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痹谡Z文課堂中教師就應該立足文本語言,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領學生在語言的世界里認識、感知、揣摩,學會言語表達的秘妙。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言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張世祿先生說過:“我們就應該認定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是注重于言語活動的教育……”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就滲透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與“口語教學”三大版塊之中,語文教學只有重視言語表達,才能回歸到語文的本色。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就該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帶領他們在一個個言語寶藏的文本中探尋語言文字中蘊藏著的豐富的“言語秘妙”。
一、誦讀語言,領略言語表達的韻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習得言語表達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在反復誦讀語言文字中,感受言語表達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中領悟言語表達的規(guī)律和特點。
《泉城》中寫道:“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在教學時,筆者以誦讀的方式,采用指名讀、分角色、比賽讀、配樂讀等方式帶領學生一遍遍地反復誦讀,學生讀著讀著,跌宕起伏感,強烈的對比感,自然地流露出來。相信此時對泉城泉水的千姿百態(tài),對蘊含的言語表達的魅力都已心領神會。
“形象多于理性”是語文的重要特點,“形入心通”是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對課文的感悟,主要依靠直覺、頓悟等感性認識的形式,不太需要動用邏輯思維進行煩瑣分析和“微言大義”的講解。感悟的主要途徑是讀這些語言文字,就要努力做到楊再隋教授所提倡的自讀自悟:“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的境界。把學生引入浮想聯(lián)翩、聲情并茂的讀書之境。
二、想象語言,感悟言語表達的意境
調動學生大膽地想象,就會讓語言鮮活起來,讓言語表達擁有了溫度,擁有了情感。因為想象是調動學生表象儲備,進行再造現(xiàn)象的過程,學生的腦中之“形”是作者眼見之“物象”,更是帶著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 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事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原型和語言,這樣,語言就鮮活起來,富有生命力。久而久之,沉淀內化,就為創(chuàng)新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支持,同時產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
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jù)兒童玩耍時的場面,結合自己的春游活動,仿寫幾類同學的活動場面。沒想到這些“小作家”還真的學以致用了。其中一段挺有意思的:我們本想在路旁的小樹林里休息,誰知這兒已是猴子的天下。大猴子,小猴子,伸手向游客要求施舍的,突然跳出搶走帽子的,東一群,西一群,嘰里呱啦地叫著。個個都在向我們展示它那張?zhí)倚蔚暮锬?,靈活瘦小的身軀透著一股機靈勁兒。也有一些小猴子專搶游客的物品,直到拿到了“贖金”才肯把東西還回來。
讀完這段,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孩子“抄”的水平?jīng)]話說了!當然不止于此,“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彼麄兿胂蟮摹爱a品”各具特色,不經(jīng)意間總會讓我們眼前一亮,而這不正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百花齊放嗎?你要永遠相信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
三、評價語言,內化言語表達的品質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只有當傳統(tǒng)的教師說教轉化為學生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的行為,言語教學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在語文課堂評價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多元化、立體式的評價形式,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和師生評中實現(xiàn)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學《生命的壯歌》中“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中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fā)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后爆裂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边@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自由地讀,然后指名一位學生讀,讀完后讓學生評價,學生開始只會說他讀得好,他讀得沒有感情,他哪個字讀錯了……
我這樣引導:“聽了他的朗讀,在速度、感情或其他方面有值得你欣賞或學習的,或者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者你還能讀得更好!”
學生思考了一會后,就有小手舉起來了。
A同學:我覺得他整體讀得比較好,但第一句速度不夠,不能反映當時情況的危急,我想試試。結果這位同學有聲有色地讀完了。
B同學:“我覺得這次他的速度是夠了,但第二句外層螞蟻那種勇敢堅強、舍身為人的壯烈場面、精神沒有通過語調表現(xiàn)出來,尤其是‘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應著重突出來?!本o接著B同學大聲地朗讀起來。
剛讀完,C同學又站了起來:“B同學,我挺佩服你的,聽完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外層螞蟻咬緊牙關,任憑大火的焚燒就是不放松,也仿佛聞到了那灼焦的氣味,我非常敬佩它們的精神,我心里為他們贊頌的同時還為他們惋惜,我也想來讀一讀……”
結果這位同學把剛才幾位同學的優(yōu)點加上自己的體會進行了朗讀,剛讀完,教室里響起了一片贊揚之聲,其他同學更是躍躍欲試,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關注言語表達的語速、語調、語音、感情的處理,學會了對語言進行不同角度的理解感知,也自然、透徹地理解了文本的語言內涵,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掌握了評價權,他們在揣摩和理解、推敲和比較中學會了思辨,學會了如何讓言語表達得更精妙。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文本言語的表達,離不開“真槍實彈的”的歷練。立足文本語言,習得言語表達的方法,是我們語文教學孜孜以求的目標。
作者簡介:成云菲,女,1987年生,江蘇省溧陽市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小學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