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高考不考,很多老師想體現自己的價值,于是想在信息學奧賽方面做出點成績。真正去輔導的時候才發(fā)現困難重重,學生基本上是零起點,教起來特別的費勁,特別是算法教學。算法是高中信息學奧賽教學課程中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算法的興趣,到底用怎樣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跟上我的教學思路,本文就這些問題結合我在實際教學中的探索和反思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信息學;奧賽輔導;感悟
【中圖分類號】 G6623.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8437(2016)01-0049-02
算法教學是高中奧賽教學課程中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我經常感到困惑和苦惱,為什么花費很多的時間備課,效果卻不理想,學生經常沉醉于自己的興趣角落。怎樣有效地讓學生圍繞我的教學思路轉,怎樣才能激發(fā)和激勵學生學習算法的興趣,到底用怎樣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等等,一直是我在算法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反思的問題。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反思,我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問題引入──案例分析學習——應用創(chuàng)新”的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在“問題引入模塊”通過問題將學生引入一定情境,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案例分析學習模塊”為了讓學生盡快地掌握“問題”所牽引的知識,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學會模仿和深入領會、理解問題,讓學生盡快地從實際案例中獲取知識和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皯脛?chuàng)新模塊”中讓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然后創(chuàng)新方法解決類似問題。學生可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使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1 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在計算機語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引入一定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
例如在學習用程序解決實際問題這個單元內容的時候,首先給學生演示一個“心理投影儀”的教學課件,讓學生自己來隨意猜測任意一個2位數,通過將這個2位數減去這個2位數的數字之和得到的數字所對應的圖形就是我預先顯示的圖形,即23-(2+3)=18所對應的圖形就是我預先展示的圖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他們覺得你老師很神奇。而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算法的問題,即任何一個2位數減去他們的數字之和都能被9整除的數學問題,所以課件當中就在9的倍數的數字對應的圖形當中選擇一致的圖案符號,其他都隨機打亂迷惑同學,但就是這個問題,我不急著給出答案,讓學生對此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思維活躍起來,并讓他們討論,去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逐步地推導出該問題的實質,從而為我開始講授算法解決問題起到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要圍繞某一課題創(chuàng)設有利于所學內容的情境,使學生能圍繞問題主動展開學習。例如在講到VB語言中的FOR循環(huán)語句時,可以基于以前學過的用IF-THEN和GOTO語句來講解。用兩種不同的語句來解決同一個問題,既比較了兩者的區(qū)別,又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加深對FOR循環(huán)語句的認識和理解,以達到結合運用、鞏固提高的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在我的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作用下,使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比如在講到賦值語句時,為了讓學生把賦值號“=”和等號區(qū)別開來,加深對賦值號和變量理解,讓學生思考把變量A、B值互換,要求學生能列出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上機調試。通過上機驗證,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正確答案。這時我對學生們編寫的程序加以適當指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再把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部列出來后讓學生自己來評價,歸納出什么時候是賦值號和什么時候是“等號”(條件表達式中)的區(qū)別,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變量理解的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范例學習與分析,挖掘學生可持續(xù)的探究能力
范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學知識的難度,保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范例來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例如,編程序求S=1+2+3+…+100問題,這是循環(huán)語句典型的求累加的問題。我先給出該問題的算法流程圖,通過讓學生填寫關鍵語句(i=0,s=0,i=i+1,s=s+i),進一步熟悉計數器、累加器,然后強化學生對范例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深入領會,并且讓學生對照算法編寫程序,通過一邊上機,一邊分析和討論,從模仿中體會用循環(huán)語句編程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比較明顯。
當學生解決上述問題后,我還引導學生解決其它的累加問題,如可以求100以內的奇數和、偶數和、各數的平方和等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討論與分析,學生會主動地對照范例來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他們通過歸納總結,從中找出累加問題的通項公式,即S=S+An(S=0),An再根據不同題目而定。范例中An=2i,在求奇數和中則為An=2i-1。然后可以通過兩個公式的分析確定循環(huán)變量,通過循環(huán)語句編出相應程序。這樣,學習了一個例題,卻學會了解決同類問題的方法,學生就可以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解決相關問題,從而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應用與創(chuàng)新,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當完成某一課題教學時,我會提出類似案例的問題讓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解決,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評價。同學間可以討論、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可在討論中使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我則可從中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自己去糾正錯誤或片面的認識。正如一位學生在總結交流中提到:“老師的啟發(fā)引起了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由一個個小問題學起,一邊學習一邊掌握,遇到困難向同學請教,并與大家一起討論,向同學介紹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吸取其他同學好的做法,了解了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p>
總之,通過上述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高效而充滿活力,使信息學奧賽教學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