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如何去媚態(tài)
視界觀POINT
新聞去媚態(tài),要從主席臺開始,以上率下。
江蘇前些時舉行“縣委書記工作講壇”。與會者廣為傳播的會議精神是,新任省委書記李強在最后總結講話時提出的幾件“小事”。其中一件是,今后會議發(fā)言,包括書面報告,不要再講“尊敬的某書記,尊敬的某省長”,李強笑稱,臺上坐了十幾個人,只對一兩個人說“尊敬的”,也不太好啊,希望把尊敬放在心里,工作落到實處;另一件是,省內開會,不要對省領導的講話言必稱“重要講話”,重要不重要,不在于說,關鍵在于落實。
小事反響不小,可見,官場之上,所謂“尊敬”,所謂“重要”,大家都已裝得太久,也裝得太累。省委書記現在一語捅破,大家自然都如釋重負。李強是對縣委書記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其他級別領導干部釋放的務實信號,更是對基層彌漫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再次叫停。同時,其實也是對新聞媒體的一次旁敲側擊。
就在前不久,某地市報頭版頭條刊登一則新聞(市臺電視新聞,解說如出一轍),主題就是傳達上級領導視察某市的重要講話精神。摘錄這條新聞的幾個段落,也請各位一起領教下今天一些地方媒體的新聞語態(tài)——
段落一:XX書記剛到任后就即赴我市災區(qū)現場指導抗災救災、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對我市有力有序組織搶險救災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對下一步工作作出非常明確的重要指示。這充分體現了領導對災區(qū)群眾的深深牽掛、對抗災救災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老區(qū)人民的深切關懷、對XX發(fā)展的大力支持,彰顯了領導的濃濃民生情懷和務實工作作風,使我們深受教育、備受感動和激勵,這是我們做好抗災救災和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工作寶貴的精神支柱。
段落二:會議認為,XX主要領導親民、愛民、為民的宗旨意識和求真務實的工作精神,為全市各級干部樹立了楷模和榜樣,值得大家認真學習、努力踐行。
這是其中兩個片段,還有幾大段“會議強調”“會議指出”“會議要求”。可能是少見多怪,我在當地多位朋友推薦閱讀之后頗感不適:字里行間,媚態(tài)叢生。這是傳達領導講話精神,還是伺機表揚上級領導?這是新聞報道,還是抒情散文?一組排比句,儼然是獻媚拍馬的文字標配。這是會議新聞,還是工作匯報?語態(tài)明顯不止針對社會大眾傳播,更像是向上發(fā)誓表忠的宣言。顯而易見,這篇報道鎖定了一個特別的受眾:XX主要領導,也即反復提及的XX書記。
十年前,央視孫玉勝寫過《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tài)開始》,記錄了央視歷時十年的新聞改革。這場始于1993年的改革,是從探索對電視觀眾新的“說話方式”,即新的電視語言敘述方式開始的。所謂語態(tài)的變革,我理解就是從正襟危坐、字正腔圓到“說人話”,像正常人那樣說話,不扯大話空話套話。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新聞的語態(tài)是怎樣的?地市報那篇報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樣本。值得關注的是,那報道雖然署著記者的名字,不過背后必有當地主要領導的親自指點,否則不可能有那樣的“高屋建瓴”“情深意切”,不可能有那些不專業(yè)的新聞用語。鏡頭之外、主席臺下,基層一些官員表現出來的前倨后恭、點頭哈腰、逢場作戲,已是有失尊嚴,有損形象,令人惡心。而今,一些人公然以文字、聲音、圖像為載體,并經大眾傳媒公開擴散,如此“不設防”“不知恥”,始于何時、興于何地?幸好,受眾如今都有更多媒體選擇,他們早已不買賬。
私下一直有些好奇,上級主要領導在看到那篇報道時有何感受?是一笑置之、熟視無睹,還是拍案而起?他如果享受、欣賞,必然會迎來更直接、更立體、更猛烈的“逢場作秀”。在諂媚與掌聲的包圍圈里,多少上級領導能堅守立場、堅持理性?省委書記李強會場上的那些即興提醒,相信會給當地媒體的時政報道拓寬思路,助推新聞語態(tài)的與時俱進。事實上,新聞去媚態(tài),靠一線記者編輯或是總編臺長的努力,有時是不靠譜,甚至是徒勞的,要從主席臺開始,以上率下??梢哉f,主要官員對待媒體和報道的態(tài)度,往往更真實地折射出他的政治素養(yǎng)。這種態(tài)度,最終也會影響到一個地方的媒體語態(tài),政治生態(tài)。
周云龍,也是新聞記者,沒有寫出多少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是節(jié)目策劃,沒有做出什么叫好叫座的欄目;也是高級編輯,沒有看出多么高人一籌的地方……也是中年漢子,倒是悟出一點點感受來了,自說自話,權當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