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凌志 夏穎
由俄羅斯外交部“通風口”文學社與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聯(lián)合出版的中俄雙語詩選《詩歌的紐帶》日前在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首發(fā)。2015年是俄羅斯的文學年,近些年中俄文學交流的熱度也在上升。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劉文飛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俄兩國都是重視文學的大國,俄羅斯文學對中國影響深遠。從某種層面上說,中國人的“俄羅斯情結”集中體現(xiàn)為文學藝術情結。正因如此,兩國發(fā)展“文學外交”的空間很大。
據(jù)介紹,《詩歌的紐帶》詩集由60余位俄羅斯外交官與中國翻譯家合作完成,收錄了兩國古代及當代知名詩歌作品,包括《詩經》選篇,李白、杜甫等人的名作,以及當代詩人的新體詩;俄羅斯部分則編入19世紀詩人外交家普希金、丘特切夫,以及拉夫羅夫、普里馬科夫等多位現(xiàn)代詩人外交家的作品。
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中心主任李英男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比起閱讀詩歌等文學作品,俄羅斯年輕人更熱衷于浸泡在新媒體當中,這是世界性現(xiàn)象,“好在詩歌是能連接人心的東西”,這也是推出詩選的意義所在。
劉文飛認為,文學翻譯是翻譯領域的難點,而詩歌翻譯又是文學翻譯的難點。詩歌的魅力往往不在意義,而在于語言本身的韻味。這一點恰好是最難被譯出的。詩歌譯者需要二度創(chuàng)作,語言之間的分寸感很難把握,“往往想兩邊討好,結果兩邊都不討好”。
談及中俄詩歌界的交流,劉文飛表示,俄羅斯詩歌在當代中國的影響降低了很多,這其中有來自英語的沖擊,也和文學的社會地位下降有關?!坝绕涫菍υ姼璧耐平椴坏轿?,因為出版詩歌作品賺不到錢。所幸的是,盡管關注俄語詩歌的普通民眾少了,但相關研究的專業(yè)度卻比以往更深入”。▲