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000)
在音樂中我聽懂了什么
黃莉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000)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有其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人欣賞音樂有不同的角度,這與聽者的審美趣味、生活閱歷、教育背景有一定的關系。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講,音樂的“聯(lián)覺”機制會引起聽者一系列的感官反應,這樣的反應也是聽者內心與所聽音樂的呼應。音樂的語匯不具有明確的涵義,但言有盡意無窮,正是音樂的不確定才會引起不同的聽后感,留給聽者想象和意會的空間。
音樂;欣賞;體驗
生活里聽音樂,我們總會被問及:你能聽得懂嗎?這樣的問題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尷尬。聽不懂,被認為沒有音樂欣賞能力;聽得懂,似乎總得說出點具體內容,但究竟在音樂中我們聽出了什么呢?兩千多年前,伯牙與鐘子期通過琴聲彼此成為知音,即“高山流水覓知音”,這樣的故事似乎也在暗示,音樂中有所謂的內容要表現(xiàn)。但音樂是否非要用聽懂和聽不懂來衡量,是否任何音樂都有它要表現(xiàn)的內容。有些音樂之所以感動我們,是因為音樂的情感作用。既然音樂如此“抽象”,是沒有語意性的東西,又是憑什么打動我們的呢?在音樂中我聽懂了什么?
根本來講,就是我們對語言的體驗。因為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體驗。語言至少有兩類型的信息,一個是語意信息,像是開會、吃飯、看戲,這是語意性的信息,是借概念來傳達的。另外一種信息是情態(tài)的,同樣講一句話,但用不同的語氣來講,聲音所傳遞出來的不同信息,會引起人的不同情緒反應。就例如我們跟小孩說話,分貝過高時,小孩會有情緒上的波動,以為你在罵他,當然稍大一點的小孩就不會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語言里,情態(tài)信息發(fā)揮了作用,刺激了他,所以小孩會有恐慌的反應。語態(tài)是非常豐富的,有懇求的,有一般敘述的,有命令的,也會有討論、詢問的,也有禱告式的。我們只要生活在社會里,這些語態(tài),這些語言中的語氣成分,我們有意無意都會積累起來。
而在音樂流動的過程中,它也展現(xiàn)出一定的句法和氣息,這些東西又大致與我們語言中的語調,那種最具有情態(tài)特征的那部分對應起來,所以我們很迅速地就可以從音響里感知出這段音樂是悲涼的,還是虔誠的,或者是甜蜜的,其實就是借助語言的經(jīng)驗,把握住了音樂,從而使它賦予你某種感覺。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音樂都是那么復雜,非要讀一本大歷史才能弄懂它,有一些音樂其實也未必要分得那么細致才可以去感知它,隨便聽聽,讓你覺得身心愉快或滿足,自己進入一種忘我、又是很舒適的狀態(tài),被它所深深的吸引住了。
音樂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由于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存在著“聯(lián)覺”的心理機制,因此聽覺的體驗完全能夠引起其他方面的感受。比如,一個“高音”的聽覺感受,可以使人產(chǎn)生視覺上“亮”、形狀上“小”,重量上“輕”、情緒上“興奮”的聯(lián)覺體驗;而“低音”則引起視覺上“暗”、形狀上“大”、重量上“重”、情緒上“消極”的聯(lián)覺體驗等等。這就是為什么當人們聽到一種速度緩慢、音區(qū)較低,多由下行音調構成的旋律時就會產(chǎn)生悲傷情緒的體驗。其實,作曲家也是在同一種聯(lián)覺的機制下,用音樂的音響來表達他的各方面感受,所以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音樂的時候,完全有可能賦予音樂以某種表現(xiàn)的目的,而在這種表現(xiàn)目的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音樂,也就自然有可能使人產(chǎn)生相應的感受。①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音樂所引起的聯(lián)覺體驗是很有限的。
音樂僅僅能夠在高低、長短、強弱、緊張度及發(fā)音狀態(tài)等非常有限的方面,引起人聽覺之外的感覺體驗。比如低、強、高緊張度的聲音,僅僅能夠使人產(chǎn)生大的、有力地、緊張的聯(lián)覺體驗,但是進而會引起什么樣的聯(lián)想,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太大了,至于每個人到底會聯(lián)想到什么,如果沒有什么樂曲背景資料提示的話,就完全由自己來決定了。所以,以“聯(lián)覺——聯(lián)想”為基礎的音樂表現(xiàn)機制,必然決定了所謂的“理解音樂”,其實是在理解自己——無論你掌握多少音樂的背景資料,你實際上還是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在自己的經(jīng)驗中去聯(lián)想。
大家老是懷疑聽不懂音樂,其實就是跌入了這樣的一個陷阱,音樂不是猜謎,如果你要深入的把握它,閱讀材料,很可能因你接觸的材料不同,你對這部音樂作品所喚起的認知也是不同的。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道理是一樣的,各有各的見解,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生活經(jīng)歷顯然是把握音樂的一個最重要的門徑。一個人感知音樂必須頭腦里有很多非音樂的東西,尤其是音樂更深層的內涵,音樂的內涵是一種關系,是個人與社會、審美趣味、民眾心態(tài)等諸多因素支撐起來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像是猜謎一樣、通過數(shù)學推論可以得到的東西,它需要我們一種直接情感的參與。所以說,對文學、美術作品理解的不同,表現(xiàn)在對深層意義理解的差異上,而音樂則在“表現(xiàn)的是什么”這個最起碼的層次上發(fā)生理解的差異,這種差異被概括為音樂理解的“多解性”與“不確定性”。
音樂藝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現(xiàn)看得見、說得出的思想或形象性的內容,而在于帶給人們豐富的聽覺體驗與微妙的情緒變化,在于喚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使人的心靈在音樂中獲得自由。因此,音樂所表現(xiàn)的審美正是你的體驗與理解賦予的內容。
注釋:
①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xiàn)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1]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2]謝嘉幸.音樂的語境—一種音樂解釋學視閾[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J605
A
1005-5312(2016)11-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