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
出于對書法藝術的酷愛,我曾師從名家,系統(tǒng)地研習過書法藝術。我深刻地認識到,習書練字不僅能繼承和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是一項不可多得的健身運動。
書法的養(yǎng)生功效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南宋大詩人、書法家陸游視書法為“良藥”;康熙皇帝說“寬懷只有數(shù)行字”;毛澤東一直以練習書法作為“養(yǎng)神健腦的健身方法”;著名書法家舒同曾深有體會地說:“經常寫字,氣血通暢,精力旺盛,疾病也少?!?/p>
在我國古今書法家中,長壽者不勝枚舉,漢朝的鐘繇,晉朝的王羲之,均逾古稀。唐代的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元朝的黃縉、王惲、王馨,明代的董其昌、沈周、文征明,清代的劉墉、梁同書、阮元等都活到了八旬以上,文征明享年90歲,阮元竟活到103歲。據(jù)有關資料考證,歷代帝王中,80歲以上的只有4人,南朝梁武帝蕭衍86歲,唐朝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清朝乾隆皇帝89歲。他們長壽的秘訣就是擅長書法,而且造詣頗深。現(xiàn)代書法家中,高壽者更是比比皆是。趙樸初、董壽平、蕭嫻、于安瀾、啟功等都享年90歲以上,武中奇則以99歲壽終。毛澤東一生喜愛書法,自成一體,盡管幾十年戎馬倥傯,日理萬機,但仍享年83歲。革命老前輩董必武、朱德也十分喜愛書法,工作之余常習書寫字,兩人都活到了90歲。
習書為什么能健身養(yǎng)生呢?千百年來,人們從醫(yī)學、心理學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許多令人信服的結論。
書氣相通。寫字時頭正、肩松、身直、臂展、足安,執(zhí)筆則指實、掌虛、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漸次過度到肩、肘、腕、掌,最后貫注到五指,運行于筆端。這個過程需要動靜結合、剛柔相濟、虛實相間,用力有輕重之別,運筆有快慢之分。有如打太極拳、練氣功,通融全身氣血,調和身體機能,鍛煉關節(jié)肌肉,平衡神經系統(tǒng),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可以說練字就在練氣功,書氣相通。這是習書健體、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神情俱興。書法講求精、氣、神,因此,人們在揮毫潑墨時,首先要精神飽滿,凝神貫氣,摒除雜念,將思想和心情融入到文字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將心中的豪情壯志書于筆端,從而使寫出來的字靈動、充滿精神才情,書家也得到美的享受。經常寫字,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理,凈化人的心靈,有藥物不可替代的醫(yī)療效果。這是習書健體、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二。
修身養(yǎng)性。古代,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品評,不僅看書法的藝術價值,更重視書家的個人品德。一個書法家心懷坦蕩,德行高尚,不僅健康長壽,而且他的字也備受后人推崇。千百年來,人們喜愛、臨摹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鄭板橋的貼,我想與他們一身正氣、情系百姓,有美好的品德不無關系??鬃诱f“大德必得其壽”。101歲的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也提出:“養(yǎng)生之道,重在養(yǎng)神;養(yǎng)神之要,重在養(yǎng)德。德行不全,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币虼?,書法家修身習書,自然延年益壽。同時書家為了豐富創(chuàng)作內容,必然要學習和背誦大量的詩詞歌賦、格言聯(lián)語,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而且還能使大腦得到很好的鍛煉,陶冶自己的情操,豁達自己的胸懷,有利于健康長壽。這是習書健體、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三。
實踐證明,習書練字身性俱養(yǎng),內外兼修,它是人們超然物外的修煉和提高心智的運動,也是人們去浮躁、育靜氣的最佳手段。人們在選擇健身養(yǎng)生運動時,也不妨潑墨揮毫,在翰墨飄香中修身養(yǎng)性,愉悅身心,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