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
雖然時下許多公眾號經(jīng)常推出所謂的“深度好文”,但其實是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許多流傳甚廣的所謂的10+文章制作秘籍,傳授的多是取悅、迎合與炒作的伎倆。
如今微信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I畈豢煞指畹囊徊糠至?,幾乎每個人多多少少都關注幾個公眾號,每天或者隔幾天讀一兩篇文章。但很少人會對自己的微信閱讀進行統(tǒng)計,比如一年來我讀了多少公號文章?花了多少時間?這些文章又偏向什么類型?
前些時候,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5中國手機網(wǎng)民微信自媒體閱讀情況調研報告》則對此進行了統(tǒng)計。報告顯示,情感/語錄、養(yǎng)生、時事民生占據(jù)了公眾號關注熱點的前三名,除此之外,財富/商業(yè)、生活百科、休閑娛樂、影音和教育學術、政務/時尚購物等公眾號也備受歡迎。報告還顯示,用戶每天在微信平臺上平均閱讀6.77篇文章,文章的平均閱讀時間為85.08秒。換言之,短平快、娛樂化、快餐式、碎片化是微信閱讀的最主要特征。
你不妨做個小測試,2015年里你讀了那么多公號文章,但讓你印象深刻、對你有所啟發(fā)的,你能回想得起來嗎?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每次新榜推出的微信500強月報里,除了傳統(tǒng)媒體等時事公眾號,很少有其他嚴肅公號的影子。為什么讀者不愛讀有深度有難度的嚴肅文章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相較于那些嚴肅議題,人們更容易接受輕松八卦的信息,這近乎是一種本能。但這個答案并不能說明全部,比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一篇關于海德格爾與納粹關系的文章出現(xiàn)在書上,自己可能就讀得下去,可一旦它出現(xiàn)在公眾號里,我們似乎就喪失了點開和認真閱讀的興致。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微妙的變化?
從書本到微信,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在于閱讀的介質發(fā)生了改變:由紙張變成手機。
據(jù)工信部統(tǒng)計,目前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已超過13億戶,其中3G和4G用戶占比超過了一半,達到56%。隨著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手機不再只是一個接聽電話、發(fā)送信息的通訊工具,它具備了滿足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需求的功能,它變成了我們的“器官”。每天一醒來,關鬧鐘、看天氣、查看郵件或微信;出行用打車軟件;工作之余聽聽音樂、刷刷新聞;下班了叫下外賣,看電影可以用團購……
手機自然也改變了閱讀。最早是抱著一本書正襟危坐地翻看閱讀,到后來可以在PC端或者kindle上閱讀,到現(xiàn)在,小小的手機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許多電子書城的儲存容量并遜于一個實體圖書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閱讀:走路、等公交、上廁所、會議中、逛街、排隊、吃飯……幾乎任何你的手可以拿出手機的時刻,你都可以進行閱讀。
“隨時隨地、無時無刻”自然是方便快捷,可這種快捷也破壞了閱讀的儀式感。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寫道,“學習閱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學習‘破解密碼的過程。當人們學習閱讀時,人們是在學習一種獨特的行為方式,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身體靜止不動。自我約束不僅對身體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對頭腦也是一種挑戰(zhàn)。句子、段落和書頁一句句、一段段、一頁頁慢慢地翻開,按先后順序,并且根據(jù)一種毫不直觀的邏輯?!?/p>
誠如波茲曼所說,傳統(tǒng)的閱讀本是莊重的行為,它要求“身體靜止不動”的認真與專一,需要“自我約束”的自制,需要“對頭腦也是一種挑戰(zhàn)”的判斷與思考;而閱讀是“句子、段落和書頁一句句、一段段、一頁頁慢慢地翻開,按先后順序,并且根據(jù)一種毫不直觀的邏輯”,有順序、講邏輯。但現(xiàn)在,坐在馬桶上的三五分鐘時間里,你都可以打開10個不同的公眾號,簡略翻看十篇完全不同類型的文章,不需要順序,也不講求邏輯。
閱讀儀式感喪失,閱讀的莊重感也就喪失了。閱讀儀式的輕薄、終端的輕薄,決定了內(nèi)容的輕薄。
要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可以進行閱讀,文章肯定不能太長、不能太深奧,而是要簡短、輕松、有趣,無縫對接于人們的每一個碎片化的時間。與書本的32開大小、白紙黑字的清晰、一頁一頁翻閱的“慢速度”不同,手機就在尺幅之間,滾條的滑動迅速,不能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必須圖文并茂,最好是一小段文字配一張圖片的速讀文體。應運而生的就是微信的“公號體”:快閱讀、輕閱讀、易閱讀;知識的碎片化,消解了閱讀的難度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深刻性”;反智主義傾向,只需瀏覽,不必細究,只需相信,無須追問。
因此,情感/語錄、養(yǎng)生、時事民生成了微信最受歡迎的三大閱讀主題。依據(jù)新榜對2015年前500篇熱門文章的統(tǒng)計分析,其中39%的文章為幽默搞笑類,18%的文章為心靈雞湯類。2015年度重復傳播最多的微信公眾號標題,是養(yǎng)生族最鐘愛的一則養(yǎng)生秘方(《濕氣重必吃它,痰多,頭臉油膩要吃它,水腫肥胖更要吃它!》,3769篇)。雖然時下許多公眾號經(jīng)常推出所謂的“深度好文”,不過打開一看,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而許多流傳甚廣的所謂的10+文章制作秘籍,傳授的多是取悅、迎合與炒作的伎倆。
為何你不愛讀微信里的嚴肅文章?這似乎只是一個關乎你個人閱讀喜好的小問題。但波茲曼可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閱讀可不僅僅是看看文字這么簡單,它還關乎著邏輯和修辭傳統(tǒng)的習得,關系著娛樂與嚴肅的邊界,甚至關系著愚昧與開明、專制與自由的博弈。他擔心我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擔心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擔心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guī)則游戲的庸俗文化。
我沒有像波茲曼那樣思慮深遠,我現(xiàn)在面臨的是“近憂”:我這篇沒有八卦、無關娛樂的“嚴肅文章”,能夠收獲多少讀者的閱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