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戶的景觀認知能力對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

2016-10-18 07:25:48湯茜丁圣彥
農學學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受訪者農戶景觀

湯茜,丁圣彥

(1教育部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開封475004;2河南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

農戶的景觀認知能力對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

湯茜1,2,丁圣彥1,2

(1教育部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開封475004;2河南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為了探明農戶對農業(yè)景觀的感知水平是否會對將來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影響,通過問卷調查于2012年4—5月在河南省鞏義市開展了相關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農戶普遍能夠認識到農業(yè)景觀的經濟和生產功能及其服務,但對農業(yè)景觀的其他功能及相關服務并沒有明顯認知;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有42%的受訪農戶明確表示不愿意改變他們當前的發(fā)展狀態(tài);約有25%的受訪農戶表示,政府提供經濟補償是他們愿意參與退耕還林生態(tài)工程的主要原因,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農戶有景觀改造和改變農業(yè)發(fā)展模式的意愿。今后應進一步深入探討農業(yè)景觀管理、農戶發(fā)展意愿與政府決策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緩和局地人地關系矛盾并促進未來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礎。

農業(yè)景觀;認知能力;問卷調查;發(fā)展意愿;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0 引言

農業(yè)景觀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景觀類型之一。農業(yè)景觀的生產、調節(jié)、供給等多種功能及服務,對維持人類生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景觀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已經從景觀格局與過程的傳統研究上升為注重人文系統和自然系統相結合的研究階段,越來越關注人類感知、價值觀、文化傳統及社會經濟活動對景觀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1-4]。彭建等[5]認為,人類感知對景觀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權衡機理研究是未來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的重點發(fā)展方向之一。因此,在探討農業(yè)景觀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中,當地利益相關者對農業(yè)景觀的認知水平、發(fā)展意愿以及對景觀管理的參與程度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6-7]。

農戶是每天生活和工作在農業(yè)景觀中的實際管理者,也是農業(yè)景觀服務的直接受益者。作為農業(yè)景觀中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成員,農戶對農業(yè)景觀的認知能力影響著他們對農業(yè)景觀的管理和經營方式,以及將來有可能對景觀所做出的其他改造。這樣的農業(yè)行為的改變會對農業(yè)景觀格局和多種生態(tài)學過程產生重要影響[8-11],同時也關系到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農業(yè)景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多功能發(fā)展的問題。因此,Boissière等[12]強調在政府管理者進行決策制定的過程中,需要與當地利益相關者進行充分交流。因為只有認真聽取了公眾的意見并遵從公眾的發(fā)展意愿,才能夠使政府的景觀規(guī)劃和建設盡可能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從而更有利于促進當地景觀生態(tài)系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13-14]。

因此,筆者選取河南省鞏義市這一典型的農業(yè)景觀區(qū)域,開展了關于農戶對農業(yè)景觀認知水平方面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分析傳統農業(yè)區(qū)農業(yè)景觀的發(fā)展現狀、農戶的經營方法和未來發(fā)展意愿等情況,揭示農戶對于農業(yè)景觀及其功能與服務的認知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影響當前農戶對農業(yè)景觀認知水平的多種原因,以期為將來進一步分析農戶認知與發(fā)展意愿對政府決策、農業(yè)以及農業(yè)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研究奠定基礎。

1 研究區(qū)域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河南省鞏義市(34°31′—34°52′N,112°49′—113°17′E),處于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4.4℃,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40.9 mm。鞏義市屬于低山丘陵區(qū),該區(qū)域的農業(yè)歷史悠久,共有耕地面積333.3 km2,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達266.7 km2。糧食種植區(qū)主要位于平原區(qū),而在南部山區(qū)主要以發(fā)展特色農產品如核桃、金銀花等為主。此外,該地區(qū)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多種高耗能產業(yè)已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發(fā)展支柱,但這同時也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帶來了不利條件。

1.2研究方法

筆者采用半結構訪談式調查方法,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在研究區(qū)中隨機采訪進行調查。調查人員首先向被采訪人員詳細介紹本問卷的研究目的和大致內容,在獲得被采訪人員同意后,由調查人員邊詢問邊記錄的方式來進行問卷調查的工作。本研究主要針對傳統農業(yè)景觀進行景觀功能與服務的認知調查,調查時間為2012年4—5月,調查區(qū)域為河南省鞏義市,最終共走訪調查了35個行政村,訪談有效問卷為143份。

依照通俗易懂、簡潔明晰等原則,研究者設計了有關農業(yè)景觀功能和服務認知能力的調查問卷表。問卷內容主要包括:(1)被調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況;(2)被調查者家庭的農業(yè)生產情況,如土地利用、農業(yè)生產經營、經濟收入等;(3)被調查者對農業(yè)景觀功能及其服務的認知情況;(4)被調查者對今后農業(yè)景觀管理與發(fā)展的意愿調查。其中,有關農業(yè)景觀功能及其服務的認知調查,調查人員首先向農戶解釋農業(yè)景觀、景觀功能等具體含義,并通過設置通俗易懂的問題幫助被調查者理解景觀功能及其服務,從而能夠獲取切實可靠的回答。問卷調查結束后,所有調查問卷信息被輸入到計算機中,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景觀功能及其服務的認知情況,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未來景觀的發(fā)展和管理意愿。

表1 受訪者的基本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受訪者的基本社會經濟情況

通過對受訪者的基本情況的匯總與統計(表1),結果顯示:(1)143名受訪者中,62%為男性,38%為女性;沒有訪談到30歲以下的年輕人,71%以上的受訪者年齡為50歲以上,反映了當前中國農村中空巢老人的問題十分嚴重,年輕人口多外出打工,老齡人口留在村內務農的現象非常突出;(2)受訪者的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小學和初中的教育水平,這也和老齡人口在受訪者中所占比例較高有關;(3)受訪者年收入高于8000元的比例較高,其中有86%的受訪者表示,除了糧食種植的收入以外,全年收入中有一大部分來自外出打工的收入,這也反映出當前本區(qū)域中以單純開展農業(yè)生產的農戶已經較少,多數農戶在以農戶的生計方式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此外,有關受訪者農業(yè)生產情況的統計結果顯示,有57%的受訪者擁有的耕地面積為0.13~0.27 hm2,24%的受訪者擁有耕地0.33~0.6 hm2,只有兩戶農民耕作0.67 hm2以上的農田,另外還有9戶受訪者沒有農田或農田面積只有0.07 hm2左右。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絕大部分為旱地,因此受到地形、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該地區(qū)的農業(yè)純收入并不高。此外,有45%的受訪者表示家中還有林地,主要種植楊樹、泡桐、核桃等。約有17%的農戶雖然擁有的林地面積較小,但是在農田的地邊或田地中穿插種植林木,另有38%的農戶表示雖然沒有林地,但是還種植了其他經濟作物,如棉花、小米等。

2.2受訪者對農業(yè)景觀功能及其服務的認知水平

為了幫助受訪者理解農業(yè)景觀功能與服務的含義,調查人員首先向受訪者解釋了農業(yè)景觀的概念,之后又從“您認為發(fā)展農業(yè)或從事農業(yè)生產能夠為您帶來什么好處?”這一問題入手,向受訪者解釋農業(yè)景觀的功能及其服務。由于這一問題屬于多項選擇,因此以受訪者對農業(yè)景觀的某種功能和服務的選擇次數來反映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能力。

最終的統計結果顯示(表2),受訪者普遍都認為農業(yè)景觀首先能夠為他們帶來經濟收入,而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87人,占總人數的61%)單獨選擇這一項服務,認為發(fā)展農業(yè)的好處只有一個,即帶來經濟收入。另外,有5位受訪者單獨選擇了農業(yè)景觀的生產功能,認為農業(yè)景觀主要能夠為他們提供農林產品。相比之下,能夠對農業(yè)景觀的其他功能和服務具有認知能力的受訪者非常少。

表2 受訪者對農業(yè)景觀功能和服務的認知

2.3受訪者對未來農業(yè)景觀的管理與發(fā)展意愿

本研究對受訪者進行農業(yè)景觀管理與發(fā)展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表3),有42%的受訪者表示不愿意改變目前的發(fā)展狀態(tài),他們認為受到水資源短缺、年齡增長、缺少多余勞動力等條件的限制,仍然愿意依照目前的生產經營方式來進行農業(yè)生產和管理。有58%的受訪者愿意進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包括將農田改造成果園或蔬菜大棚、將農田改變?yōu)榧倚箴B(yǎng)殖場或是退耕還林等,還有受訪者表示想經營農家樂,發(fā)展農業(yè)生態(tài)旅游。究其原因,有86%的受訪者想通過改變土地利用方式來增加經濟收入,僅有12%的受訪者表示之所以想改變土地利用方式是想要提高環(huán)境質量或是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前景。

表3 受訪者對未來農業(yè)景觀的管理與發(fā)展意愿

此外,筆者還專門針對參與退耕還林的農戶進行了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本次調查中共有52戶家庭參與了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工程,其中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參加退耕還林的原因主要是可以獲得經濟補償,其余的受訪者是由于缺少勞動力、農田地塊小并且距離遠等因素而參加了退耕還林。另外還有一些受訪者在他們的農田中進行了多種經營如種植人工林,或油菜、芝麻等作物,經過調查得知這些受訪者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和自家使用,并不是為了改善環(huán)境或是感覺美觀等用途而種植。

3 討論與結論

中國的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歷經了由單個農戶的個體經營到20世紀60年代的土地集體化,以及80年代的生產承包責任制的變革過程。在中國,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戶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產單元,農戶對發(fā)展問題的認識、發(fā)展的期望和發(fā)展能力,在農區(qū)發(fā)展中具有特殊意義[15]。因此,從農戶對景觀認知水平的角度,探討有關農業(yè)及農業(yè)景觀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受訪者雖然能夠認識到農業(yè)景觀的經濟和生產功能及其服務,然而對于生境、調節(jié)、文化等其他景觀功能和服務卻沒有充分認知。與此同時,大多數受訪農戶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經濟補償,他們并不愿意參與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工程。以上的研究結果均充分說明,當前大多數的農戶并沒有意識到農業(yè)景觀帶給他們的社會-生態(tài)服務,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農戶所采用的景觀管理方式是不斷擴大農田面積等高強度耕作方式,而并沒有認識到社會、經濟、生態(tài)三效合一的農業(yè)景觀才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和發(fā)展保障。由于受到政府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激勵與刺激,農戶才愿意加入到了退耕還林的生態(tài)工程中來,體現了政府的決策及相關政策能夠對農戶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并進而影響了景觀的結構、組成及生態(tài)過程。

當前中國的農村被形象的比喻為“空心村”,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涌入到城市打工,而在農村中留下老人和兒童進行農業(yè)生產。這樣的社會現實和經濟發(fā)展條件決定了中國農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無法單純依靠農戶自身來主動的改變,而是需要發(fā)揮政府的管理作用,依靠政府制定相關決策來帶動農戶參與到農業(yè)的改革發(fā)展中來。而已有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依據農戶對農業(yè)景觀的認知水平以及未來發(fā)展需求而制定的管理決策,有助于恢復與重建農業(yè)景觀中的社會-生態(tài)的功能與服務,從而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農業(yè)景觀的有效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7,16-17]。

在國家倡導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的今天,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需要依靠生態(tài)學的思想進行指導,而開展對農業(yè)景觀及其功能與服務的研究,能夠為相關農業(yè)政策的制定并促使農戶對農業(yè)經營方式的改變提供有利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研究結果顯示,日益凸顯的人地關系矛盾加劇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和渴望,農田地邊甚至溝渠及林地中都被種植了糧食作物。而約占半數的受訪農戶表示,寧愿邊打工邊種糧,不愿意改變原有的農業(yè)經營方式。筆者認為這主要還是與農戶對農業(yè)景觀的多種功能和服務,尤其是社會-生態(tài)的功能和服務的認知水平較低、農業(yè)經營技術落后、政府幫扶政策不到位等多種原因所導致的,而這也為將來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生態(tài)農業(yè)政策的制定與推行制造了明顯障礙。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研究區(qū)依舊處于受經濟因素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影響的人地關系發(fā)展階段[18]。受訪農戶對農業(yè)景觀的多功能性及其派生的服務的認知處于較低的水平,無法從農業(yè)或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設想和設定將來的發(fā)展目標。今后,政府應加大對生態(tài)農業(yè)政策的宣傳與推行力度,幫助農民真正理解并實際推進相關農業(yè)和環(huán)境政策??茖W工作者應進一步開展對農戶發(fā)展意愿與景觀管理、政府決策與農戶發(fā)展意愿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為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最終構建社會、經濟、生態(tài)三效合一的可持續(xù)農業(yè)景觀提供研究依據。

[1]Bohnet I C,Roebeling P C,Williams K J,et al.Landscapes Toolkit: anintegratedmodelingframeworktoassiststakeholdersin exploringoptionsforsustainablelandscapedevelopment[J]. Landscape Ecology,2011,26(8):1179-1198.

[2]Duff G,Garnett D,Jacklyn P,et al.A collaborative design to adaptively manage for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n north Australia: lessonsfromadecadeofcooperativeresearch[J].Landscape Ecology,2009,24(8):1135-1143.

[3]Musacchio L R.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onal landscap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designed landscapes and the six Es of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J].Landscape Ecology,2009,24:993-1013.

[4]de Groot R.Function-analysis and valuation as a tool to assess land use conflicts in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5(3):175-186.

[5]彭建,呂慧玲,劉炎序,等.國內外多功能景觀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球科學進展,2015,30(4):465-476.

[6]Stallman H R,James Jr H S.Determinants affecting farmers’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to control pes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5,117:182-192.

[7]Steingrover E G,Geertsema W,van Wingerden W K.Designing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for natural pest control: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the Hoeksche Waard(The Netherlands)[J].Landscape Ecology,2010,25:825-838.

[8]Smith H F,Sullivan C A.Ecosystem services with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Farmers’percep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4,98:72-80.

[9]Areal F J,Riesgo L.Farmers’views on the future of olive farming inAndalusia,Spain[J].Land Use Policy,2014,36:543-553.

[10]Broch S W,Strange N,Jacobsen J B,et al.Farmers’willingness to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ffects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13,92:78-86.

[11]Pfeifer C,Sonneveld M P W,Stoorvogel J J.Farmers’contribution to landscape services in the Netherlands under different r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2,111:96-105.

[12]Boissière M,Sheil D,Basuki I,et al.Can engaging local people’s interestsreduceforestdegradationinCentralVietnam?[J].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2009,18:2743-2757.

[13]KvakkestadV,R?rstadP K,Vatn A.Norwegianfarmers’perspectives o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ayments:Between productivism and cultural landscapes[J].Land Use Policy,2015,42: 83-92.

[14]Kupidura A,?uczewski M,Home R,et al.Public perceptions of rural landscapes in land consolidation procedures in Poland[J].Land Use Policy,2014,39:313-319.

[15]李小建,時慧娜.基于農戶視角的農區(qū)發(fā)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8(1):1-6.

[16]Murgue C,Therond O,Leenhardt D.Toward integrated water and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Participatory design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J].Land Use Policy,2015,45:52-63.

[17]Ruskule A,Nikodemus O,Kasparinskis R,et al.The perception of abandoned farmland by local people and experts:Landscape value and perspectives on future land us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3,115:49-61.

[18]呂拉昌,黃茹.人地關系認知路線圖[J].經濟地理,2013,33(8):5-9.

Farmers’Cognition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ffe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ang Qian1,2,Ding Shengyan1,2
(1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Ministry of Education,Kaifeng 475004,Henan,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local farmers’cognitions have effects on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from April to May in 2012 in Gongyi,He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interviewed local farmers could recognize the economic and productive functions and service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those interviewed local farmers had high cognitions on other functions and service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uch as ecological,cultural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42%interviewees affirmatively expressed their inclination for current situations,25%interviewees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Grain for Green Project”instead of growing crops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s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This indicated that economic interest w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farmers to do some changes on agricultural landscape.Therefore,more deeply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gri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farmers’developmental intension and government’s decision needed to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Landscape;Cognition Ability;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Intens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P9;S-9

A論文編號:cjas16040034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河中下游典型地區(qū)農業(yè)景觀異質性和生態(tài)系統功能調控研究”(41071118);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高強度耕作農業(yè)區(qū)多功能景觀的模擬構建研究”(16A170008)。

湯茜,女,1982年出生,江蘇連云港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農業(yè)景觀的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通信地址:475004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金明校區(qū)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E-mail:tangqian_rubia@163.com。

丁圣彥,男,1963年出生,河南商丘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景觀生態(tài)學與植被生態(tài)學的研究。通信地址:475004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金明校區(qū)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E-mail:syding@henu.edu.cn。

2016-03-31,

2016-06-24。

猜你喜歡
受訪者農戶景觀
今天,你休閑了嗎?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景觀別墅
現代裝飾(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時代郵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火山塑造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糧食日 訪農戶
黎平县| 武乡县| 巢湖市| 泰顺县| 津南区| 三门峡市| 民和| 清镇市| 行唐县| 慈溪市| 邹平县| 临桂县| 师宗县| 榆中县| 牟定县| 普兰县| 六盘水市| 庄浪县| 吕梁市| 洛隆县| 灵山县| 莲花县| 阿合奇县| 巴东县| 顺平县| 开阳县| 友谊县| 云龙县| 金寨县| 维西| 南安市| 尼玛县| 杭锦后旗| 钦州市| 阿坝县| 五家渠市| 汾阳市| 鲜城| 改则县| 肇庆市|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