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玨
【摘 要】本文通過筆者在小學低段音樂課堂中,運用打擊樂器教學的大量課例,論述了以打擊樂器教學來有效提升小學低段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方法。學生在聽聽玩玩中激活動感節(jié)拍,在敲敲打打中激發(fā)演奏興趣。
【關鍵詞】小學低段;打擊樂器;探究
樂器進課堂是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打擊樂器教學便是其啟蒙內容。對于小學低段學生,打擊樂器的教學對音色、節(jié)奏方面的能力建立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由于條件限制或教學手段方式不當?shù)仍颍陆滩闹械拇驌魳菲鹘虒W常流于形式,這種現(xiàn)狀不僅影響了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fā)揮,更制約了小學音樂教育,特別是器樂教學的發(fā)展。因此,要想孩子們享受到音樂的快樂,掌握每件樂器的演奏方法及樂趣,就需要音樂老師想些巧方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主要從事小學低段的音樂教學。在我的音樂課堂上總會出現(xiàn)一些關于打擊樂器操作的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收獲知識的同時,愛上音樂學習。也逐步摸索出一套樂器進課堂的方法,在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學生參與和體驗音樂找到了捷徑。
一、找一找,在聽聽玩玩中激活動感節(jié)拍
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動中培養(yǎng)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極易受客觀事物的新異性所吸引而產生興趣。孩子比成人更會去發(fā)現(xiàn)可用來制造聲音的自然物體,如竹筒之聲、豆子之聲等。他們會長時間沉浸在對這些事物的探究之中,不厭其煩地欣賞這些由他們“發(fā)明”出來的動聽聲響,并為此感到得意。所以打擊樂器的教學引入,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以“新”、“異”來誘發(fā)學生對音樂活動的直接興趣,以學生愛唱、愛跳、好表現(xiàn)、好創(chuàng)造的天性來引趣。打擊樂器的演奏教學不應僅限于教室這一空間,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多種節(jié)奏,如:雨滴、流水、風、走路、跑步、勞動的節(jié)奏等,讓質樸、自然的節(jié)奏在孩子的演奏中表現(xiàn);打擊樂器的演奏教學不應局限于音樂活動中,將教學滲透于日常生活,如:我校的課間小舞臺,在活動室中可隨時可播放音樂,又擺放著各種打擊樂器,讓孩子們可在自由活動中隨時表現(xiàn),潛移默化中激發(fā)演奏欲望。
二、奏一奏,在敲敲打打中激發(fā)演奏興趣
在學習演奏前,首先要對打擊樂器進行分類,如散響類、金屬類、木質類、皮質類等,再通過聆聽,了解不同類別樂器的音色,“聽一聽你的樂器聲音像生活中的什么聲音?木制樂器是什么聲音?金屬樂器是什么聲音?”學生總結出金屬樂器聲音清脆明亮,木樂器的聲音渾厚堅實……通過老師引導和樂器演奏實踐,孩子從玩中聽辨音色,再深入了解樂器的特性,將樂器聲音延長到最大限度,聆聽不同材料對音的時值的影響。
做好以上這些鋪墊,我們的打擊樂器教學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一)巧用打擊樂器,認識音樂符號
學生自一年級就開始認識常用音符,但要活潑好動的他們死記硬背地學習,效果自然不佳,此時如果能巧妙利用打擊樂器,把抽象的音符變成感性的樂音,并通過雙手和樂器的接觸,強化對音樂的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讓音符成為學生心中更形象的音樂記憶。
(二)巧用打擊樂器,進行歌曲伴奏
待學生基本熟悉了演奏方法,就可以按照音樂教材的要求,利用打擊樂器為已學歌曲伴奏。新課程對于“樂器進課堂”非常重視,以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為例,一年級的音樂材中一開始便出現(xiàn)了樂器的教學——第一冊第四課就要求分別感受木魚和碰鐘的聲音。
例如在學唱歌曲《龍咚鏘》時,我先和學生一起感受鑼、鼓、镲的音色,然后讓學生學習演奏方法,通過不同敲擊方式出來的音色對比,讓學生了解不同演奏方法對樂器音色的影響,接著我讓學生自己來演奏。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紛紛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于是我趁熱打鐵,出示一條節(jié)奏:×× ××∣× -∣× ×∣× -‖,請大家節(jié)奏接龍。為了能演奏這些新的打擊樂器,孩子們很主動地練習起來。最后大家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龍咚鏘》伴奏,有了前面的鋪墊,伴奏環(huán)節(jié)很順利。
又如教唱歌曲《時間像小馬車》后,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啟發(fā)學生演奏與所使用的樂器的音響特點相符的節(jié)奏,并注意演奏時加強多聲部之間的合作能力,最后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節(jié)奏譜:
雙響筒 ×× ×× ∣×× ×0 ‖
響 板 × × ∣× × ‖
碰 鈴 × - ∣× - ‖
三角鐵 × - ∣× - ‖
這些做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而且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靈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巧用打擊樂器,為欣賞曲伴奏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了解、欣賞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學《鳥店》,筆者先讓學生完整聆聽全曲,初步地了解音樂作品。復聽后,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音樂的結尾。動腦筋想一想,怎樣用打擊樂及人聲來表現(xiàn)(提示:傍晚鳥兒們怎樣了?)然后分組表演,讓同學們討論后選一組最佳結尾。最后再聽音樂,把打擊樂器表現(xiàn)的結尾與音樂連起來。這樣做不僅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fā)揮,而且也在創(chuàng)作評比中獲得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這樣,通過學生自己討論如何配樂伴奏,便會對樂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大大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在共同的討論學習中,也體驗了集體協(xié)作的樂趣。
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打擊樂器主動參與音樂實踐,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良好的合作意識,更發(fā)展了音樂學習能力,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果。筆者堅信,打擊樂器實踐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一定會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海洋里更加快樂地遨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馬潔、王玉凌: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打擊樂器伴奏,中國音樂教育,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