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收藏于俄羅斯和烏克蘭博物館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國畫,以“花鳥”為題材的繪畫作品的主要表現方式。
【關鍵詞】國家博物館埃爾米塔什;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學;中國花鳥畫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187-02
博物館收藏品的組成問題和對于收藏民族繪畫藝術品以及實用裝飾藝術品,這兩個問題已然成為目前現代博物館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博物館學領域里,一方面出現了對博物館學相當重要的范圍劃分;另一方面,博物館學的純理論研究與博物館文獻特點研究的劃分,這種細化博物館學的現象導致了收藏品的取向問題。
分析研究世界各博物館中收藏的花鳥畫類作品,屬于博物館文獻研究的領域。
在傳統(tǒng)的中國繪畫藝術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統(tǒng)稱為“花鳥畫”。在中國的繪畫藝術史上,描繪動植物的花鳥畫較晚于人物畫,花鳥畫獨立成科于10世紀初期,在11世紀得到迅速發(fā)展及完善。宋朝時期的學院派繪畫和宮廷繪畫已經開始根據不同的繪畫主題與手法對花鳥畫進行分類,例如:描繪特定的植物與花卉、動物世界的代表或者周圍世界的一部分:
花和蝴蝶、花和不同的昆蟲、鳥類、蝦和蟹等。在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史上,花鳥畫與風景畫具有相同的歷史地位。然而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盡管中國人明白死的不動的物體就是沒有時間與生命跡象特征的物體,但在古代中國的繪畫作品中卻沒有歐洲繪畫學所講的靜物畫。
傳統(tǒng)花鳥畫的特點是以花、鳥、魚、蟲等為主題,都被描繪成視覺上更近似觀者的自然片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花鳥畫的繪畫題材越見寬泛,例如:描述小動物——松鼠、貓、老鼠;家庭用品——籃子、椅子、桌子、插花器皿、耙子、釣魚竿等等。有一種說法,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就像西方繪畫中的靜物畫,兩者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中國花鳥畫藝術家,在畫里不僅可以通過藝術和文體技術手法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動物植物不同種類的象征性和語言知識來表達基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tǒng)觀念,并指出一些動物和植物的特征和意義。中國藝術家賦予了自然萬物以人的品質,將其個性化。因此,在花鳥畫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占據了重要位置,歷代畫家都在自己作品中描繪過了這些植物。
喜愛以花鳥為題材作畫的不僅有專業(yè)藝術家,還有眾多中國貴族代表、達官貴人和皇室成員?;B畫的普遍性和吸引力是因為它比風景畫和人物畫更簡易。與此同時,花鳥畫是中國繪畫題材當中第一個把畫從絲綢上轉畫到紙上的體裁,實現了所謂的冊頁,使畫更具有親近感。
中國“花鳥畫”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可以通過現有的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來評判。
一、烏克蘭物館中的中國“花鳥畫”作品
在烏克蘭徐渭的立軸水墨紙本《荷花》保存在波格丹和瓦爾瓦拉·哈年科民族藝術博物館(曾用名稱:基輔東西方藝術博物館)中(烏克蘭基輔)。這不是收藏于此博物館的唯一花鳥畫作品。《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作品集》,第一稿卷是在二十世紀初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波格丹·伊萬諾維奇·汗年柯親自獲得的,隨后這一套收藏品得到了補充。中國古典繪畫卷于1928-1948年由法國外交官安德烈·史蒂·芬查斯巴爾在中國上海收集,于60年代初部分捐贈,又有一部分在安德烈·史蒂芬·查斯巴爾去世后由他的夫人查斯巴拉·塔伊西婭·帕夫洛芙娜·查斯巴爾賣給博物館。這樣一來,在烏克蘭博物館收藏了最多的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
二、俄羅斯博物館中的中國“花鳥畫”作品
在俄羅斯聯邦國家這類題材的中國畫被完完全全展出在俄羅斯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莫斯科)。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圣彼得堡)中“花鳥畫”收藏品并不多,但都是一流的畫作。
1957年在伊爾庫茨克地區(qū)以中國藝術為主題在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私人收藏品展上展出了中國民間創(chuàng)作藏品。這是第一次同時也是蘇聯唯一一次私人藏品展。在H.H.布多林的藏品中有一卷《開花的樹》(20世紀,紙,絲綢,墨200*47cm),和簽名用的是很細的竹條《鳥兒和花》(20世紀,91*19.5cm)。還有兩卷紙質畫軸—《松與月》(20世紀,紙,墨,181*66cm),和《松樹》(20世紀,紙,水彩,墨,200*47cm)。在B.B托克馬科夫的收藏品中有一把紙扇,扇面畫有花和鳥用檀木做的框(20世紀,長45cm),此外還有一把絲綢扇,扇面上畫有鶴在松樹上空和云間自由飛翔,檀木雕刻的扇骨(20世紀,長24cm)。在B.B巴拿瓦伊的收藏品中有由徐悲鴻在20世紀創(chuàng)作的《竹》,《松》,《樹上喜鵲》,《貓》,《獅子》,《馬》畫作做的木版畫。
坐落于俄羅斯莫斯科的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陳列有宋代(10-13世紀)姓名不詳的藝術家的作品“花和鳥”。明代(14-17世紀)姓名不詳的藝術家的《牡丹和野雞》(15-16世紀),和項元汴(1515-1590年)在1587年創(chuàng)作的畫卷《鵝》(1961年博物館從私人收藏家處購入)展于俄羅斯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中還有文征明的稿卷和徐渭的《花與植物》。
清朝時期(17-20世紀初)的繪畫藝術以惲壽平(1633-1690,號南田)的作品為代表,陳列于俄羅斯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莫斯科),由天然顏料和水墨所畫的“罌粟”、“芍藥”和“石榴花”絹本畫頁,常年陳列在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的中國藝術展廳中供觀看鑒賞。
新時期的中國繪畫家–國畫“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展列在俄羅斯聯邦著名創(chuàng)作畫家博物館的有:任伯年(1840-1896),齊白石(1863-1957),徐悲鴻(1859-1953),潘天壽(1897-1971)。傳統(tǒng)藝術種類中經常被認為是宮廷式的“花鳥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遭受到了民主化回歸本真國畫的變革。藝術家們以振奮冷漠的藝術為目標通過改變繪畫方法來得到目的。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在強調吉慶祥和的象征,而是傾向于描繪多姿多彩的真實世間。
目前,藏于博物館的國畫作品是1934年徐悲鴻抵達蘇聯,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舉辦畫展時由蘇聯政府留藏的。因此,前蘇聯的收藏品中有近代中國藝術家的10幅作品。
1934年7月當畫展在列寧格勒接近尾聲時,根據中央民族大學的倡議,經蘇聯政府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教育委員會雙方同意,在以徐悲鴻為代表的外交使團的見證下雙方通過了關于交換繪畫藝術作品的決議。1934年7月19日前蘇聯博物館收到了許多近代中國畫家的作品。同時中國也得到了俄羅斯及蘇聯時期的經典繪畫之作。根據1935年10月27日的名單顯示當時有11位俄羅斯藝術家被派往中國進行藝術交流。
在東方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品中可以看到任伯年所創(chuàng)作的冊頁,其中包括《紫藤花與鸚鵡》和絹本畫卷《荷花與鴛鴦》(1833年)。
齊白石的作品例如《水果與蚱蜢》,《十二只蟹》(1930年),《棕樹小雞》,《牽牛花與蜜蜂》(畫卷在1957年的時候獲得),《雞與小雞》(1932),《松鷹》(1946),《水草小蝦》(1946),《荷花青蛙》(1953)。徐悲鴻的作品有以下這些:《島》,《向日葵下的公雞》(1926),《喜鵲》(1930),《貓》(1932)或者在一些文獻里為《春》。
埃爾米塔什博物館保存著中國的花鳥畫,但目前為止一件都沒有展出。在國家埃爾米塔什博物館的收藏品中有明朝時期(14-17世紀)的作品。明朝的畫家繼承了唐宋時期的繪畫風格,他們更多是進行了大量的復制與傳承。但其作品同時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大量的裝飾及以天藍色和綠色為基調的鮮明色彩。描繪花與鳥的時候所用的色彩與風景畫一樣。保存于埃爾米塔什明時期的花鳥畫分為兩個類。15世紀初期,宮廷花鳥畫家邊景昭(邊文進1403-1435)《鵝》(絹本畫130x170cm)為第一個類,主要表現為更加直接的再現自然。這幅畫描繪的是兩只大鵝在盛開的桃樹林蔭下嬉戲。雖然由于時間原因有些褪色,但是保存至今的作品也足夠我們品評鑒賞畫家如何在寫實畫風與展現活物的交替中表現大鵝,同時畫中有桃花盛開的結實的大樹,柔軟的玫瑰色花瓣肆意散落在地上和水里,樹的周圍長著強勁的灌木,所有的這些使得整幅畫的色彩豐富多樣。另外一個類則為兩幅作者不詳的作品。絹本畫《飛鳥》,以綠褐色為基礎色調描繪了一群飛在牡丹花周圍的小鳥。另外一幅為《樹下的鳳凰》(16-17世紀,176cm×120cm),名字不詳的畫家描繪的是深藍色山巖附近樹下嬉戲的鳳凰、鸛及其他的鳥。這兩幅作品中同時運用大量的裝飾,其目的在于用最豐富的色彩使得整幅畫更加完美。畫作本身透露出作者愛好華麗的外表及裝飾。從畫中祝愿幸福、富有等的細節(jié)描寫中可以看到友善祥和的影子。
因此,利用現有的俄羅斯博物館收藏品,能夠完成對花鳥畫變革的藝術研究。
參考文獻:
[1]莫斯科.中國繪畫作品展,1934.
[2]伊爾庫茨克.中國美術藝術展,1927.
[3]東方人民藝術國家博物館,莫斯科:美術藝術,1978.
[4]克拉夫佐娃·姆·耶.中國藝術史[M].圣彼得堡,2004.
[5]前蘇聯博物館的中國藝術紀念品(畫冊),莫斯科,1959.
[6]波斯列洛娃·特·阿.徐悲鴻的創(chuàng)作及20世紀中國的藝術文化[M].莫斯科:科學,1987.
[7]薩潘讓·奧·斯.博物館學:歷史編纂學和方法論[M].圣彼得堡: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2014.
[8]奧·恩·格盧哈列娃.徐悲鴻[M].莫斯科,1957.
[9]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
[10]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
賈曉露(1985-),女,漢族,山東泰安人,博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