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文
《誰在收藏中國》的兩位作者,卡爾·梅耶曾經是《紐約時報》的社論作家,而謝林·布萊薩克則是一名擁有藝術史學位的紀錄片制片人。本書用30多萬字、共20章的篇幅,以紀實的筆法,呈現(xiàn)了過去100多年中,從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文物的這段歷史。此外,本書的“附錄”中,對收藏中國文物的美國博物館藝術館首次進行了全面披露。
盡管從晚清到民國,官方都出臺了管制文物的法規(guī)條文,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總是有一些鋌而走險的探險家、奸商和盜匪,膽大妄為地盜取、倒賣中國文物藝術品?!墩l在收藏中國》中,對于洛陽龍門石窟慘遭破壞的過程進行了記載。
從北魏到唐朝,在洛陽龍門陸陸續(xù)續(xù)開鑿出2345個佛教洞窟,共10萬尊佛像、2500座石碑,這是何等的壯觀。晚清時,龍門石窟已經破敗不堪。1893年, 日本探險家岡倉天心發(fā)現(xiàn)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學界進行講座,引發(fā)了西方人的尋寶興趣。隨即,美國和歐洲的無數(shù)探險家,來到此地強取豪奪。圍繞石窟文物,在洛陽甚至建立起非法的文物交易市場。根據(jù)《誰在收藏中國》一書記載:“佛雕被盜賊肆意切割、鋸斷或者摔成碎塊,以便運往北京,并出售給歐洲的古董商?!饼堥T石窟群中,被盜走的最著名的藝術品就是浮雕《帝王禮佛圖》和《帝后禮佛圖》。這兩件創(chuàng)作于北魏年代的浮雕,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地還原了當時上層社會參加佛事的盛景。 這兩件浮雕目前分別陳列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阿特金藝術博物館。美國人為了獲取中國國寶,可謂費盡了周折。1935年,曾任職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普愛倫勾結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奸商岳斌,盜鑿成碎片運到美國,然后博物館完成了《帝王禮佛圖》碎片的拼接和修復。
龍門石窟之所以遭到瘋狂的盜取與毀壞,與一個名為盧芹齋的中國人有直接聯(lián)系。他出生在浙江湖州,后遠赴法國巴黎從事文物古董生意。在龍門石窟文物藝術珍品的倒賣中,他是惡貫滿盈的操盤手。有人曾經指出,20世紀上半葉,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一半是經他之手售出。1940年,他曾深刻懺悔:“作為使那些國寶流散的源頭之一,我深感羞愧,中國已經失去了自己的珍寶?!睂τ谖鞣饺硕裕且粋€唯利是圖的商人,但是對中國人來講,他則是永遠的文化罪人。
如今,美國各大博物館和藝術館里,都能看到曾經屬于中國的國寶。尤其是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書畫,可謂目不暇接。如書法家黃庭堅的《贈張大同卷跋尾》、米芾的《留簡帖·歲豐帖·逃暑帖》、趙孟頫的《湖州妙嚴寺記》卷和《幼輿丘壑圖》、宋克的《書陶詩及竹石小景》卷、唐寅的《落花詩》卷、王洪的《瀟湘八景圖》、元人的《梨花山雀圖》等等。除此之外,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里藏有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宋徽宗摹唐朝畫家張萱的《搗練圖》,弗利爾美術館藏有南宋《洛神賦圖》(白描本),賓州大學博物館藏有明昭陵的《颯露紫》和《卷毛騧》兩件浮雕,檀香山藝術博物館藏有大批中國古典紅木家具,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有大量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物和大量元代青瓷器……
《誰在收藏中國》這本書中所展示的那些中國文物藝術品,盡管都遺失于海外,但是伴隨著中國不斷走向強盛,民族文化認同感更加強烈,文物保護的法規(guī)制度也越來越嚴格,文物藝術品大量非法離境的過往不會重演。當前,很多組織機構四處奔走,通過各種方式,努力追回屬于我們的國寶。當然,“回家”之路比起“離家”來說,路途更加曲折和艱辛。
《誰在收藏中國》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 著 張建新、張紫微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