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芝
(江蘇省昆山中學,昆山 215300)
?
“一類與橢圓有關的最值問題”的教學分析①
陶新芝
(江蘇省昆山中學,昆山215300)
圓錐曲線是高中解析幾何的核心內(nèi)容,其最值問題是與不等式、函數(shù)密切相關的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問題.掌握與橢圓有關的最值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還能夠通過滲透數(shù)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增強思維的靈活性.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與橢圓有關的最值問題”呢?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多次嘗試,并獲得一些有意義的經(jīng)驗.
教學中,筆者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演示了“運動的太陽系”,并請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從數(shù)學角度研究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距離太陽中心的最近和最遠的距離.其設計意圖在于,利用天體運動中所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用代數(shù)的方法思考幾何問題,以體現(xiàn)解析幾何的本質(zhì),并通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分析:求定點到橢圓上的任意點之間距離的最值問題,常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解,通過消元將該問題轉化成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幾何問題.或者考慮F點的特殊性,利用橢圓的第二定義,將兩點間的距離問題轉化為橢圓上點到直線的距離問題,采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加以解決.
當x=-a時,PFmax=a+c;
當x=a時,PFmin=a-c.
通過觀察圖形并結合運動的觀點(動橢圓上的點定直線或動直線定橢圓)得:
圖1
本題是研究焦點到橢圓上任意點的距離的最值問題,目的是引出解決此類最值問題的兩種基本方法,即函數(shù)法和定義轉化法.由上題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橢圓的右頂點是到右焦點最近的點,其對應的位置在太陽系中稱為近日點;橢圓的左頂點是到右焦點最遠的點,其對應的位置在太陽系中稱為遠日點.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定點是長軸上除焦點外的其他點,這個結論成立嗎?由此進行下面的探究.
分析: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解,通過消元將問題轉化成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解題過程中需要關注目標函數(shù)的定義域.
當x=-2時,PM2max=9?PMmax=3.
教師再結合地球公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地球距太陽表面的最近距離.通過回歸實際,從學生的直觀感知出發(fā)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并揭示該問題的本質(zhì),即橢圓上任意一點到圓上任意一點距離的最值.
圖2
分析:此題有兩個動點,考慮先確定一個,利用圓的性質(zhì),可知PQmin=PMmin-r,再利用探究問題1的結論即可求得PQmin,則問題得到解決.這個變式是對探究問題1的強化,難點在于對兩個動點的處理.利用圓的性質(zhì)突破難點,這是化歸思想的具體應用.
解:設圓M的半徑為r,
由圓的性質(zhì)和題意,可知PQmin=PMmin-r.
在經(jīng)典問題的幾何法解題過程中,我們采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式研究了橢圓上的點到與x軸垂直的直線距離的最值問題,如果直線不垂直于x軸,應該怎樣解決?
分析:求橢圓上的點到直線距離的最值問題,可以利用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構建二元目標函數(shù),再用解決二元最值問題的基本方法來解決;或者借鑒解決經(jīng)典問題時動直線定橢圓的操作過程,得到平行于已知直線的直線與橢圓相切時切點到直線的距離最近,而最近距離等于切線到已知直線的距離.
解此類問題時,學生很容易想到代數(shù)法和幾何法這兩種解題途徑.大部分學生利用代數(shù)法解題時會在消元的時候遇到困難;而利用幾何法解題時,計算切點又過于復雜.因此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后歸納總結:當目標函數(shù)不便于直接消元時,可以利用三角換元或者目標函數(shù)的幾何意義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求圓錐曲線上的點到某條直線距離的最值時,利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先求與已知直線平行的且與圓錐曲線相切的直線方程,再求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可以避免煩瑣的計算.
在“一類與橢圓有關的最值問題”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運用了系統(tǒng)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建立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案.這個過程的科學化運作是行為主義、建構主義等教學設計理論有機結合的結果.
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行為的變化,強調(diào)刺激、反應和強化.這種理論給教學設計的啟示是:(1)反應必須在刺激之后立即出現(xiàn);(2)重復練習能加強學習和促進記憶;(3)與反應正確性有關的信息可以促進學習.本節(jié)課在完成例題的解答后,利用探究問題1及兩個變式,探究問題2和探究問題3不斷刺激,促使學生學習和反復操練,達到強化和鞏固的目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取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他人的協(xié)商、交流與合作,由本人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建構主義強調(diào)創(chuàng)設情境,并使學習者進入情境;強調(diào)為學習者提供各種資源,讓學習者自主學習和探究;強調(diào)組織學習者之間進行協(xié)商學習.根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設計必須體現(xiàn)的是:(1)強調(diào)“情境”的重要性;(2)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3)強調(diào)“協(xié)作學習”的重要性.根據(jù)這種教學設計理論,本節(jié)課設置并圍繞太陽系行星公轉的情境,不斷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和交流總結,努力實現(xiàn)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
根據(jù)這兩種理論的結合,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問題情境,圍繞情境不斷提出與橢圓有關的最值問題,層層遞進反復強化,始終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種實踐是非常有益的.
(責任編輯:李珺)
①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年度第十期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師生共建教學問題庫的實踐》(編號:2013JK10-L086,主持人:姜紅珍、胡福林)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