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午根
實驗是化學課程的基礎(chǔ)。高中化學教學應將實驗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讓生活情境以實驗活動的形式在課堂中再現(xiàn),讓化學實驗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豐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讓課程真正成為溝通學習與生活的橋梁,最終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目的。
鈉的化合物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及其用途,初步掌握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及其性質(zhì)差異,以及它們的用途。下面以此做分析點評。
一、聯(lián)系生活,巧設(shè)實驗
【片段1】問:遇到火情怎么辦?我們首先想到用什么滅火呢?
生:水、滅火器等。
師: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是由于反應產(chǎn)生了比空氣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氣體。今天,我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點火,大家相信嗎?
演示實驗1:用棉花包住約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
生:觀察、記錄現(xiàn)象:棉花燃燒起來。
演示實驗2: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稀鹽酸,并用鑷子夾取蘸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上部。
生:觀察、記錄現(xiàn)象:脫脂棉劇烈燃燒。并驚訝:水和二氧化碳真能點火!
師: 棉花燃燒果真是水和二氧化碳將其點著的嗎?不是,這一切都和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有關(guān),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幾種鈉的重要化合物。
【賞析】上課伊始便進行實驗,實驗聯(lián)系生活,巧設(shè)的實驗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突出重點,創(chuàng)設(shè)實驗
【片段2】師: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溶液變紅。過氧化鈉粉末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請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師:①Na2O2 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② Na2O2是不是強氧化劑?
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得出結(jié)論:Na2O2 與水作用除生成 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 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 不是堿性氧化物,它與某些物質(zhì)作用能產(chǎn)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學生分組實驗:Na2O2 溶于水后。①做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zhì)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師:由于過氧化鈉有較強的氧化性,從而具有一定的漂白性,那么過氧化鈉有何用途呢?
生:(1)常用其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2)可以作為呼吸面具和潛水艇里的供氧劑。
師:根據(jù)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說出過氧化鈉應該怎樣保存?為什么?
生:因為過氧化鈉既能和水反應,又能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保存時應隔絕空氣和水,即需要密閉保存。
師:過氧化鈉與水以及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話,誰是氧化劑,誰是還原劑?
師:鈉的常見氧化物——氧化鈉是一種白色的固體,也能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分別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賞析】此教學片段中,開展學生的分組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事物考慮的全面性。改進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的應急處理措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豐富的學生實驗,讓課堂生動流暢。
三、學會對比,改進實驗
【片段3】投影:Na2CO3和NaHCO3性質(zhì)的比較(改進實驗)
師:請觀察所展示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顏色、狀態(tài),并閱讀教材填寫下表。
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1.將2gNa2CO3和2g固體分別放入試管,各加入8mL水,微熱,振蕩,觀察其溶解度。
實驗2.將同樣多的少量Na2CO3和NaHCO3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少量鹽酸,觀察反應速度。
實驗3.往飽和Na2CO3溶液和飽和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同濃度的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
實驗4.分別加熱裝有Na2CO3和NaHCO3固體的試管,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實驗5.用pH試紙檢驗Na2CO3和NaHCO3溶液的堿性大小。
實驗6.將CO2氣體持續(xù)不斷地通入飽和石灰水中,可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賞析】常見的教學器材經(jīng)過改進,非常實用。本課的教學器材用具有:投影儀、小試管、大試管、小燒杯、脫脂棉、膠頭滴管、酒精燈、火柴、彩色氣球、鐵架臺、鑷子、帶導管的塞子(雙孔和單孔)、Na2O2、NaHCO3、Na2CO3固體;NaHCO3、BaCl2溶液、稀鹽酸、石灰水、水、酚酞試劑。這些教學用具均為實驗室常用儀器,在教學中合理改進,效果非常好。通過學習過氧化鈉、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等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zhì)和用途,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細致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一步提高。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多且分散,教學中用了表格形式,便于學生對比、總結(jié),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滲透研究化學方法。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創(chuàng)設(shè)化學實驗新情境,讓課堂靈動起來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峽江中學)
責任編輯 黃曉標
E-mail:11720186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