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章虎
體育教育本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分為普通體育教育和專門體育教育兩大類。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學性。體育課程標準指出:“要教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體育教育以教學為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或專門性輔導為主要形式,以身體練習和衛(wèi)生保健為主要手段。
體育教育觀念的轉變,應以終身體育觀為出發(fā)點,對體育教育的認識從低級走向高級,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體。下面談談幾個觀念的轉變:
一、觀念轉變一:認識觀
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yǎng)“學是為了用”的觀點,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chuàng)造的機會,充分發(fā)揮體育多功能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服務。
二、觀念轉變二:教師觀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在其他學科中,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fā)展,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師都要進修和培訓,學習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如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然而體育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卻很少有機會“充電”,通常一個大學本科畢業(yè)的體育教師,二十年前學習的知識至今還能完全勝任現代教學,這在知識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適應?其結果必然導致體育教育落后于現實。體育教師既是腦力勞動者又是體力勞動者,他們并不是社會世俗偏見認為的“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到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態(tài)度。教師除應注意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專業(yè)技能之外,更應該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和心理品質,從政治、道德、知識、能力、心理、審美等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發(fā)展和綜合提高,成為全能型、開拓型、創(chuàng)造型的教師。
三、觀念轉變三:教材觀
在高科技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是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教學內容沒有真正地構成有機的整體。各層次的教材內容缺乏傳遞性和發(fā)展性,致使體育教學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處于陳舊和滯后狀態(tài),缺乏時代性和超前性,與學生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的實際需要不相一致。21世紀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時代,體育教材應與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未來實際需要掛鉤,使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內容進入體育教學,刪除效果較差的教材,使教學中的體育與生活中的體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讓學生能學習和掌握體育學科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材應反映體育學科的基本結構,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比重,使學生便于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論水平。第三,教材應多樣化,除了必修課外,還應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增加體育史、教學和訓練范例、評價標準和方法。為此,筆者認為,不同類別的學校應從本專業(yè)出發(fā),設置和安排教材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對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在體育教材中增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對某些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進行力學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學訓練手段;對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可增加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戰(zhàn)地救護等內容,了解做某一項目技術動作時哪些肌肉參與作功,如何訓練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導;對海洋、航海專業(yè)可增加水上項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鍛煉及專業(yè)技能項目等內容。這樣,學生既學習了體育知識,又鞏固了本專業(yè)的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實踐中具有參考和實用價值。
總之,教材的制定應考慮現代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趣味化,教材內容應含有諸多層次: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情感層次、認知層次、教學思想和方法層次。
四、觀念轉變四:器材觀
在體育教學中,器材因素對教學效果、學生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和限制。如果我們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地改進或變換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學效果就會絕然不同。
五、觀念轉變五:課堂教學觀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內容繁雜、時間少,教學過程受到嚴重的擠壓,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因內容膨脹而無法實現目標。想通過兩節(jié)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清,就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學習健身方法,還是娛樂活動,還是為了參加比賽。如果各種項目的內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課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課堂教學設備的條件下,技術教學僅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復,學生既體驗不到運動的充足感,又體驗不到提高技術和掌握知識的樂趣,教學容易出現因內容空泛而產生的“游戲化”和“活動化”傾向,很多時候只是讓學生參加活動,根本達不到體育教育的目標。
個人認為以上幾個方面的轉變是影響當前體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來體育教育改革的課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