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在青 郝月仙
太原剛玉元代壁畫墓搬遷保護
□李在青郝月仙
本文通過太原剛玉五一生活區(qū)元代墓壁畫的搬遷及異地保護工作,從前期搭建保護棚,現(xiàn)場調查、繪制病害圖,取樣材料分析、現(xiàn)場保護等科學手段,在完成前期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將墓葬安全搬遷至室內修復保護,此項保護工作的完成,為太原地區(qū)墓葬壁畫的異地保護提供了很好實例。
保護棚現(xiàn)場調查病害圖顏料分析搬遷室內修復
2015年2月太原市剛玉五一生活區(qū)建設工地,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三座金元時期古墓葬,其中一座墓葬保留有比較完整的元代壁畫(編號為M1),該墓為仿木構單排八邊形磚室墓。坐北朝南,由土質梯形墓道、甬道、墓室組成?,F(xiàn)存壁畫面積共17.38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墓室八面磚壁上,甬道只是簡單在單層磚壁抹一層白灰,無繪畫內容,墓室內北為素面青磚壘砌棺床,四周成緩弧形滑至磚壁(圖一)。墓葬壁畫的保護采取邊發(fā)掘邊保護的方法,在完成現(xiàn)場保護的基礎上,將墓葬安全完整搬遷至室內進行修復保護,最終滿足展陳的要求。
圖一 M1墓室現(xiàn)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考古發(fā)掘手段和考古發(fā)掘中文物保護技術也相應提高。當墓葬壁畫出土后,溫濕度及環(huán)境發(fā)生明顯變化,壁畫本體與色彩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最大限度使出土文物得到穩(wěn)妥保護,是科學考古與文物保護有機結合的體現(xiàn),也是考古發(fā)掘與文物保護科學發(fā)展的途徑。當發(fā)掘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墓葬有壁畫時,文保人員即刻進入現(xiàn)場,分別在墓室、墓道安放溫濕度儀,進行詳實的現(xiàn)場勘查后,提出兩種異地保護方案。
墓葬整體搬遷:一方面因墓葬正處在河床之上,曾經(jīng)飽受河水沙石的侵蝕,使墓葬結構遭到不同程度變形、傾斜等破壞;另一方面墓葬壁畫白灰層地仗中無纖維,顆粒較大且厚薄不勻,所以,白灰層整體比較酥松,在潮濕環(huán)境中自身強度幾乎喪失,給加固保護帶來很大困難;最大問題是壁畫磚壁支撐體是目前我們已掌握的磚室墓資料中強度最弱的一座,不利于墓葬的整體搬遷。
按墓葬形制分塊搬遷:從墓葬安全方面考慮,按墓葬形制劃定區(qū)域分塊搬遷,這樣一方面使壁畫支撐體可最大限度地采取多方位的滲透加固;二是壁畫內容就是以八個面為一個單元,分塊移動不損傷畫面;三是在保證壁畫支撐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相對容易完成壁畫的搬遷運輸。鑒于此座墓葬大小、制作材料及工藝等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我們在兩個方案反復對比之下,決定實施第二種方案。依據(jù)墓葬形制,將墓葬壁畫分為八個區(qū),以墓門為1區(qū),順時針排序分別為2區(qū)~8區(qū),斗栱按順時針編號為1號~8號(圖二)。
制定初步的工作計劃:搭建四周邊緣大于墓葬本體1米左右的保護蓬,滿足防曬、防雨,壁畫詳實的現(xiàn)狀調查,前期試驗,揭取前的壁畫保護,揭取準備工作,壁畫揭取,運輸與存放,室內壁畫的修復,壁畫展陳。
圖二 墓葬展開圖
1.壁畫現(xiàn)場保護
(1)墓葬與壁畫現(xiàn)狀調查
墓葬為仿木構磚室墓。坐北朝南,由土質梯形墓道、單磚券頂甬道、八邊形單排青磚壘砌墓室組成,墓室北側為素面青磚平鋪棺床,四周呈緩弧形滑至磚壁。外圍南北長645、東西寬285、高164厘米,從93厘米高處起券。墓室內壁南北長248、東西寬248厘米。棺床東西長248、南北寬180、高23厘米。墓葬壁畫結構為:在磚壁支撐體上抹一層0. 1~0.5厘米厚薄不均白灰為壁畫地仗,上直接繪畫,部分構件直接刷一層白灰水(圖三、圖四)。
墓室壁畫由上而下分布為:素面磚疊澀穹隆頂,單層磚排列一層,以獨立單磚為滴水,表面直接涂刷白灰水。椽子以單磚為一個飛,上用墨線勾勒—槫,單層磚豎型壘砌,由黃白繪制菱形結構圖案。隨槫枋以單排磚橫砌兩層,土黃色,上下為1厘米左右的墨線邊框。栱眼壁為白底彩色纏枝花卉、果實等。每塊栱眼壁左右為一攢斗栱,為較簡單的一斗二升式,普拍枋除墓門(一區(qū))一周單層橫鋪深黃色底,墨線勾勒扁回形紋。梁頭上繪制白底墨彩圖案,闌額繪制對稱黑白云頭彩畫,中間枋心為深黃色。直壁部分繪畫人物、花鳥圖。墓葬色彩五種,包括黑、綠、橘黃、藍、淺藍等豐富多彩(圖五)。壁畫面積共17.38平方米。
(2)病害調查及病害機理初步分析
經(jīng)過詳實的現(xiàn)場勘查,壁畫病害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墓葬券頂在建筑施工中就遭到破壞,頂部及四周的沙土塌落于墓室,造成壁畫表面泥土污染;施工中機械震動也導致墓壁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松動、扭曲。
墓室打開后,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早晚濕度較大,最高達到100%,墓壁會產(chǎn)生水珠凝聚。中午氣溫逐漸升高,高低反復變化,使墓室磚壁支撐體與白灰層地仗在松動的基礎上又新增部分的分離,加之白灰自身顆粒粗,無添加任何纖維,在嚴重的潮濕環(huán)境中白灰強度幾乎喪失,造成壁畫地仗大面積酥松、酥粉,輕輕一碰便會破碎,脫落。隨著水分的逐漸減少,壁畫表面出現(xiàn)明顯的泛鹽病害(圖六)。
圖三 M1平面圖
圖四 M1南北剖面圖
圖五 壁畫從上至下信息
圖六 白灰層酥堿等多種病害
由于墓葬處在河床之上,沙石河床使墓葬根基不牢,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墓葬存在不均勻的沉降變形,使白灰層存在程度不同的裂縫,尤其是每層磚與磚之間都出現(xiàn)斷裂現(xiàn)象。
在現(xiàn)狀調查中發(fā)現(xiàn),壁畫制作工藝較粗,直觀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白灰與表層顏料顆粒較粗,結合性較差;二是彩繪中顏料與顏料的銜接處交叉涂抹,不精細;三是壁畫支撐體磚的壘砌只是簡單由細沙土取平,未加粘結材料,所以墓壁容易變形、扭曲、移動不穩(wěn)定;四是涂抹白灰層時比較隨意,不加修飾等。以上都是造成白灰層地仗與磚壁支撐體分離、空鼓、白灰層破碎、脫落等病害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河床之上的墓葬外圍周邊及底部全部是酥散的沙土,墓葬磚壁支撐體磚縫之間同樣為沙土填充,空隙較大,茂盛的植物根系沿著墻壁與磚縫蔓延,根系穿越磚體將白灰層頂起。嚴重處附著于壁畫表面,并污染畫面。
(3)繪制病害圖
為將壁畫的保存現(xiàn)狀直觀、真實、詳實,我們繪制了病害圖。
(4)壁畫制作工藝初步分析
壁畫白灰層地仗制作工藝初步分三種類型:
一是墓葬直壁部分與栱眼壁壁畫的地仗較厚,在0.5厘米~0.3厘米左右,其中白灰顆粒粗,大小不均勻,涂抹不平整,無纖維(圖七)。
圖七 壁畫殘缺口可觀察壁畫制作工藝
二是斗栱、闌額部分:在青磚支撐體上刷一層厚1毫米左右的白灰水,然后直接墨線勾勒黑色邊框,中間涂以色彩(圖八)。
圖八 斗栱、闌額等壁畫制作工藝
三是滴水等小件直接在青磚支撐體上直接刷一次白灰水,且厚薄不均,可看到粉刷的痕跡(圖九)。
圖九 滴水上簡單涂刷一次白灰水
(5)壁畫的現(xiàn)場保護
壁畫現(xiàn)場保護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息,穩(wěn)固壁畫支撐體、地仗與彩繪層,保證搬遷時壁畫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墓葬搬遷中的安全及后期室內修復、展陳等方面打好基礎?,F(xiàn)場保護包括壁畫磚壁支撐體、白灰層地仗的穩(wěn)定與加固、畫面的清理。
墓葬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
首先在墓室、墓道各安放一臺DSR-TH溫濕度記錄儀,進行24小時環(huán)境監(jiān)測,短期檢測顯示:墓室內最高溫度為19.7℃,最低溫度為9.6℃,平均溫度為13.3℃;最大濕度為97.7%,最小濕度為33. 3%,平均濕度為75.8%;墓道內最高溫度為16. 2℃,最低溫度為8.8℃,平均溫度為11.9℃;最高濕度為97.7%,最低濕度為42.7%,平均濕度為72. 9%(圖一○、圖一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墓室與墓道內溫度濕度幾乎一致,溫度變化較小,濕度變化幅度較大,24小時為一個循環(huán)周期,晝夜?jié)穸鹊牟环€(wěn)定,促使壁畫白灰層反復膨脹、收縮,造成白灰層表面出現(xiàn)裂縫、酥堿等現(xiàn)象。
顏料分析
壁畫顏料的分析是為了室內壁畫在修復保護與研究壁畫制作工藝的需要。顏料取樣選擇畫面的殘損邊緣或隱蔽處,取12種壁畫顏料進行了分析。
圖一○ 墓道內溫濕度記錄
圖一一 墓室內溫濕度記錄
表1 前期試驗
前期試驗
因墓葬為分區(qū)分塊搬遷,磚壁支撐體在加固的前提下,整體的強度基本上能滿足搬遷的要求,可在室內后續(xù)的修復保護中再進一步加固,而壁畫白灰層地仗由于墓室內濕度大,自身強度嚴重降解,出現(xiàn)酥松、空鼓、小面積脫落、顆粒狀懸浮或蜂窩狀等多種病害,稍一觸碰便會脫落。所以,無法滿足其搬遷,必須先對壁畫進行保護加固。
前期試驗主要是:選取確定加固白灰層的加固材料與操作方法,為墓葬的搬遷及后期的保護修復提供保障。
遵循的原則:最低限度干預,材料兼容等。在滿足壁畫強度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保留原有色彩,不影響壁畫再干預。
試驗材料:明膠、2%聚醋酸乙烯、2%ParaloidB72、白灰水(民間傳統(tǒng)做法為遇到土坯墻或白灰墻出現(xiàn)酥堿、脫落時,可直接涂刷白灰水實施加固延長壽命)(表1)(圖一二)。
圖一二 選擇不同粘結劑進行試驗
操作方法:用軟質毛刷小心清理表面污塵—用吹風機將壁畫表面吹干—分別由注射器將調制稠稀適當?shù)陌谆宜?%明膠水溶液、2%的聚醋酸乙烯乳液、2%ParaloidB72—墊吸水紙輕輕推壓。24小時后觀察結果為:
壁畫的現(xiàn)場加固保護
采用物理清理方法除塵—裂縫用配制白灰泥(脫鹽白灰+脫鹽泥漿+3%脫脂棉)勾勒—灌漿治理空鼓病害—采用注射法將稠稀適度的白灰水注入酥松破碎白灰層—配制的白灰泥勾勒殘損邊緣。
加固磚壁支撐體時出現(xiàn)兩種特殊情況:一是墓壁磚與磚之間的穩(wěn)固未加粘結材料,磚與磚之間容易移動;二是每塊磚自身強度非常弱,用手即可掰碎,一塊磚最多碎成10塊以上。
針對磚斷裂、酥粉的現(xiàn)象,對正面已裸露的磚縫用稀度適中的白灰膏進行臨時加固;對酥堿嚴重的磚體最大限度地采用10%Paraloid B72進行加固。
2.壁畫的搬遷保護
(1)壁畫搬遷前的準備工作
正式搬遷前進行對每個區(qū)域,每塊壁畫編號、拍照、錄相、掃描、記錄等,獲取完整的第一手資料。
將墓葬四周挖開2m左右,便于壁畫的切割搬遷。詳細記錄壁畫磚壁支撐體的結構。
(2)壁畫的搬遷
滴水、椽頭順時針編號,分塊包裝提取—栱眼壁順時針編號獨立提取,獨立包裝。
壁畫斗拱與栱眼壁以下的搬遷保護方法:烘干壁畫(木炭或電風扇烘干),壁畫表面全面均勻噴灑2%ParaloidB72排濕。由桃膠作為粘結劑貼宣紙一層后,直接黏貼二層紗布穩(wěn)定畫面。在畫面上固定一層塑料薄膜。從墓葬外圍挖至墓葬底部,并低于地面20厘米。加固酥松的磚壁支撐體(用20%Paraloid B72作為粘結劑滲透加固)。為壁畫的運輸途中的安全,分別在壁畫正反面固定2~3條龍骨,3層石膏麻袋片包裹整體的墻體,切割墻壁與墻壁之間銜接處,每面墻體與獨立的栱眼壁加設包裝袋進一步固定。
棺床的搬遷:棺床上無任何彩繪內容,對每塊青磚進行編號后,按順序拆開搬遷。
1.采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起吊,運輸車輛采取防震處理,底部墊40厘米優(yōu)質海綿,壁畫之間墊40厘米海綿,用專用防護繩捆綁固定。
2.運輸途中,配備專業(yè)技術人員與安全人員,保證運輸中壁畫安全。
揭取后壁畫存放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由于壁畫在搬遷時的加固保護材料為桃膠,如果存放環(huán)境潮濕,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有機桃膠容易在密封的石膏中產(chǎn)生霉變。所以,揭取的壁畫應盡快開包,在空氣流通的修復場所,及時對畫面進行修復保護。
1.保護思路:該墓葬為分塊保護搬遷,為滿足今后的展陳需求,壁畫保護工作完成后,還應該滿足今后展陳的移動要求,所以,經(jīng)過反復討論研究,以八面墻為獨立單位,按照每面墻體底面的長、寬定制鋼板底座,將每面墻體安全置于角鋼底座上,所有保護工作完成后,依據(jù)現(xiàn)場資料進行重新組裝,滿足不改變原貌的要求。
圖一三 起重架調整位置固定在鋼板底座
圖一四 在磚與磚之間填充灰泥加固支撐體
圖一五 磚壁支撐體修復后
圖一六 畫面修復完成,用保護架固定
2.操作方法:用切割機打開石膏包裝—通過起重架將壁畫安全放置于鋼板支撐底座上—纖維白灰泥加固磚壁支撐體—修復畫面—組裝。
(1)用切割機沿壁畫頂部石膏包切割,為避免切割不徹底,造成墻體與壁畫的移動、傾斜、撕裂,必須確認完全切斷后方可揭去。
(2)制作與八面墻底面對應的鋼板底座,由專用的起重架,將壁畫立在鋼板底座上,矯正墻體位置(圖一三)。
(3)在揭取石膏層后,桃膠已溶解且輕度霉變,通過蒸餾水直接揭去紗布,表面貼附的宣紙采用脫脂棉蘸加熱后的蒸餾水反復吸附去除。蒸餾水的溫度應控制在30~40℃,防止溫度過高對顏料層造成損傷,過低時不能滿足吸附表面桃膠的目的。
(4)壁畫支撐體背面的保護
因磚壁支撐體磚縫之間未加黏結材料,簡單由沙土取平壘砌,在墻體包裝、起吊、搬用、開包、歸位等多道程序的運移過程中,中間的沙土流失非常嚴重,且磚壁自身的強度非常弱,所以,必須對支撐體背面進行加固。
具體的方法是:為保證墻體的不變形與穩(wěn)定,一是從磚墻的背面噴灑20%的Paraloid B72進行滲透加固;二是配制專用的泥漿適當填充加固(3份泥漿:4份白灰:3%麻刀)(圖一四、圖一五)。
(5)壁畫正面的修復
壁畫搬遷后,由于壁畫搬遷與開包定位反復調整,壁畫重新出現(xiàn)新的病害,如裂縫、殘留桃膠、畫面不平整等。所以,畫面的修復保護分三步:一是在矯正墻體的前提下,對殘留的桃膠進行全面清理;二是新舊大小縫隙進行全面修補;三是對明顯的畫面不平整或凹凸不平的畫面進行適當補全;四是畫面修復完成后,為防止整個壁畫出現(xiàn)傾斜等現(xiàn)象,用保護架進行扶正固定,待后期組裝時再進行拆除(圖一六)。
(6)分塊保護修復完成后,在展陳地點進行組裝修整。
(7)壁畫保護修復完成后的陳列展示,對控制壁畫微環(huán)境與區(qū)域性環(huán)境應做長期跟蹤監(jiān)測,通過一個較長時間的監(jiān)測,摸索一套適合壁畫相對穩(wěn)定的規(guī)律,這一點對于延長壁畫的壽命至關重要。做好日常的溫、濕度記錄,控制開放時間,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保護網(wǎng)。
通過此座墓葬的搬遷與修復,深感保護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墓葬的前期研究與現(xiàn)場保護是墓葬搬遷重中之重,安全穩(wěn)妥合理搬遷是保證室內修復的基礎,每個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只有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保護工作,保護修復后壁畫符合展陳要求,得到有效延長壽命,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作者工作單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