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燃煤被認為是北方冬季霧霾的頭號“殺手”,汽車尾氣緊隨其后。10月份,取暖季還沒到,鋼廠也早就限產,霧霾卻卷土重來,除了那個虛幻的厄爾尼諾,尾氣責無旁貸了。日漸擁擠的道路,濃煙滾滾的重載拖車,甚至外地牌照農用車在京郊大地暢行無阻,削弱了人們對交通治霾的信心。
農用車,顧名思義,只能用在農業(yè)用途上,不允許在省道、國道上行駛,更不允許從事運營活動??稍诒本┑慕伎h公路上,車流中時不時會見到收廢品拉磚瓦貨運的農用車,在進入北京的交通檢查站時,這些噴云吐霧的車輛也能順利通關。筆者曾向農用車司機討教通關秘籍,他們似乎理直氣壯,認為這是他們正常的謀生手段,不容置疑,可見交警對這些根本沒有牌照的車輛是多客氣。實際上也的確如此,自從道路交通監(jiān)察越來越借助于無處不在的攝像頭,那些從源頭上就非法、連牌照都沒有的車輛就成了“法外之地”。“互聯網+”催生了外賣業(yè)的繁榮,外賣的交通工具中混雜著相當數量的摩托車,這也是一片“法外之地”。由于缺乏監(jiān)察,農用車和摩托車也往往是尾氣排放的大戶。
大貨車就更不要說了,環(huán)保部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機動車環(huán)境管理年報》顯示,全國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顆粒物超過90%。并且,占汽車保有量1.6%的國I前標準汽車,也就是黃標車,其排放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占汽車排放總量的30.0%以上;而占保有量83.5%的國Ⅲ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約為汽車排放總量的35.2%。按理說,這個冬季的霧霾多發(fā)季到來之前,減少黃標車數量,限制其使用應該是最見效的減霾措施。自去年7月,河北高速公路全面禁行黃標車,這一年北京市則全面淘汰了黃標車??蛇@些措施仍不能阻止該年霧霾紅色預警頻頻發(fā)生,原因仍在于執(zhí)法。
貨車的問題不在于技術標準,不在于制作工藝,而是整個行業(yè)大面積造假。這些貨車,合格證全是真的,車型也全是真的,環(huán)保部門也發(fā)了國IV綠標,可真正去檢測尾氣的時候,測出來的卻是黃標車的尾氣。進入10月以來,北京市已經發(fā)出四次霧霾黃色預警,中旬一次霧霾過程中,北京環(huán)保局一天內檢查機動車3.3013萬輛,處罰尾氣超標車57輛、勸返外埠進京超標車4輛。環(huán)保局的執(zhí)法可謂及時,不足0.5%的違規(guī)率,似乎也說明貨車造假的情況得到解決。真的如此么?要知道,貨車尾氣治理可是金錢堆出來的,一輛柴油車想要滿足新的排放標準除了需安裝微粒過濾裝置外,還需采用噴射尿素溶液的方法,將有毒的氮氧化物還原成無污染的氮氣和水蒸氣,載重40噸的卡車,百公里消耗的尿素價值9元,而新增尾氣裝置成本更是不菲。難道經過了2013年崔永元、2015年柴靜以及全民的討伐,重載貨車行業(yè)“洗心革面”?
其實,僅從物流價格上,很難看到今年貨車業(yè)在環(huán)保成本上的投入。9月份,一眾物流公司的確集中提價,但那是針對交通部最新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規(guī)定》,新標準比舊標準允許裝載量減少的緣故。而據測算,如果全部按照環(huán)保要求執(zhí)行,運輸成本將整體上漲15%。中國物流總費用占整體GDP的18%,其中運輸費用占其中的50%以上,也就是占整體GDP的10%。按這個比例,貨車的環(huán)保合規(guī)將推高通脹水平1.5個百分點。
當北京加速建設七環(huán)路,并將治霾的希望寄托在將過境貨車引導為繞行時,你知道貨車減排的艱巨了。中國物流成本如此之高,若將貨車替換為發(fā)達國家的先進車型,也只有期盼著高速路免費、汽油價接軌等眾多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物流實質降費,給環(huán)保投入以緩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