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座古鎮(zhèn)的清歡

2016-10-26 21:01葉梓
鹿鳴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白果東山枇杷

葉梓

采橘東山下

陶淵明的一句“采菊東籬下”,寫盡人間悠閑之境。

但這是古代的情景,有藍(lán)天白云、青山綠水映襯著,也有不高不低的古樸籬笆橫在眼前,不詩意也難。而現(xiàn)在樓高了、路寬了、車多了,生活的空間越來越逼仄,以至于人心里不斷瘋長的是壓抑、郁悶,悠閑之境似乎漸行漸遠(yuǎn)。其實,縱然環(huán)境怎樣變化,設(shè)若有一顆悠閑之心,生活里就會處處充滿詩意。比如在橙紅橘黃的好景之際,擇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去吳中東山采擷橘子,幾乎是古代“采菊東籬下”的當(dāng)代翻版。

東山是蘇州的一個古鎮(zhèn),亦是延伸于浩渺太湖的一個半島,三面環(huán)水,萬頃湖光連天,與洞庭西山、光福、鄧蔚等72峰交匯而成綺麗寬廣的太湖風(fēng)景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讓東山像一座一年四季不停變換著果實的果園,春天有碧螺春,夏天有枇杷,秋天有白果,冬天就屬于黃橘的世界了。東山的橘子早在唐代就是貢品之一,成書于清乾隆年間的《太湖備考》載,“橘出東西兩山,所謂洞庭紅是也。古人矜為上品,名播天下”。再后來,看過在東山陸巷取景拍攝的《橘子紅了》,讓人對那一片橘林心向往之。于是,尋一周末,驅(qū)車從吳中大道向西,很快就到了東山。

東山處處是橘園,隨便找一處就能度過一段愉快時光。此行,我們?nèi)サ年懴锎?,是有“海?nèi)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之譽(yù)的明代宰相王鏊的家鄉(xiāng)。這是太湖邊的一個古老村落,粉墻黛瓦,青青的石板街,古意盈盈。順著王鏊故居往后山走,漫山遍野都是橘林。當(dāng)新鮮的橘子伸手可摘,方知“一年好景君須記”的忠告是多么妥帖。綠樹叢中,一顆顆成熟的橘子仿佛一盞盞高掛枝頭的小燈籠!猶記得春天時來過橘林,彼時春暖花開,橘子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東山密橘,就像是時光寫在大地上一首長長的敘事詩,需要你在時光深處慢慢地解讀。中秋過后,早紅橘就開始轉(zhuǎn)紅了,寒露后其它橘子也相繼上市,再往后,黃皮橘也上市了,而料紅橘立冬后才成熟,采摘下來,保存在竹筐里,可以一直藏到春節(jié)時食用。

站在橘園,遠(yuǎn)遠(yuǎn)望去,浩渺太湖里漁舟點點,落日的余暉照在湖面上,青山隱約而朦朧。而在橘園里,慕名而來的游客盡情采擷,橘農(nóng)熱情而禮貌,不時會問一聲:“阿鮮?”蘇州人問話,喜歡在開頭加一個“阿”字。在東山,做一個農(nóng)民真是件幸福的事,粉墻黛瓦的民居,干凈整潔的人居環(huán)境,滿眼是生態(tài)和諧之美,這里真是一處望得見青山綠水望得見鄉(xiāng)愁的地方。忽然覺得,在東山的橘園里,應(yīng)該翻翻舊時的《橘錄》,倒是件挺應(yīng)景的事。這冊由我的西北老鄉(xiāng)韓彥直悉心撰寫于溫州任上的書,是古代中國最早的柑橘專著。此書分三卷,上、中卷敘述柑橘的分類、品種名稱和性狀,下卷講述柑橘的栽培技術(shù)??上?,此書里對洞庭紅的描述,竟然說“韻稍不及”其他,也許,有些失之偏頗吧。

采畢,在朋友的特意安排下,特意又去了東山楊灣村的一戶人家品嘗兩款跟橘子有關(guān)的美味,一款是蟹釀橘,另一款是洞庭饐。蟹釀橘是將大個的橘子截頂取瓤,留少許甜汁,再將太湖蟹的蟹黃填入,用橘葉封口,加入數(shù)滴醋、酒,隔水蒸熟,待吃時揭開,新鮮無比;而洞庭饐則是將橘葉與荷葉切碎,取汁,與蜂蜜和米粉和在一起,制成米餅,入籠蒸熟,即可食之,這也是太湖人家常見的一款齋供點心。這是我第一次嘗到如此精致的美食,其實,這是姑蘇人家在美食上考究、精細(xì)的一則注腳。

暮色低垂,該返回了。

抵家,看著墻角一隅從東山帶來的一籃子新鮮橘子,恍惚間回到了農(nóng)業(yè)文明之光熠熠生輝的遙遠(yuǎn)年代。

東山白果

近一年來,我熬雜糧粥的水平越來越高。可她喝完粥,還是要吃幾粒白果的。當(dāng)然,這是秋天的事。妻子把七粒白果裝在牛皮信封里,放入微波爐,烤四十秒,聽到有啪啪的響聲,差不多就好了。然后,一粒一粒地剝開,樣子頗有莊重的儀式感。

然后,出發(fā)上班。

入秋以來的每一天,仿佛是從七粒白果開始的。為什么是七粒?好像是老蘇州的傳統(tǒng)。這恰好是我對東山白果產(chǎn)生好感的地方:一款美味,有了風(fēng)俗的味道。

白果,是東山的特產(chǎn)之一,甚至說是蘇州特產(chǎn)。

之前去過江蘇泰興,好像那里的白果頗有名,入住的賓館大廳就整齊地擺放著一排白果禮盒。后來才發(fā)現(xiàn),滋味上泰興白果略有苦味,東山白果并無苦味;顏色上泰興白果果肉偏黃,東山白果果肉呈碧綠色,色澤亮麗;口感上東山白果更加糯軟,仿佛吳中這片山水。而且,東山白果種類繁多,有大佛手、小佛手、鴨屁股等數(shù)種。我喜歡大佛手這個名字,讓白果有了素食的禪意。而且,大佛手是東山白果里的極品,殼薄、漿足、仁滿,香中帶甜,果形也好看,是上上乘。而鴨屁股白果果形偏小,特點是產(chǎn)量較高。不僅如此,東山人喜歡把白果做成各種菜肴,煮、炒、蒸、燉、燜、燴、燒、熘等各種手法皆可使用——江南美食的精致,由此可見一斑。

吳中的東山一帶,有這樣的順口溜:

銀杏樹,搖錢樹。

哪里栽,哪里富。

舊時的蘇州,大街上賣白果,是一道好的風(fēng)景。

小販把白果裝在鐵絲籠里,放到火上烤,劈里啪啦地想。而且,小販還在旁邊喊著這樣的謠曲:

燙手爐來熟白果,亦是香來亦是糯。

要吃白果就來數(shù),一分洋鈿買三顆!

也許,這是舊時蘇州的特色之一。因此,葉圣陶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談到上海的賣白果沒有蘇州的有韻味。

白果,就是銀杏的果實。

一粒白果,雖然小,卻讓人能想到茫茫一片銀杏林。銀杏的高大樹冠,宛似一把巨大的傘,賜大地蔭涼,而秋深時的金黃葉片,仿佛片片黃金在空中舞蹈。我喜歡這樣的景致,所以,常常會在深秋時節(jié)尋一片銀杏林、發(fā)呆,做白日夢。

吳中的銀杏,是值得一看的。

東山有不少銀杏林,是我國的五大銀杏之鄉(xiāng)之一。北芒村有一棵銀杏,年逾兩千年,其實,它和村子的歷史是分不開的。相傳,北芒村以前叫“北望”,吳越爭霸時期,吳國為防止越國偷襲,在太湖一帶設(shè)立南、北兩個“望哨”,村子故有此名——只有古老的村子才會有如此古老的樹。推而廣之,東山槎灣、楊灣、上灣以及雕花樓附近的年逾百年的銀杏,是東山這座古鎮(zhèn)的見證。

順便說一下,吳中西山包山寺里的兩棵銀杏樹,也不錯,堪稱鎮(zhèn)寺之寶。倘若從寺頂望去,掩映在銀杏黃里的黑瓦白墻,極其江南,煞是好看。

楊梅手記

去年,我寫過一篇《杜家楊梅》。其中一段,寫得頗傷感:

我只遺憾今年沒釀些楊梅燒酒來。這是人在異鄉(xiāng)沒有安穩(wěn)之感的緣故,要不,熱愛美酒的我一定會弄些壇壇罐罐,用杜家楊梅釀幾壇燒酒,一個人的時候,一邊望著月亮回憶往事,一邊抿上兩口,然后迷迷糊糊地睡去。

前面提到的“去年”,是2012年,也是我遷居南方的第一個年頭。這一年的初夏,我毫無懸念地吃到了不少楊梅,仙居的、東魁的,好像還有余姚的,但去過的梅園只有蕭山的杜家村。今年春天,跟朋友去蘇州東山玩,才知道這里的楊梅更出名,就生出大啖一番的渴意。這次住蘇苑飯店,在蘇苑街見到不少賣楊梅的小販。一問,都說是東山楊梅。我心存懷疑,可一介北人哪能分得清,只好聽之信之。朋友忙,我一個人呆著也無聊,就買了一籃子在房間里吃。一邊吃,一邊看一冊《吳中旅游》的雜志,里面竟然有東山楊梅的介紹。可我還是更愿意在一冊繁體豎排的《姑蘇志》里見到這樣的句子:

楊梅為吳中佳品,味不減閩之荔枝。

此書系明代蘇州人王鏊所撰。他的故居惠和堂,我去過,在東山鎮(zhèn)的陸巷古村。清代的《花鏡》也是一冊關(guān)乎蘇州的史地書,里面夸贊東山楊梅是“吳越佳果”。今年春天去東山,恰是楊梅開花的時節(jié),朋友說楊梅花黃白相間,夜間開放,天亮即謝。所以,我是看不到的,不過現(xiàn)在碰上了東山楊梅,仍有久別重逢之感——?“夏至楊梅滿山紅”,雖然我再沒去過東山,但初夏的東山一定因熟了的楊梅而奢華得像一個甜美之夢。

蘇州產(chǎn)楊梅的地方多,除了東山,還有西山、光福,而以東山楊梅為最。東山楊梅品種繁多,若以顏色論,有紫、紅、白三種——紫色最好,白色次之;若以品種名稱論,有大葉細(xì)蒂、小葉細(xì)蒂、烏梅、綠蔭頭、荔枝頭、大核頭、早紅等——尤以烏紫色的大葉細(xì)蒂的烏梅(又稱炭梅)為最,熟了的烏梅,色紫、個大、肉厚、汁多、核小。其實,東山楊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酸,不少地方的楊梅略有酸意,而東山楊梅不但不酸,而且偏甜,這與蘇州人的嗜甜是一脈相承的。

俗話里有句“一不做二不休”,大有荊軻刺秦王的氣勢。這話用在我與東山楊梅的關(guān)系上也是恰切的——離開蘇州時,專門在直銷店里買了一竹籃。晚上抵杭,趕緊依古法泡了一壇子楊梅燒酒,以了卻去年的遺憾。其實,南遷之后的漂泊之感仍在,只是時勢易也,至少有了釀一壇子楊梅燒酒的心情。大抵,是稍稍心安的緣故吧。

再后來,從朋友跟前學(xué)來了東山楊梅的辨識之法,頗為實用,姑記之:一,鮮紅的不好,要紅得發(fā)紫,但不能是明星們追求的那種大紅大紫,而是要呈暗色;二,要仔細(xì)觀察楊梅柄處是否有凸出的一塊綠豆般大小的、顏色較淺的突起物,若有,則非東山楊梅也。

數(shù)年前,東山楊梅不是沿街兜售,而是沿街叫賣。那時候的蘇州街巷,總有挎著竹簍的果農(nóng)輕風(fēng)般地經(jīng)過,留下一聲聲古風(fēng)盈盈的吆喝:

“阿要買楊梅,正宗格東山楊梅,甜得勿得了……”

手稿的枇杷

一個北人,對枇杷最早的認(rèn)識,來自枇杷露。

小時候,感冒了,不停地咳嗽,母親就從藥房里買來枇杷露讓我喝。淡淡的褐色稠汁,微甜,入口有糖的感覺,比感冒藥好吃,所以,一口氣能喝一大瓶。彼時,我還不知道南方大地上還有枇杷這種植物,因為我的視野范圍里,除了槐樹、白楊、柳樹,就是果實可食的杏樹、桃樹、蘋果樹。及長,才知道枇杷是中國南方極普通的一種植物,藥店里那些“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漿”就取材于它。

再后來,遷居南方,與枇杷才有了真正的相遇。

有一年,去塘棲古鎮(zhèn)玩,正是枇杷上市的季節(jié)。這是一座坐落于古老運河最南端的古鎮(zhèn),本來就游客如織,枇杷的成熟讓游人更加多了——有很多游客加入到采摘枇杷的大潮中。我就是萬千游客里的一員,逛完古鎮(zhèn),站在人擠人的廣濟(jì)橋上看了一會兒風(fēng)景,就找了一戶人家去摘枇杷:交了若干小錢,管吃,管摘。最后的收獲,除了拎著一籃子枇杷回家之外,我還見到了枇杷樹,在枇杷園里穿行了整整一個下午,這對于一個北人來說,還是有點紀(jì)念意義的。就是這一次,我知道了枇杷樹的與眾不同,它秋天開花,冬天產(chǎn)蜜,初夏結(jié)果,是南方大地一年四季里第一個成熟的水果,拉開了南中國的水果大幕。

漸漸地,枇杷吃多了,也能分辨一二了。最后的結(jié)論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偏愛蘇州東山的白玉枇杷。蘇州東山、杭州塘棲以及福建莆田,是我國的三大枇杷基地——這三大產(chǎn)地的枇杷,我已吃過兩款,如此一想,人生也沒有白活。據(jù)《吳縣志》載,十世紀(jì)中期,太湖洞庭山一帶就開始栽植枇杷了。明代王世懋在《學(xué)圃雜疏》有“枇杷出東洞庭者大”的句子。而在蘇州,最有名的就是白沙枇杷——白沙,原本是一個村名,早在明代之前就以枇杷而聞名,后來,白沙就特指枇杷的品種了。但它又分若干種,皮色稍淡的是青種白沙,呈鵝黃色的叫小白沙,圓而略扁的又叫荸薺枇杷,這種或以形名或以色名的分類,讓我一介北人,是有點零亂的。

但我知道,最負(fù)盛名的還是白玉枇杷。

聽聽這名字,就頗有詩意。小滿前后,初夏的陽光下,白玉枇杷像是玉雕一般掛在枝頭,真是好看。晉書《廣志》里說,“枇杷,白者為上”,那么,白玉枇杷就成為枇杷中的佳品了。食之,皮薄肉白,汁又多,入口甜而不膩,以致有一個“金銀蜜罐”的稱呼。盡管這名字聽起來有點俗氣,但實際上枇杷是清雅之物,宜入畫。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沈周畫過好多次枇杷,有一幅《枇杷》,他畫得簡潔,款曰:

有果產(chǎn)西蜀,作畫凌早寒,樹繁碧玉葉,可疊黃金丸。

讀古畫,見過不少人畫枇杷。吳昌碩的《湖石枇杷圖》,齊白石的《枇杷扇》,都是性情之作,能勾起人的美食之欲。但枇杷在蘇州東山,亦然不僅僅是味蕾之歡,而是一座古鎮(zhèn)的歷史記憶與胎記。有一次,在陸巷古村的惠和堂的照壁上磚雕之作《九獅圖》里,就見到了枇杷和山雀的圖案——忘了說,古畫里有枇杷者,則多山雀。

吃枇杷,宜讀舊帖,亦宜讀元曲、明清小品,更宜讀清末海派畫家的作品。讀著讀著,日子就過去了。人世間最不可負(fù)的是閑散時光,倘若在初夏,一邊吃枇杷,一邊翻翻閑畫,也是一段逍遙的時光。江南的初夏不可錯過,因為你一旦錯過,迎面而來的就是難耐的燠熱了。

去年初夏,有一個下午我正坐在小院里吃白玉枇杷,兒子從北方打來電話,說他養(yǎng)的五只蠶都結(jié)繭了。猶記得前些天回鄉(xiāng),還跟他一起去山里采桑葉。時間過得真快。吃枇杷也得趕快,前前后后也就半個月的時間,枇杷就落市了。枇杷來到人間,短暫得像一場風(fēng)一般的愛情,常常令人惆悵。

接完電話,忽然想起“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的句子。

猜你喜歡
白果東山枇杷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
東山果事
枇杷
找不同
何來勝《李白憶東山(其一)》
找一找
小兒慎食白果
枇杷
夏月枇杷黃
白果
石阡县| 承德县| 永嘉县| 淮滨县| 乌兰察布市| 会昌县| 阿克陶县| 开封县| 遂宁市| 吴堡县| 禄劝| 嘉祥县| 化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根河市| 洪泽县| 敦化市| 会昌县| 叙永县| 阳西县| 遂宁市| 社旗县| 谷城县| 临颍县| 襄汾县| 中超| 安顺市| 竹山县| 特克斯县| 马鞍山市| 台东县| 浦县| 苏尼特左旗| 天峻县| 和林格尔县| 广汉市| 新闻| 彩票| 中超| 泾川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