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幸福研究的方法論分析

2016-10-20 19:05楊偉榮張方玉

楊偉榮 張方玉

摘 要:波蘭哲學家亞當·沙夫提出的“肯定的”與“否定的”幸福研究方法曾為學者們研究幸福提供重要理路,幸福與不幸也成為個人幸福探究的重要向度和尺標。馬克思既從“幸?!钡目隙ǚ矫娉霭l(fā)闡釋幸福,也從“幸福”的否定方面“不幸”出發(fā)來追求、實現(xiàn)幸福,這為從事個人幸福思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視角和思路。針對瞿秋白幸福研究的方法論戰(zhàn)現(xiàn)象,以“疏離”為現(xiàn)實出發(fā)點,以疏離的“意識性轉(zhuǎn)化”為實現(xiàn)路徑,成為瞿秋白與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幸福研究的重要方法借鑒和理論依據(jù)。這不僅為全面認識諸家幸福思想提供導向,也為科學理解馬克思主義幸福理論樹立支桿,更為推進瞿秋白幸福思想研究——這一瞿秋白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趨勢的理論新探索和再創(chuàng)新確立現(xiàn)實存在性和發(fā)展前瞻性的意義。

關鍵詞:肯定與充分;否定與必要;瞿秋白幸福思想;疏離;意識性轉(zhuǎn)化

中圖分類號: B02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6)05-0035-06

對于“什么是幸福”,每個人都覺得能夠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要做出一個彼此共通的答復就變得極其困難。同樣的,就寫文章來討論這個問題,不單是困難的,而且是危險的。因為從某種科學的角度來看、從對人類所提出的意義來說,幸福問題雖然足夠吸引人,但卻因為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而極易把探討者引入迷途與困惑。因此,波蘭哲學家亞當·沙夫說:“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把分析問題的出發(fā)點和達到這種分析所通過的角度,好好地規(guī)定一下?!盵1]談論瞿秋白的幸福當然也不例外。在合理引證瞿秋白幸福存在的前提中,必須要好好整理一下這些“規(guī)定”與“條件”。因為接觸幸福問題的方式多樣,觀點自然不同。規(guī)定角度與方法是用科學的幸福理論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尋求幸福的重要前提。亞當·沙夫就依據(jù)研究的“出發(fā)點”(departure),將人類探討幸福的方法概括為“肯定的”(the positive approach)與“否定的”(the negative approach)兩種[2]。然而對這種觀點表述也頗有一些異議。因為就保證個人的實際幸福研究而言,無論哪一方面都是不夠的,如何實現(xiàn)辨證的方法論意義是關鍵。

一、“肯定”意義與“充分”條件

縱觀中西方的幸福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在幸福進入科學的視野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對幸福內(nèi)涵的把握和幸福路徑的追尋是通過“形而上”的探索來完成的。即從正面的角度來討論問題,規(guī)定一個幸福的個人的主觀狀態(tài)所應有的種種因素,規(guī)定享有哪些利益的總和才可以算是幸福。

西方的幸福思想發(fā)端于古希臘羅馬時期。現(xiàn)在看來,可以就觀點、依據(jù)、方法等的不同將當時思想家們分為不同門派,其中以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就是從正面角度、“肯定”意義上研究的典型。赫拉克利特就指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理想幸福生活,人的精神快樂高于肉體快樂。其名言:“如果幸福在于肉體的快感,那么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也是幸福的?!盵3]這鮮明地表達了他自己的幸福立場和幸福觀點。赫拉克利特顯然不覺得單純的感官快樂就是幸福感受,他從正面意義上定義了自己對精神快樂的解釋。對于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而言,他們的幸福觀在理論上有明顯的承接關系。他們一致反對把感官的享受當作幸福的觀點,他們更從正面角度和肯定意義上分析了何謂幸福、何謂幸福的人。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的著名命題。他主張,只有道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道德是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的必然的和基本的條件,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他們公正、正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那么,他們就是幸福的人[4]。柏拉圖在《高爾吉亞篇》和《理想國》中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幸福思想。在《高爾吉亞篇》中柏拉圖寫道:“一個供所有的人當作奴隸驅(qū)使的人怎么能稱得上是幸福?每個正確地生活的人,都應該允許自己的各種欲望能夠盡可能地大,而不要去抑制它們,……這正是出自于本能的和值得贊美的事情?!盵5]柏拉圖還將幸??闯梢环N和諧的狀態(tài),他在《理想國》中完整地描繪了他對“完人”的形象,并稱這種人是完整的、適度的、和諧的、幸福的人??梢姡乩瓐D為人們鑄造了一個關于幸福的“模板”,看著這個模板就可以判斷自己、他人是幸福還是不幸,以及幸?;虿恍业某潭热绾?。之后的亞里士多德在繼承以往倫理思想基礎上,對幸福做出了不同于兩位老師的定義和理解。亞里士多德將幸福定義為:“合于德行的現(xiàn)實活動?!盵6]亞里士多德遵循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把美德、至善看作與幸福同質(zhì)意義的概念倫理,但具體的理解和解釋卻出現(xiàn)了差異:亞里士多德以為,在德性與善之后必須要進行現(xiàn)實的活動,這才是幸福。他認為,一個人雖然具有善的品質(zhì),但是如果這種善的品質(zhì)不能產(chǎn)生善的效果,那么就不能稱之為幸福。在這里已經(jīng)依稀有了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中“實踐幸?!?、“物質(zhì)幸福與精神幸福關系”、“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關系”等概念的影子。與西方相比,中國幸福思想的發(fā)展與其說是按時間的順序性開展,不如說是按空間的深入性開展。因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幸福觀遠在先秦甚至是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提出來了,在以后的時期里,人們只是把這些觀點和思想加以發(fā)揮使之更為深刻、更具理論形態(tài)。總體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孔子的“孔顏之樂”——德性幸福、孟子的“君子之樂”——心性幸福、荀子德性幸福與功利幸福雙峰并峙的“兩得”幸福原則、莊子“至樂無樂”的終極幸福境界、佛家“涅槃凈土”的超然幸福[7]等。

毫無疑問,這些幸福思想都從“肯定的”意義上提出或回答了“什么是幸福”、“個人在什么時候或什么狀態(tài)下是幸福的”等問題。這種“肯定”意義上的幸福研究實質(zhì)在于揭示幸福的普遍本性和幸福本身所蘊含的“穩(wěn)定內(nèi)容”,以確立人們對幸福理解的通約性和相對確定性。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盡管美德多種多樣,但至少它們?nèi)季哂心撤N共同的性質(zhì)而使它們成為美德”。幸福也具有相似的屬性,因為如果想要認識一個特定的對象,對這一對象進行種種最起碼的條件分析是必要的,人們在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一般也總會首先從對這個問題下定義開始[1]15。因為就用語本身來講,正面定義的不確定性會引起語義的混亂,甚至會產(chǎn)生相反的意義。這種所謂的“起碼條件”分析和“正面定義”肯定其實就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充分條件分析。亞當·沙夫自己也說過:“如果我們清楚地估計到問題所包含的主觀主義方面,而且如果能夠避免由這個提的不恰當?shù)膯栴}所引起的神秘化,那么,關于幸福的所必要的充分條件的研究,也會對于對個人的認識提供一些有益的因素。”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幸?!迸c“不幸”就是幸福的“肯定”意義與“否定”意義。而就幸福的本體論角度,“肯定”意義上的確定性、共同性研究,本身作為一種“充分”條件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著決定性的意義。因為,如果沒有了這種充分條件的支撐,幸福就會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絕對不確定性存在,對于絕對不確定性存在的事物在一定意義上就失去了研究的價值性和現(xiàn)實性。這可能就是亞當·沙夫所謂對個人認識的“有益因素”指向。

但就亞當·沙夫個人看來,他對“肯定”意義的研究方法基本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這與他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他是基于反思和批判蘇聯(lián)時期斯大林主義和單一社會主義模式,反對“國家將同一的幸福模式強加給每一個人”,而主張從“否定”意義上探究幸福的[2]154。拋開這種個人和社會的特殊性, 從“否定”意義與“必要”條件的方法論角度講,亞當·沙夫并不是第一個,更不是唯一一個。它像“肯定”意義和“充分”條件方法一樣,有著漫長的發(fā)展歷史,只不過是在亞當·沙夫那里得到了這一層面上的綜合概括和理性解釋。

二、“否定”意義與“必要”條件

古往今來,痛苦與快樂、幸福與不幸的關系問題一直被倫理學家們所關注。有的認為,痛苦與快樂完全對立,痛苦中不能有快樂,快樂的時候不會有痛苦。也有人認為,幸福與不幸不可分割,離開了不幸就不會有幸福,沒有了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其中自然有正面向度的闡述,但也不乏反面角度的論證,即尋找那些與個人幸福相對的因素以及消除這些因素的方法。

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shù)男腋K枷刖驼J為,幸福是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但他們對于快樂和痛苦的解釋有些過于感官的意味。法國哲學家盧梭立足于人性論的倫理觀,通過對人的自愛心、憐憫心和愛人心的考察,提出“痛苦并非與人的幸福無緣”。盧梭指出,痛苦可以幫助人們解除欲念所帶來的苦惱、嫉妒和仇恨,正確認識和處理痛苦與快樂的關系,能使人心靈上獲得安寧,從而獲得幸福。盧梭還認為,有些人只想獲得幸福而不愿意經(jīng)受痛苦,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絕對的幸?!迸c“絕對的痛苦”在人生中都是混雜在一起的,如果誰要想免除痛苦,就等于叫自己舍棄生命。只有經(jīng)歷過痛苦的人,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人人都有幸福與痛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衡量的標準就是“痛苦少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了”[8]。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同樣也認為,人生就像一架擺動于痛苦與無聊之間的鐘擺,沒有真正的幸??裳?,如果說幸福,那也僅僅是在于痛苦的減少[9]。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盧梭還是叔本華,在強調(diào)幸福的“否定”意義時都過于消極,甚至于悲觀。盧梭把痛苦當成一種“精神調(diào)節(jié)器”,固然可以給處于痛苦中的人們一種安慰,但他要人們在忍受中不求斗爭,在痛苦中不求幸福,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取,正如他所說:“由于我們力圖增加我們的幸福,才使我們的幸福變成了痛苦。”這種思想對于廣大處于壓迫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權(quán)利爭取具有明顯的消極作用。“否定”絕不等于消極: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的王燕研究員曾就亞當·沙夫文獻中的方法論名稱翻譯問題做出解釋,“the positive approach”和“the negative approach”就翻譯角度來講的確也可以翻譯為“積極的”和“消極的”,但這種表達嚴重違背了原作者的哲學思想和意愿表達[2]。因為“消極”一詞無法表達此種方法論內(nèi)蘊的革命性和積極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否定觀中講,“否定”是促使事物發(fā)展的革命的力量。就這個意義上講,“否定”是積極的而絕非消極的。所以消極意義上的幸福觀絕不是人們獲得幸福的科學方法。

相反,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就曾指出:“沒有任何存在的東西屬純粹不雜的,一切事物都由對立面組成,沒有任何痛苦是不帶對立面的,也沒有任何快樂是獨立存在的。正因為如此,所以疲勞才使我們在休息時感到歡樂,分離又是在我們相逢時所以感到愉快的原因”[10]。由此不難看出,在布魯諾看來,快樂與痛苦、幸福與不幸,他們之間不僅僅是對立的,而且是“在一定場合匯合而一”。而布魯諾強調(diào)的痛苦中有快樂,快樂中有痛苦的辯證思想,目的在于激勵世人向黑暗的宗教勢力進行堅決的斗爭?!叭藗冎挥邪菏紫蚯埃岩磺型纯嗯c不幸踩在腳下,才能真正作為一個人存在于世界上?!辈剪斨Z幸福與痛苦不可分割的觀點告訴人們,現(xiàn)世中不僅有痛苦與不幸,同樣也存在幸福與快樂,只要人們奮起斗爭,不向厄運屈服,就能充分享受到自由和幸福。這在某種程度上與馬克思的幸福思想存在某種契合。馬克思主義對于民族壓迫、宗教和種族迫害、婦女在社會上的不可靠地位、經(jīng)濟剝削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研究的。它向人們指出了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擺脫這樣或那樣地壓迫著他們、這樣或那樣使他們成為不幸的狀況。它告訴人們可以過上一種更好的生活,而且是一種更幸福的生活,它向人們指出爭取這種生活的手段,并把他們組織起來,為反對那些阻礙他們的幸福生活的東西而斗爭。人們要在苦難中奮斗,在奮斗中求得幸福。“這是一種政治理論,但其中同樣也包括著一種道德理論,一種人道主義和一種幸福理論”[1]16。只不過這是一種特殊的幸福理論,因為它涉及個人幸福的社會條件,它存在著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即如果不可能使任何人保證別人的完全的幸?!驗檫@種幸福同樣也取決于特定的個人——那么,相反,為一切人創(chuàng)造條件這件事,卻是可能和必要的。這里說的“必要”即為“必要”條件及其“否定”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

大家必須要知道,為了爭取自由和幸福的權(quán)利而斗爭,為了消除痛苦和不幸之障礙而奮斗,這并不等于完全意義上的說,僅僅消除了這些阻礙和條件,就自然而然地獲得了幸福。因為這里存在著一個形式邏輯上的“必要”條件的問題,即:有了條件“P”,未必就能有幸福的結(jié)果“Q”;但如果沒有條件“P”,就一定不會有幸福的結(jié)果“Q”。換言之,有了這個條件確實并不足以使個人成為幸福,但是如果缺少了這個條件,就足以使個人得不到幸福。當然,一個基于“必要”條件意義上的“否定”的答案,在嚴格意義上來說,至少不能算是一個確切的答案,指出研究的某種方法徒勞、某種方法更為有益,至少也不能算是一個研究的成果。但是,如果現(xiàn)實中我們用“充分”條件意義上的“肯定”方法研究幸福時,總是得到一個反面的結(jié)果。反之,用“必要”條件意義上的“否定”方法卻能得出某些正面的結(jié)果,那這一方法論研究就變得有意義且有價值。另外,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的確是從“必要”條件的這一反面角度來研究個人與社會幸福問題的,他揭露哪些是對幸福生活的阻礙,并且提供消除這些阻礙的方法和手段。這在很大意義上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正面的積極結(jié)果,因為,這一結(jié)果較之“肯定”方法側(cè)重于思辨層次和理性概念而言,更顯真實、明智與迫切。

三、瞿秋白的幸福探究

(一)方法“論戰(zhàn)”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學者們對瞿秋白的生平事跡、文本論著、思想理論等各方面進行了開掘生長點式的積極研究,而瞿秋白生平500多萬字的譯著也使得學者們在思想理論方面的建樹一度成為瞿秋白研究的核心和重點。瞿秋白的文學理論、文藝理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貢獻是瞿秋白思想的主要部分,其他思想研究都與此緊密相連,只是涉及的敘述方式和理論范圍不同而已。所有這些研究當然都非常有益于加深對瞿秋白思想演化的認識和理解,但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作為一種潛在的驅(qū)動力會時刻地內(nèi)在要求學者們繼續(xù)推進和深化瞿秋白的研究,這樣,自然也就需要尋找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以實現(xiàn)新的突破。瞿秋白幸福思想的研究就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然而,可能在人們的研究視野中,“歷史唯物論”的意味過于強烈,以致于“辯證唯物論”的氛圍稍顯平淡,從而導致對瞿秋白“二元人格”、“骷髏鬼話”、“悲劇人生”等議述充斥學界,作為“時代活潑稚兒”的一面只是偶有提及,而瞿秋白的幸福思想恰恰需要在這種相互對比中體現(xiàn),兩者是互生共存、不可割裂的。所以,幸與不幸、肯定與否定、正面與反面的“對立”研究方法成為影響瞿秋白幸福探究“論戰(zhàn)”的重要“戰(zhàn)術(shù)”。

隨著學界關于瞿秋白與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逐漸系統(tǒng)化并成為一種趨勢,主線意義上的系統(tǒng)化研究應該有相關著作相繼問世,而目前的成果卻大都以論文形式呈現(xiàn),顯然系統(tǒng)化程度并不夠高。而且,瞿秋白與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應該在時代化、大眾化基礎上不斷拓展研究空間。所以這種系統(tǒng)化其實并不完善,這一趨勢尚需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眾所周知,馬克思擁有科學全面且極具實踐意義的幸福理論,而瞿秋白作為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代表,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轉(zhuǎn)變也深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幸福思想作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自然不容忽視。因此,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幸福觀中國化方面的研究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拓展層面和拓展空間自然應當成為此研究大勢之所趨。對瞿秋白幸福思想的探究作為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意義和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但是,首先就瞿秋白有無幸??裳赃@第一層意義上來講,學界和相關平臺的相關意見就頗具爭議。不少人認為,瞿秋白一生疏離感極其強烈,與其著作《多余的話》相關的一系列文獻論著都持相似觀點,甚至有的文章更提出“瞿秋白的一生是因為疏離而導致帶有悲劇性色彩的痛苦的一生”的觀點。在這里并不否定文學和史學領域?qū)那锇紫嚓P文獻的研究及其成果,只是正如布魯諾所說:“沒有任何存在的東西屬純粹不雜的,一切事物都由對立面組成,沒有任何痛苦是不帶對立面的?!彼?,疏離感與幸福感并非就截然對立、不可共存,瞿秋白帶有悲劇的人生依然有幸福理論和思想的萌生和發(fā)展,只是相比來說,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會稍有不同而已。其次,就瞿秋白思考幸福的“方法”這第二層意義上來講,見解也是各不相同。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王燕研究員曾在《論馬克思“否定的幸福觀”及其實踐智慧——以亞當·沙夫的幸福方法論為視角》一文當中以馬克思的“否定幸福觀”為例,就幸福的方法論研究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眾所周知,關于馬克思幸福觀的考察和解讀維度著重體現(xiàn)在:物質(zhì)幸福與精神幸福、個人幸福與集體(社會、階級)幸福、勞動(實踐、創(chuàng)造)與幸福、奉獻(自我實現(xiàn))與幸福、異化與幸福、人的需要與幸福、自由(解放)與幸福等正面角度和肯定意義分析上[11]。波蘭哲學家亞當·沙夫另辟蹊徑,基于馬克思研究幸福的“方法”,提出一種馬克思主義的“否定的幸福觀”,這是基于反面角度和“必要”條件分析的理解。因此,瞿秋白幸福思想研究的出發(fā)點和實現(xiàn)路徑也由此顯現(xiàn),即“疏離”和疏離的“意識性轉(zhuǎn)化”。

(二)“追求幸福的人”與“幸福的人”

單純就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這一特殊群體而言,“疏離”可以說是一個被放大了的標簽式的符號象征。但可喜的是,從象牙塔里的坐而論道到走向民間,從旁觀百姓疾苦到與人民共命運、追求人民的解放與幸?!絹碓蕉嗟闹R分子在不斷縮短著自我與社會、大眾的那種麻木與疏離,并表現(xiàn)出日益強烈的親近與認同,這自民國近代已始。他們以邊緣化的立場環(huán)顧時代的變幻與人性的復雜,對理想表現(xiàn)出獨具一格的內(nèi)斂、懷疑與批判[12]。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一位,卻又是特殊的一位,社會壓抑下的疏遠與背離,否定和疏離中的堅守、反抗與奮爭是其獨特的精神特征。瞿秋白的一生的確被疏離意識所包圍,一生都在“潛伏的紳士意識、中國式的士大夫意識,以及后來蛻變出來的小資產(chǎn)階級和市儈式的意識”與“無產(chǎn)階級的宇宙觀和人生觀”[13]的馬克思主義之間掙扎。然而如果沒有這種疏離與掙扎,或許人們早已經(jīng)將他遺忘。名家梁實秋和瞿秋白同一個時代,經(jīng)歷也頗為相似,可幸福存在卻是兩個向度,梁實秋先生無論抗戰(zhàn)還是和平時期都專注自己的“純文學”創(chuàng)作,后來的確也成就很高,瞿秋白同樣知道自己身軀內(nèi)所含的文化價值,他或許也可以理所當然地到書齋里去實現(xiàn)這種價值,享受其中“悠然傾述”、“怡然自得”式的文人自有的理想境界與精神追求,這當然是一種“幸福”。但顯然那不屬于瞿秋白,瞿秋白是這樣一個——情急可以用菜刀去救國救民,甚至不顧“疏離的撕裂之痛”連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撲上去的人。他敢于在自己《兒時》、《骷髏雜記·序》、《多余的話》等著作中直視、坦承并反抗疏離,他的幸福是要在為“共產(chǎn)主義人間化”的構(gòu)想和“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的追求和付出中實現(xiàn),而絕非偏居一隅、安然自樂的書齋。面對自身的境遇與社會的現(xiàn)實,瞿秋白早就已經(jīng)領會共產(chǎn)主義理想與人民幸福絕非唾手可得,必須為之努力奮斗。他情愿為此做出不惜一切的犧牲。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我們的事業(yè)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能使最多人得到幸福的人物,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們帶來幸福的人,經(jīng)驗贊揚他們?yōu)樽钚腋5娜恕盵14]。我們或許可以直言瞿秋白自己不是一個“追求幸福的人”,因為就連他自己也從未坦陳自己多幸福。但毫無疑問,瞿秋白是一個“幸福的人”,他思考幸福、認識幸福、追求幸福的理論和思想值得幸福贊揚。

(三)“疏離”型幸福

這種“疏離”型幸福首先是一種幸福屬性,其次是一種幸福的實踐方式。對于幸福的屬性,它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不與濁流同流合污”的超然于世的情懷與姿態(tài),將個人幸福的獲得獨立于社會幸福之外,因此通常會遠離“惡世”與“俗人”,伴有“避世厭世”的情結(jié),隨之發(fā)生于主體無力改變世界又要追求精神自由的狀況下,有些類似于莊子“安命無為”的逍遙游狀態(tài)。歷史稱其為“追求幸福的人”。對于幸福的實踐方式,它的表現(xiàn)早已不是一種世界觀上的疏離,而是一種方法論上的疏離。首先主體對這個社會有強烈的責任心,意識到個人幸福的實現(xiàn)必然依托于社會幸福的追求,因此決然不會隱于世外、向往超脫自在,但又由于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使實現(xiàn)幸福的道路坎坷不斷,在不斷受挫和不斷尋找實現(xiàn)路徑的過程當中巧妙地運用調(diào)節(jié)方式,將疏離情緒有意識地轉(zhuǎn)化為追逐動力或相應的催化元素,從而不斷走在實踐追求的道路上。這種幸福“包含主體對某種活動成就和對結(jié)果的合理性確信”,這種合理性確信是促使其將任何實踐方式幸福化的“原動力”,疏離只是其中的一種體現(xiàn)。經(jīng)驗贊揚他們?yōu)椤白钚腋5娜恕薄?/p>

具體到瞿秋白自身與其“疏離”幸福的轉(zhuǎn)變來說,前者是其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的無意識的“疏離”幸福,后者則是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過程中的有意識的“疏離”幸福。有無意識則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自身“疏離”屬性的態(tài)度變化:“無意識”體現(xiàn)在早期對自身與外界疏離情緒的被動聽任與無可把控;“有意識”則體現(xiàn)在接觸馬克思主義之后自身內(nèi)在“二元人格”相對疏離身份的主動性變通和意識性轉(zhuǎn)化。

而縱觀中國近三十年來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帶來的文化和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化幾乎等同于其他國家一百年的變化,隨著社會進入加速轉(zhuǎn)型期,各個領域內(nèi)均會出現(xiàn)許多不能完全調(diào)適的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面對著物質(zhì)文明的飛速發(fā)展,逐物拜金的狂瀾,人欲橫流和理性泯滅的現(xiàn)實,以及精神世界中的失落和空虛,每個人無不感到茫然和困惑。人生的幸福、快樂非但沒有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而增加,反倒是成比例失落,不絕于耳的“意義的失落”“活著沒意思”就是明證。人們原以為有錢就是幸福,有權(quán)就是幸福,但當這些東西得到之時卻是更多的煩惱、苦悶、空虛充滿之日。由此引發(fā)了與社會的疏離和與幸福的距離,整個社會存在著這種“斷裂”的趨勢,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也隨之開始出現(xiàn)偏差,人類物質(zhì)、精神活動及其產(chǎn)物已由實現(xiàn)幸福的條件轉(zhuǎn)變?yōu)橹?、統(tǒng)治人本身的異己的力量。當今時代想抱著遠離“惡世俗人”的姿態(tài),懷有“避世厭世”的情結(jié)如隱士一般超脫世外、安命無為是斷不可取、也絕無可能的,那么如何實現(xiàn)自身價值、追尋當世幸福呢?以“疏離”為出發(fā)點,以疏離的“意識性轉(zhuǎn)化”為實現(xiàn)路徑的瞿秋白幸福思想研究作為馬克思主義幸福理論中國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站在現(xiàn)實的高度對“幸福”問題進行更為深刻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據(jù)和瞻望前沿。

參考文獻:

[1][波蘭]A·沙夫.個人幸福的社會條件[J].丁象恭,譯.世界哲學,1962,(1):14.

[2]王燕.“幸福”的兩種研究方法——兼評亞當·沙夫的幸福方法論[J].道德與文明,2015,(5):150.

[3]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8.

[4]陳瑛.人生幸福論[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16,20.

[5][美]尼古拉斯·懷特.幸福簡史[M].楊百朋,郭之恩,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11.

[6][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出版社:14.

[7]張方玉.追尋君子的幸?!敶曈蛑械南惹厝寮倚腋S^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3.

[8]馮均科.西方幸福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245.

[9]任立,潘宇,等,編譯.叔本華文集——人生智慧[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7:120.

[10]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428.

[11]王燕.論馬克思“否定的幸福觀”及其實踐智慧——以亞當·沙夫的幸福方法論為視角[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2):12.

[12]宋小慶,梁麗萍.親近與疏離——中國近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4,(6):87.

[13]瞿秋白.多余的話[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4:13-14.

[14]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1985年8月12日)[G]//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

Abstract:“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happiness scholars who research methods philosopher Adam Schaff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 important Wa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and unfortunately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personal happiness and foot standard inquiry. Marx both from the “happiness” affirmations explain happiness, but also from “happiness” negative aspects “unfortunate” starting to pursue and achieve happiness, which provides the necessary perspectives and ideas to engage in personal Thought happiness. Methods for debate phenomenon bai happiness research, the “alienation” as a realistic starting point for alienated “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at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thod bai happy with their Chinese Marxist study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is not onl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home happy thought, but also for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theory to establish a benchmark of happiness, happiness is more advance bai Thought - bai and explore this new theory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the trend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stablished reality and develop forward-looking sense.

Key words: Recognition and full; negation and necessary; bai happy thought; alienation; 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

編輯:黃航

普格县| 云林县| 毕节市| 和静县| 静乐县| 乃东县| 治县。| 东辽县| 咸阳市| 浠水县| 寿阳县| 新乐市| 阜阳市| 麻栗坡县| 涡阳县| 宁蒗| 德清县| 察雅县| 苗栗县| 财经| 温泉县| 弥渡县| 岚皋县| 岐山县| 罗江县| 分宜县| 巴南区| 公主岭市| 仪征市| 沛县| 龙胜| 盐源县| 松滋市| 繁昌县| 玉溪市| 康定县| 福州市| 伊春市| 龙门县| 永川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