采取以下措施:①地塞米松磷酸鈉5 mg +2%鹽酸利多卡因0.1 g+0.9%氯化鈉注射液4 ml給予外滲周圍皮下注射封閉。3月10日再次封閉一次。②給予5%碳酸氫鈉5 ml靜脈注射解毒。③冰敷治療72 h, 冰敷4次/d,
30 min/次。冰敷可降低痛覺神經敏感性, 緩解疼痛, 也可降低化療藥物所致的皮膚損傷程度。早期切記不可熱敷[2]。其機制為:a.使局部血管收縮, 降低皮下組織對藥物的吸收。b.減弱藥物對正常組織的破壞能力, 限制損傷范圍。c.減弱炎癥反應時所釋放的白細胞的破壞力和酶反應性。④外敷水膠體敷料康惠爾潰瘍貼局部治療, 更換1次/d。⑤密切觀察局部腫脹、疼痛及皮膚顏色的變化, 班班交接記錄。3 d后, 腫脹明顯減輕, 雙側頜下及右側頸部皮膚仍發(fā)紅, 但面積未擴大。繼續(xù)給予康惠爾透明貼局部治療, 每3天更換1次, 2周后腫脹消失, 局部皮膚發(fā)紅明顯減輕, 按壓局部輕度壓痛, 患者要求出院。跟蹤隨訪, 1個月后疼痛消失, 無組織破潰壞死, 局部皮膚顯色素沉著。
2 病例分析
2. 1 該患者為第4次化療, 置管時間比較長, 縫線固定不牢靠;反復換藥, 3M敷料粘貼未加強。
2. 2 護理人員對管道護理防范意識和措施不強。因前1 d輸液一直順利, 當班責任護士在給該患者輸液時未抽出回血, 護士想當然認為導管就在血管內, 而給患者接上了液體導致藥物外滲。
2.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和家屬對導管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活動時未注意保護導管, 致使導管反折。
3 護理對策
3. 1 導管要固定牢固, 皮膚縫合要嚴密, 縫皮時應打雙結。如有導管脫出或移位, 經X線確定不在血管內, 應立即給予拔管, 不可向內送導管。
3. 2 換藥時, 嚴格無菌操作, 由導管遠心端向近心端除去無菌透明敷料。消毒后, 無張力粘貼固定無菌透明敷料。注明貼無菌敷料的日期、時間、置管深度和操作者姓名。
3. 3 在應用具有發(fā)皰性質的化療藥物之前, 用藥護士應仔細觀察要注射部位的組織完整性及其狀態(tài), 根據所用藥物的不同, 考慮最佳稀釋濃度和應用方法??上认蜓軆茸⑷?0~20 ml生理鹽水, 以確保靜脈血管通暢及完整。輸液前用生理鹽水20 ml/次沖洗導管, 并回抽見回血后方可接輸液管輸液。如果不確定導管是否在血管內, 應到放射科對置管部位進行拍片以確定導管位置。
3. 4 靜脈注射化療期間, 應注意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紅斑、水腫、不適或疼痛。保持導管通暢, 輸液完畢再用生理鹽水20 ml做脈沖式推注, 注意用正壓封管, 封管要嚴密[3]。常規(guī)消毒肝素帽, 用無菌紗布包好固定, 讓患者感到舒適。固定部位避開關節(jié)及凹陷處。出院后, 來院換藥1次/周。
3. 5 患者的宣教:輸液前應及時告訴患者藥物外滲導致的后果, 囑患者隨時報告輸注部位的疼痛和燒灼感的感覺, 提高患者覺察靜脈炎發(fā)生的意識。
3. 6 告之置管患者穿刺部位不宜劇烈活動, 以防管道扭曲、脫出。在沐浴或擦身時, 應當注意保護導管, 不要把導管淋濕或浸入水中。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 防止穿刺部位污染、受潮。
3. 7 化療前護士需要確認的事項:①了解患者是否簽署化療知情同意書;②仔細核對醫(yī)生的化療處方;③了解使用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代謝途徑、排泄途徑等;④了解患者藥物過敏史;⑤準備藥物外滲所需用物。
4 討論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經靜脈給藥是最常見的給藥途徑[4]。據統(tǒng)計化療藥物在靜脈給藥過程中意外滲漏的發(fā)生率為0.1%~6.0%, 實際的發(fā)生率可能更高, 尤其是在用藥護士未受過嚴格系統(tǒng)的專業(yè)技術訓練情況下最易發(fā)生。局部皮膚毒性反應占腫瘤藥物所致各種反應的2%~5%, 是腫瘤化療中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許多抗癌藥物在靜脈注射時, 由于各種原因滲漏到注射部位周圍的皮下組織, 會引起嚴重的局部毒性反應。
藥物滲漏后通常表現為局部滲出區(qū)域的皮膚出現紅斑、腫脹、皮下硬結及輕中度疼痛。有時可為劇烈的燒灼樣疼痛, 嚴重者可出現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 形成經久難愈的潰瘍。如果侵及脈管系統(tǒng)及肌腱組織, 有時需手術切除甚至截肢。另外, 神經壓迫癥狀、肌肉攣縮及并發(fā)感染也較常見。因此, 藥物外滲可導致栓塞性靜脈炎和局部組織壞死。藥物滲漏后外敷水膠體敷料康惠爾潰瘍貼局部治療, 起到了很好的療效。外敷水膠體敷料優(yōu)點:①保持濕潤的傷口愈合環(huán)境, 促進肉芽組織形成和壞死組織分解。②吸收少到中量的滲液。③不需要外敷料, 防水、防菌、保溫。④可以在壓力下使用, 取下敷料時不創(chuàng)傷肉芽。
綜上所述,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認識到化療給藥的潛在危險性, 重視靜脈外滲后可能引起的嚴重后果, 一旦發(fā)生藥物外滲, 應立即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 從而避免外滲引起的永久性組織損傷, 杜絕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蔣金婷, 李冬竹, 王曉英. 靜脈化療藥外漏的護理研究進展.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09, 15(14):1396-1397.
[2] 翟月霞. 惡性腫瘤化療中護理失誤教訓. 護士進修雜志, 1995, 10(7):473.
[3] 施雁. 靜脈穿刺留置管術臨床應用及護理. 護理學雜志, 1997, 12(4):238.
[4] 柳美玲, 董桐俊, 王建華. 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0, 19(36):4749-4750.
[收稿日期: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